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學系為基礎,擴展學程的多元知識結構


 

       許教授的呼籲其實牽涉到兩個重要的議題,一是大學的功能,一是知識的本質。傳統的大學功能以傳遞知識、創造知識為其主要的教育目標,而許教授在此將企業追求實務的精神納入,認為大學對學生的責任不僅是在於知識的傳遞,更要回應社會的需求,訓練大學生能融入社會,配合當今知識的變遷與生涯的規劃,不可否認地,二十一世紀的大學,與十九世紀的大學創立本質也有明顯的變化,以學生為本位的知識傳遞應是大學教授不得不思考的問題,將理論與實務的結合,成為大學教育的一個重要使命,改變傳統的科系分野,配合時代的變遷,可能是其中的選擇。

       其次,傳統的科系是以知識的範疇及思維模式來運作的,如美國的文理學院(college of liberal arts and sciences),是以基礎學科為主,將知識建構的邏輯納入科系的規劃,從基礎到應用,從理論到實務的發展,從文學院到醫學院、從社會科學到法學院等不同的學術分類。但是面對二十一世紀的社會變遷與知識重整,這種知識體系的脈絡可能無法滿足多元與跨領域知識的傳遞,因此許教授認為應該重整當今各大學的科系組合。

       許教授的論點有其社會需求面及知識整合面的基礎論點,非常配合現今知識的發展,個人也認為傳統的科系組合已經不能滿足需求。當我們要求學生具備第二專長或是跨系選修或是雙主修的同時,其實已經明白告知現今社會的多元需求與知識整合的必要性。所以提出以學程(program)來配合這方面的變化,絕對是現今高等教育所必須考量的問題。但是以program來代替傳統的科系(department)概念可能有待考量。個人認為應該建立不同學科與領域的program概念,以program來成為學生選課的依據,但是教師的專長及研究領域仍應在科系中運作,也就是學生不屬於各科系,而歸屬在大學及學程之下,建立多專長與多元的知識體制,而教師則在傳統的知識領域中深根,必要時可以「研究中心」的概念來建立跨領域的學術體制,輕易地廢除科系,不但面臨傳統知識體系的瓦解,而且也無法對新興的知識脈絡提出穩定的架構,對於高等教育的發展並非有利。此外,由於知識重整的速度過快,學程的組成與分解也是不斷再進行,只有在穩定的傳統科系與知識的架構之下,不斷地重建學程才比較可行。

       個人非常贊成學程的設立,但是傳統科系的知識體制仍須維持,透過學程或是研究中心的設立,讓學生及老師都能經歷跨領域知識的洗禮與再造,對面臨多元與多變的二十一世紀社經與知識發展,絕對是重要的起步。

【PDF全文下載】 


Tags: No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