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政策討論到實際的運作,English Career 針對台灣面對國際化競爭所面臨的教育問題與行政作為,持續投注心力與建言。本期更擴大參與層面,以四大主題涵蓋此一牽涉台灣未來英語教育與競爭力的重要課題。
...
從政策討論到實際的運作,English Career 針對台灣面對國際化競爭所面臨的教育問題與行政作為,持續投注心力與建言。本期更擴大參與層面,以四大主題涵蓋此一牽涉台灣未來英語教育與競爭力的重要課題。
...
本期的English Career之所以「台灣英語教育與國際化的挑戰」為專題,一方面基於過去一年來,報紙出現一連串國際化及英語文教育變革信息,包括:
教育部林聰明次長在98年4月推動台灣教育達到國際一流之多項策略(包括「持續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推展國際參與」、「補助出國研習」等);98年12月,行政院朱副院長針對台灣高中多益成績落後韓國高中生一大截,引為「奇恥大辱」,吳清基部長表示教育部會加強學生的職場英語能力;98年11月政大公企中心舉行的「全國技職校院英語文教育政策論壇」,探討制定英語文教育政策白皮書,以培育技職校院學生的基本國際溝通能力,符合產業人才的國際化能力需求標準;99年2月全國大學校長會議,馬總統當著150多位校長,痛陳我國大學國際化程度太低;1月6日研考會在「英語力與國家競爭力」研討會表示計畫推動「提升國人英語力建設計畫」;一直到3月5日教育部北區英語教學資源中心在台科大舉行「技職校英語文課程發展論壇」等等,可謂山雨欲來風滿樓。
...一、前言
長久以來,台灣的英語教學著重在“學習”的概念,而非“使用”的想法。然而,現今以績效指標為導向的教育策略,強調學生的實際表現與職場能力的建立。不管在技職院校或是一般大專院校,都已經在徹底檢討我們高等教育中的英語成效。負責英文教學的老師,尤其是主管,都要面對學校當局(包括行政主管、院系所學術主管)的挑戰與質疑,倒底我們學生的英語文能力,在大量人力與時間(以大一英文為主軸)的投注下,其成效如何,到底學生是否能通過英語能力檢定?
...
在全球化潮流下,英語力已成了國家競爭力的重要指標。為了強化國家的競爭力,全國上下致力推動英語文教育興革,冀望藉由國人英語力的提升,加快台灣國際化的進程。然而在整個再造的過程中,技職體系英語文教學顯得力不從心,且改革困難重重。國內外英檢機構及各校教學成效數據顯示,技職體系學生的英語文能力普遍低落,教學績效又不彰。在政府積極推動人才專業化與國際化之際,培養專業技術人才搖籃的高等技職學府,國際化所必備的英語力低落,無疑是件十分諷刺的事。我們若把英語文教育視為一種產業,整個產業無疑地出現了大危機,若不積極對症下藥,國家競爭力將快速流失。
...
近年來,全球化變遷及外語市場的強烈需求,使專業英文(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ESP)成為高等教育的重點課程。專業英文(ESP)是專為職場需要所規劃設計的課程,以培養學生在各職場上所需之英文能力為目標,教導學生如何運用英文表達專業知識,了解各專業領域之新知,進而提升職場競爭力。
...
鑑於教育部技職司在98年12月,發布了「技專校英語文課程發展白皮書」,表示期望各技專校院的主管人員,能有效地提出英語文課程發展中長期規劃(白皮書),教育部北區(台灣科技大學)、中區(雲林科技大學)、南區(文藻外語學院)英語教學資源中心於是分別陸續舉辦了「英語文課程發展論壇」,希望可針對此議題做一深入探討。
...
廿一世紀將是大家平起平落、公平競爭的扁平世界,在這樣的地球村裏不論自己願不願意,每個人都將暴露在外來的影響和競爭,也會和世界各地有形無形地連結一起。這樣的景觀最終是全球化(globalization),亦即全球靠著便捷的交通、商業行為、文化交流、網路視訊成為一很少障礙的地球村,這一趨勢是抵擋不了的,能不能在這新時代適應端看我們是否能够達到足夠的國際化 (Internationalization)。我把全球化與國際化的定義做區隔,全球化是硬體與軟體環境的結合,而國際化則是觀念與文化的溝通,必須要有足够的國際化條件才能走進全球化 (To become globalized through internationalization),世界上各個國家也莫不以國際化為目標。
...
趨勢大師梭羅在2003年提到,未來最需要的技能是能在全球各地運作自如的能力,包含語言能力、應用資訊能力與對各地文化的了解。在學習中文蔚為風潮之下,英語目前仍在國際上維持其世界通用語的優勢。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各國溝通往來的需求相對地提高,英文成為世界各產企業之間的溝通媒介,國際間主要使用的語言。在教育部的「邁向學習社會白皮書」,提到英、外語學習的重要性,以歐盟為例,說明了「資訊時代的流通語文是英文,電腦彼此以英文連線。全世界電腦中所貯存的資料版分之八十以上是英文版,百分之八十五以上國際電話以英語交談,四分之三的國際信件、電報以英文書寫,電腦程式指令與軟體本身大部分是英文版。」不僅如此,在歐洲、美洲、澳洲與亞洲,許多國家將英文列為官方語言。這種種現象產生了所謂的「the world in English」英語世界,意味著世界各國在使用英語的同時,不僅吸取英語語文,更融合當地文化與社會需求而產生出”新”英語,例如:新加坡的Singlish。
...
「國際化不是英語化/西化」已是一句老話,但在此時此地卻有說不出的急迫性,令人對歷史的發展無法置信。不知從何時開始,台灣突然又陷入了一種歇斯底里,把「英語化」視同「國際化」。雖然,我們可以確定這不是台灣一個地方的病症,但即使是全球性的病徵也無值得安慰的理由。
這十多年來台灣(以及不少的非歐世界)的政府高唱入雲的「國際化」,有其一定的道理。就高等教育能而言,獨學而無友確不可取,但國際化何所指?而且它到底是目的,還是手段?看來都亟待釐清,但令人憂慮的是,際此同時政策以及社會風氣已經不明究裡的暴衝,且不知將伊於胡底。
...
談到大學國際化,一定不能不認識國合會(財團法人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這個長期在台灣國際交流工作上擔任要角的機構。國合會不僅對國外提供各種經濟資金援助計畫與技術,也為各國外學生安排就學台灣各大學接受各種技術教育與訓練的機會,是最早落實「大學國際化」的單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