台灣 ESP 學會誕生了!


0044

       民國86年,本人從中山大學借調至高雄第一科技大學主持應用英語系務,當時全台灣只有四所應用外(英)語系,整個學門尚處於萌芽的階段。之後,政府推動高等教育自由化,以廣設大學作為提升人力素質的手段,同時鼓勵專科和技術學院改制升格為大學。為了配合設立大學應有的科系規模,各校紛紛設置應用外(英)語系。探究各校廣設應用外(英)語系科原因有二:首先,大家體認到外語能力是國家競爭力的一個要項,並可藉此提升國人的國際視野;第二,設立應用外(英)語系成本不高,不需要購置昂貴的機器和實驗室,且招生容易,可說是利基學門。然經過10年的發展,國內應用外(英)語系大致走出兩條路,一是培養中小學老師,另一則走向翻譯實務。從個人專業觀點,無論是教學也好、翻譯也好,這兩條路其實是把學生帶入死胡同。

       國內少數的科技學校,例如台灣科技大學、高雄第一科技大學甚或文藻外語學院,因學生英語文能力較好,尚可從事教學或翻譯工作,其他應用外(英)語系學生通過職場入門英語門檻多益測驗(TOEIC)650分都十分困難,要就業談何容易?尤其是對語文能力要求甚高的教學與翻譯工作。10年前,本人曾投書媒體、撰寫學術論文,期望大家好好思考應用外(英)語如何應用,如何創造利基,又如何與傳統的外(英)語文系區隔。那時心中只有一個大想法—希望各校能依大小環境鏈的優勢與特色,發展不同領域的專業英語文(ESP,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當時因招生容易,且課程規劃、師資聘任、教學行政大多掌握在英語教學老師的手上,大家不願正視英語文產業應用面,造成今天應用外(英)語系的困境與危機。

 

       然而危機也是轉機,10年後的現在,應該是應用外(英)語走向ESP發展的時候了。3年多前個人接受English Career專訪時,再度提出ESP是應用外(英)語系的一條主要生路,尤其在歐盟開始推行「世界英語計畫(World English Project)的當下。歐盟建議所有成員國的英語教育應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因為全球化加深職場競爭生態,要提升學生職場的實力,進而強化國家競爭力,必須直接切入ESP的訓練,可行的辦法只有往下紮根,在小學階段實施6年的英語教學。如此一來,就有12年一貫的一般英語文訓練(EGP,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s),學生於第12年一般英語文課程結束後,進入大學可直接使用英語文從事專業領域研習,也就是ESP的模式,這是目前英語文教育的國際潮流。隨著英語教學往小學延伸,ESP必然是大學英語教育的內涵,更是培養專業競爭力重要的一環。

       因著時空背景的轉移,加上國內英語教育學者認為應用外(英)語已到必要再重新出發的時候,就這樣的共識下,藉著輔英科技大學舉辦2008 ESP醫護英文國際學術研討會的機會,順勢成立台灣專業英語文學會(The Taiwan ESP Association),我也承蒙大家的厚愛,獲選為第一屆理事長。

       學會成立之後,預定推動數項工作。首先,有鑑於過去應用外(英)語教師升等的困擾,例如「應用」領域如何界定? 跨領域專業如何學術定位等?為解決此一問題,學會近程的目標將設立學術性的Taiwan ESP Journal,語言加上專業科目(language + subject)可讓應用外(英)語眾多的教師在研究上有發表的園地,預計在發行兩年後能獲得TSSCI評比,再與國際接軌,將學會學術期刊推上國際舞台。

       其次,學會將以商用英文(English for Business)、醫護英文(English for Medical &Nursing Purpose)、法律英文(Legal English)、觀光餐旅英文(English for Tourism & Hospitality)和科技英文(IT English)等台灣最可能發展的領域(domain)作為推動工作要項,希望每個領域能在國內找到一兩所重點學校,帶動相關的專業英語文之發展。此外,師資培訓是本學會努力的另一項工作,因為ESP教學除了語文之外,尚牽涉到專業部份。將英語文教師培養成合格ESP教師,或將專業教師的英語文水平提升至足以教授ESP課程,都需要教師再教育。世界各地成功的ESP教學大致已發展出一個重要的模式—team teaching/co-teaching,亦即在ESP的課堂備有一位語文教師和一位專業領域教師同時段共同授課。此種成本昂貴但成效良好的教學模式可否在國內推行?也有賴師資培訓的成效評估。最後,結合業界推動產學合作計畫。個人盼望學會的成立能為國內應用外(英)語系開啟一條活路,並為台灣專業英語文的發展盡點棉薄。

【PDF全文下載】 


Tags: No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