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化閱讀力-掌握英語文閱讀的策略與目標


 

一、閱讀與英語能力

       在過去,英語文閱讀的教學方法,往往著重在語意教學、篇章結構或文法分析層面的探討。這對英語閱讀的本質而言,其實有著很大的落差,在這樣的傳統框架下,英語文閱讀變得艱困且枯燥,學生也很難從中學習到語言能力。

       由於台灣學生沒有足夠的英語文應用環境,較難憑靠日常生活中的英文經驗來累積語感。相對來說,英文閱讀則是較常見的學習情況。然而,即便如此,錯誤的閱讀方式仍無法有效地達成英語文學習的目標。無論是學生或老師,都應該清楚自己應該在閱讀領域中「讀什麼」、「教什麼」,到底要獲得什麼樣的語言能力,閱讀只是累積單字量?還是理解語意的能力呢?要釐清並確定自己閱讀的目的,這樣才能真正運用閱讀來培養、累積自己的語言實力。

 

二、什麼是閱讀力?

        閱讀有層次之分,從了解單字的意思、清楚句法結構,直至具備問題解決的能力,可以呈現不同程度的閱讀理解力。英國學者John McRae認為,在真實的語境中,語言能力不單只有聽(listening)、說(speaking)、讀(reading)、寫(writing)等四種技能,更關鍵的能力其實是problem solving,也就是所謂的critical thinking─批判性思考的能力。

        我們在傳統的閱讀教學上,經常引導學生片面的閱讀,過於強調文法字句等語意的理解,卻忘記閱讀本身的內涵,所以無法將閱讀能力內化成有效的知識。個人認為真正有效且成功的英語文閱讀,應該根據不同的年齡層,設定不同階段的閱讀目標,循著目標層次的不同,才得以將閱讀效益發揮到最大。

 

三、設定閱讀目標:初階閱讀與中高階閱讀

        簡單來說,閱讀大致可以分成「初階閱讀」以及「中高階閱讀」。在「初階閱讀」的第一步,先是要具備認字能力(word recognition),也就是要能夠看懂字面上的意思;第二步,則是掌握閱讀的流暢度(fluency),例如讓學生一邊讀一邊大聲唸出聲音,讀久了便自然能夠增進閱讀語句的流暢與語感能力;第三步,才是對文章大意的理解(comprehension)。即使授課對象是是國中小學童,只要選擇適當的閱讀文本,也可以進行上述的英文閱讀教學。

        「中高階閱讀」則是較著重於前面提及的批判性思考(critical thinking)。所謂深入的閱讀,可以再細分成三種:其一是針對用詞遣字累積足夠的語感。譬如英文小說中的語句,往往有許多豐富的表達方式,在不同性質的文章或文句當中,單一的英文字彙也可能有不同層次的意義,這是可以藉由閱讀文章去理解用法的。

 

我們以Jane Austen 的Pride and Prejudice 的一段為例:

        "… but there are very few of us who have heart enough to be really in love without encouragement. In nine cases out of ten, a woman had better show more affection than she feels. Bingley likes your sister undoubtedly; but he may never do more than like her, if she does not help him on." (女主角Elizabeth的好友Charlotte Elizabeth討論男女交往。)

        在此段中,Charlotte指出:很少人有足夠勇氣(have heart enough)真正墜入情網,如果沒有鼓勵(without encouragement)。十之八九,女人最好表現出比真實感覺更多的愛意(show more affection than she feels)。Bingley(小說中另一個男主角)毫無疑問地喜歡你的姊姊(Elizabeth的姊姊Jane);但是,如果Jane沒有鼓勵他進一步的話(help him on),他可能僅僅止於喜歡她而已(never do more than like her)。       

  此段文字利用love、affection、like等不同字眼,來表達三個不同層次的男女感覺:love(愛)不等同like(喜歡),而 affection 則是愛意的表現。不同的用詞可以顯現不同程度的語意,欣賞這些文字可以提升我們對於字彙的不同層次的意義。

        其次,閱讀可以培養多元文化的基本概念。無論是從人名、地名、典故,甚至是文詞中所運用的幽默,都是在閱讀作品時會接觸到的文化元素,透過閱讀英文小說或任何其他的英文短文,都可以藉以了解英美文化。以近年來流行於青少年次文化的吸血鬼浪漫傳奇為例,我們發覺將吸血鬼美化,結合浪漫愛情故事,有如將青少年投入那種幻想的世界,脫離現實生活的苦悶,重新尋找驚奇的可能性。西方的男性少年沈迷於電玩與科技的領域,而女性則進入異質的愛情世界之中,我們閱讀 Interview with the Vampire,就有這種體驗西方想像文化的驚奇:

"My vampire nature has been for me the great adventure of my life; all that went before it was confused, clouded; I went through mortal life like a blind man groping from solid object to solid object. It was only when I became a vampire that I respected for the first time all of life. I never saw a living, pusling human until I was a vampire."

