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全球金融海嘯所帶來的失業潮,暴露了一個存在已久的教育與職場間配合失調問題,這也就是人們經常所說的「用非所學,學非所用」或「畢業學生找不到工作,企業也找不到人」的現象。尤其依最近發表的一項就業大調查(遠見民意調查中心),大學畢業生擔心自己畢業即失業者高達七五‧四%,而研究所以上學生更達八六‧一%,真正說來,造成這一問題或現象的原因,有極大部份來自我國教育機構的制度僵化。
以大學院校內的商管學院為例。首先,一個基本問題,大學是否應該以培育就業人才為其任務?在實務上大學是否將培育職場所需人才視為本身任務,可隨不同大學有不同立場;不過在原則上,究採何者立場,一所大學必須取得校內之共識,才能將「培育人才」這一任務具體落實。
也許上一問題無法一概而論,大學內確有許多領域,如一般認為屬於大學主體的「文理學院」(humanities and sciences)──例如哈佛大學內之哈佛學院(Harvard College)或其他綜合性大學內通稱之LSA(Literature, Sciences and Arts)學院──其任務與宗旨確實不是為培育職場人才。尤其在美國還有不在少數稱為「博雅書院」(liberal arts college)者,甚至將實用性專業人才教育排除在外。
挑戰不可能的可能性
其次,即使大學接受培育職場人才為其任務,並不表示一所大學可以對於任何職場所需人才毫無限制地加以培育。在某種觀點下,大學所培育之職場人才應屬於應用知識為主,而非單純講求技術或操作性質的人才。屬於前類人才的具體例子,包括醫師、工程師、建築師、會計師或經營管理人才,也就是一般所稱的「專業人才」(professional);而一般所稱「專業學院」(professional school),就是培育這種人才的搖籃。至於在綜合大學內該設哪些「專業學院」,則隨大學本身的傳統與條件加以選擇,各校間未必相同。
培育職場人才的困境:所需知識分散在不同系所
第三,這些大學內的專業學院是否能真正做到培育社會職場所需要的人才,關鍵在於兩方面:一方面,此類專業人才所需要的知識或技能,並非依照傳統上的知識領域分類,如經濟、心理、數學或物理,而且也不限於某一知識領域,而是跨越多個知識領域的組合;例如有關老人照護產業所需的經營人才,除了需要有社會學或老人學之知識外,還要有醫護、心理、營養、法律等方面的相關知識。
在一般綜合性大學內,這種配合職場所需要的知識,極可能分散在不同系所,例如廣告業所需要的知識與技能,可能包括企業經營和行銷(商管學院),傳播與媒體(傳播學院)與廣告作品製作(建築或設計學院)。除非學生能分別到這些不同學院選習相關課程,一般在所屬系所學到的,只是其中一部分的知識或技能而己。尤其隨著社會上的產業和機構所需要的知識和技能組合越來越多樣化。這時的問題是:目前相當一致化的大學系所能夠提供這樣的課程組合嗎?
更複雜的是,社會上的產業與非營利事業不是一成不變的,新舊產業不斷替代出現,這時大學又如何趕得上這種不斷改變的職場人才需要呢?
想要讓大學內的專業教育能夠配合上述人才培育的需要,涉及相關學院內之組織設計。就目前我國大學制度來說,即使是商管學院,也是以系所為建置單位;在此所稱系所,一般而言,代表一群屬於同一或相近學科的教師之組成,因此一系所開設哪些課程,主要依照系所內教師的專長決定;換句話說,這種系所課程組合往往屬於某一特定學術領域為範圍,而非配合社會上某方面工作的需要。在這種系所結構下,學生們一般只能修讀本系所開設課程為主,使得他們在校所學的知識與技能和畢業後進入職場所需要者產生甚大差距。
為養成學生整合能力:跨學術領域「學程」出現
由於以上問題,使得專業學院所培育的職場人才,發生和社會所需要者脫節,導致了在現行大學法中,除了在傳統系所組織之外,另有「學程」(program)的出現。此種學程之所以不同於傳統系所,在於其並非建構於學術領域的分類上,而是基於職場對於人才的需要。換句話說,學程的建構乃是為了學生職場知能發展的需要,而非配合教師學術專精的需要,事實上,目前深受職場歡迎之MBA學位,即代表一種建構在「學程」基礎上的學位。
人們往往批評這一學位下所培育的學生,依傳統學科觀點,什麼都懂一點,什麼都不精;卻不知這可能是就業市場上所需要的具有整合能力的人才。
在這種學程組織下,將不會有限於某些專精領域內的教師,甚至沒有學程的專屬教師。在此並非否定教師之角色與地位,因此這種學院在學程之外,教師們仍可依照本身學術領域另行編組,以支持教師從事本身學術領域的研究,以及決定教師遴聘與升等工作等,在這不同基礎上,教師仍然可以扮演積極而有意義的角色。
極為重要者,既然一所大學必須結合學校本身特色與社會職場變遷,不斷檢討及改變學程,因此大學內必須有某種機制以擔負此種動態規劃與調整機制,絕對不能像前面所提,依賴現有系所自行發動。不幸的是,我國大學從來沒有這種機制,這也是一個必須解決的根本問題。
本來人類組織的形成乃是為了達成某種任務而來,使得組織形態不得不隨任務性質改變而改變,而非一成不變。傳統上,大學採取以學術領域為基礎的系所組織,固然有其功能上的價值與意義,但不代表這種組織是神聖不可侵犯的。問題在於組織總是趕不上市場的變化。本文所強調的,即如果大學的任務轉變為培育當前社會所需要的各種職場人才時,則傳統系所組織顯然是不合時宜的,而目前出現的學程組織觀念,可說是反映組織對時代人才需要的一種因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