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現代語言學會白皮書


 
 
本文譯自美國現代語言學會(Modern Language Association) 2009年2月發表的研究報告《Report to the Teagle Foundation
on the Undergraduate Major in Language and Literature》。原文刊載於MLA網站www.mla.org,本刊之轉譯係經其正式授
權,惟因篇幅有限,將分兩期刊載。

 
摘要
2006 年,現代語言學會應提格基金會(TheTe agl e Founda t ion) 邀請至學科學會共商「大學學科教育重點目標與人文教育(liberal
education)重點目標間的關係」。該學會召集英語及現代外語系所的領導階層,包括各校校長、院長,以及知名的法律、醫學專家與客座顧
問,組成工作團隊,以十八個月的工作時間,研究在人文教育的一般範疇下,如何重新安排英語及語言課程。該團隊亦探討了如何強化我們領域
的主修生,以及如何吸引新世代學生注意人文教育的傳統核心:語言、文學與文化。
該團隊總結出,語言技巧與讀寫能力是決定個人能否完全參與21世紀社會、政治、經濟、文學和文化生活的關鍵條件,這也再次證明文學與
閱讀在大學教育中的核心地位。口譯、筆譯與跨文化溝通是今日世界所不可或缺的。為滿足科技創新、全球化社會以及學科知識激增的需求,我
們對英語及其他語言的學士課程提出四項基本建議:連貫的學習課程、教師的團隊合作、跨學科的合作教學、以及教學成果評鑑的採行。
為整合英文及語言系所與通識教育(general education)的課程目標,應當鼓勵教育單位透過團隊教學與師資培訓來提高教師的跨學科能
力。跨系合作的師資團隊能夠形塑出跨學門、跨學期、有目標的系統學習,在大學主修課程中賦予學生多元化的學習經驗。
 
2006 年,現代語言學會應提格基金會邀請至學科學會共商「大學學科教育重點目標與人文教育重點目標間的關係」。近年來,英語與現代外語系所
的教職人員已經證實,學生對於修讀的課程「缺乏必要的背景與技能」,也無法「清楚理解對其主修的期望與目標」,這個說法來自各科教師在應提格
基金會要求所提出的提案當中做出的報告。現代語言學會的領導階層及其附屬機構,如英語系所學會(ADE)與外國語文系所學會(ADFL)都察覺到,藉由重新檢驗以學科為基礎的學士課程,學生、教師、學術單位以及人文教育本身都將受惠良多。現代語言學會超過三萬名會員都抱持相同的看法,認
為大學生應該修讀一科人文學門,使得主修藝術與科學等專業領域的學生得以透過人文教育培養出批判性思考、解決問題以及寫作的能力。我們深知,相較於 35 年前或甚至 15 年前的學生,今日的學生較不可能選擇語言和文學作為其主修,而我們想要探索一些方法,以加強我們領域的主修生,並且吸引新世代學生注意人文教育的傳統核心。
在十八個月的工作期間中,由英語及現代外語系所領導階層組成的工作團隊舉行過四場正式會議,成員包括各校校長、院長,以及知名的法律、醫學
專家與客座顧問。這幾場會議都曾出現熱烈的激辯。某方面來說,這個工作團隊就像是一場教師的跨學科座談會,揭櫫了本項研究的目的:在人文教
育的一般範疇下,如何重新安排英語及語言課程。我們碰觸到某些特殊議題(例如,年輕人的讀寫能力是否衰退),同時,在眾多學科範圍延伸得比以
往更廣的情況下,要寫出一個理想的大學主修課程方案極為困難。我們僅能提出文獻與背景資料(參見列表“見下期”),團隊組員個別撰寫意見書,
用以引導我們的思想。
透過我們的討論,對於構成我們專業的核心、提供我們存在理由(raison d'être) 的要素以及我們給予學生的資源等議題,彼此都有了共識──那就是
我們對語言及文學的信念。沒有語言就沒有溝通、思想或社群;沒有文學,我們便無法深入瞭解那些引領我們發掘其他文化精美之處與多樣性的文字,
也無法懂得那些與我們既相似卻又迥異的人類。
 
人文教育中的語言與文學
語言、文學和文化學習課程歷來是人文教育的顯著特色。不論是自己的母語或其他後天習得的語言,口說、閱讀、寫作能力在傳統上一直是教育的
核心,因為語言技巧與讀寫能力是決定個人能否完全參與 21 世紀社會、政治、經濟、文學和文化生活的關鍵條件。時至今日,溝通、批判分析、以及
創意等人文教育的標誌,已是成功生活最不可或缺的先決條件,重要程度超越以往。大學教育應發展學生的批判與分析思考能力,使其能夠交流知識並
有效理解。
 
構成這些能力的根本技巧需要不斷練習,且應該作為大學跨學科教育的基礎:
  • 寫作清楚明確
  • 口語表達清晰有力
  • 細讀文本
  • 準確評估或提出證據
  • 精確使用量化資料
  • 正確運用推理
  • 發揮想像力以參與藝文創作與表述
  • 能夠獨立作業或參與團隊合作
在大學教育的課程中,學生也應該跨越多重的學科取向,研讀社會、文化、文學與哲學的發展過程,以培養歷史觀與比較性的觀點。欲成為有教養
的地球公民,學生必須達成以下的教育目標,以強化人文教育:
  • 與跨語言、跨歷史、跨傳統及跨思考模式的人交流
  • 接觸自己家庭或故鄉社群以外的人或地方
  • 將道德推理運用於倫理議題
  • 理解環境的挑戰
讀寫能力是所有教育與學術課程的基本核心,亦是語言文學系所特有的學習重點,而 21 世紀的知識公共財更認為特殊型態的讀寫能力具有高度價
值:透過跨文化素養與他人有效溝通並使之信服、透過科技素養運用新型態的媒體、透過歷史素養瞭解語言與文化脈絡、並且透過資訊素養來分析、組
織以及理解資訊。
經過深思熟慮後,我們提出以一種新方法來建構英語及其他語言的學士學位課程。此方法結合了四種基本要素:
  • 連貫的學習課程
  • 教師的團隊合作
  • 跨學科的合作教學
以實際經驗研究來評鑑課程的優缺點一旦建構完成且能靈活使用,語言與文學主修課程就應當採用一種統整合作的模式,以便能夠因應科技創新與全球化社會的現實需求,並適應發生在語言與文學及其他學習領域中的學科知識爆炸現象;此種現象在創造新契機的同時,亦帶來令人氣餒的挑戰。在這樣的環境下,需要靠教師的團隊合作來確保課程的連貫性與整體架構,也需要他們提供行政支援,方能維繫與其他學習領域間的連結。
 

Tags: No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