(我的吸血鬼本性一直是我生命中偉大的奇遇;之前,生命非常迷惑、陰暗;我經歷凡人的生活有如盲人摸索,從一實體摸到另一實體。成為吸血鬼,我第一次尊重所有生命。直到我成為吸血鬼,我才真正看到活生生、脈動的人類。)

 

不斷重新去面對世界,不斷質疑自己的本質與主體性,似乎是西方文化的重要歷程。

        其三,從閱讀中學習寫作技巧。舉例來說,在英文的句式中,我們可以發現英文語法中的「修飾功能」,往往放在句子的後方;在文章結構上,英文喜歡運用「主題句」(topic sentence)的功能,直接強調段落的重點。不像中文文章中所慣用的起、承、轉、合,我們習慣在篇章結尾總結重點,英美文章則是剛好相反。小說中常常充滿一些反諷的語言,也帶有很強的幽默色彩,都是我們在深入品嘗英文讀本的重要收獲:

Pride and Prejudice 小說中的敘述與對話,常常充滿機智與文字的巧思。如小說一開始,作者採用很正經的口氣(formal tone)與強調句法(It is . . . that S+V. . .),說出此故事的主要議題:婚姻。

        It is a truth universally acknowledged, / that a single man / in possession of a good fortune, / must be / in want of a wife.

        However little known / the feelings or views of such a man may be / on his first entering a neighbourhood, / this truth is so well fixed / in the minds of the surrounding families, / that he is considered as / a rightful property / of some one or other of their daughters. /

 

        第一句話讀起來好像是單身男子的主觀認知:他需要一個老婆。然而下面所接的這句,以第一句的關鍵字truth 作為第二句的主詞,形成句間非常密切的聯結(transition)。其實這個「事實」並非是此單身男子的看法,而是附近鄰居(surrounding neighbourhood)的看法。第二句的反諷口氣,更凸顯第一句那種正經八百口氣的好笑。

        第二句:儘管無法探知 / 這種男子的感覺或看法 / 在他第一次踏入此社區 /,此事實已深深印 / 在周遭家庭的心中,/ 他已被視為 / 這些家庭女兒的當然資產

        所以此單身男子欠缺一個太太,並非他自己的看法,而是這些周遭家庭父母的主觀認知:為他們的女兒找長期飯票!

        第一句開場,點出婚姻與財富(fortune)的關係,第二句話則緊扣第一句,主客異位,指出真正關心資產(property)的人其實是那些父母,這也開啓了此小說的高潮:這是一場媽媽為女兒尋找夫婿的複雜遊戲。接下去的對話就是女主角的媽媽出來討論如何將自己女兒嫁給這種金龜婿:"… A single man of large fortune; four or five thousand a year. What a fine thing for our girls!"。這兩句話已成為這小說的經典名句,利用 fortune 及property兩個與金錢有關的字眼,點出愛情與婚姻脫離不了經濟上的考量。

        這種從寫作的手法來閱讀,是否增加了對文字的敏感度與對英文文章結構有更深的認知。

 

四、中高階閱讀能力的培養            

        在「中高階閱讀」中,可以運用許多歸納的技巧。如類似的英文用語出現很多次,或者相似的英文句式反覆出現時,閱讀者可以藉由歸納類推的方式,整理出常用的語法規則或習慣,久而久之,這些語法習慣將內化在閱讀者的大腦中,就可以很自然而然地模仿或運用。

        這跟傳統上的英語教學方式卻是正好相反的,台灣有許多英文老師常常喜歡先從文章的單字、文法教起,例如強調某一課的課文內容所要學的主要文法是現在完成式,學生便開始用文法知識解讀課文內容,如此一來,不僅限制了學生深入閱讀文章的可能性,更讓閱讀變得乏善可陳。

        利用不同的閱讀層次,來進行目標管理的英文閱讀,並以內容導向(content-based)為主的方式,在閱讀的過程中則可累積常用的語文知識。

文法學習的角色為何?

        文法學習是否要納入學習過程中呢?我認為文法結構的學習是沒有先後次序的,學生其實不需要依據課本所提供的文法觀念多寡,去判斷自己能否閱讀一本完整的英文小說;反之,適合學生作為語言教材的文本,也不應以語言結構做為區分章節的依據。針對國中小學齡的孩童,比較建議從ESL(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或EFL(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的童書或改編小說入門,因為這些書籍內容較淺顯易懂,也十分有趣,很適合用來當作認字、流暢閱讀,以及文意理解的訓練。

 

五、閱讀教材的選擇

        中高階的閱讀者,如高中以上的學生,則建議能以實境(real-life)英文的內容作為閱讀教材,例如科學雜誌、經典文學小說(如Mark Twain、Hemingway等作家的著作)等。這些較富有真實生活常用內容的英文文本,可以培養學生的思考邏輯,也能夠藉以傳遞足夠的文化內容,有助於加強學生的多元思考。

        或許有人會問,高中階段的學生會面對選擇類組的問題,適當的英文閱讀教材是否也有所差異?其實答案很簡單,讓文組或理組學生閱讀跟本科系內容較相近的讀物,可以拓展學生在專業方面的視野;相反地,讓人文科系的學生多讀科普性文章,理工科系學生多接觸人文領域的文章,則可以強化學校通識教育的作用。兩者各有其優點。不過我個人會較贊同後者的做法,因為大學教育之前畢竟仍著重通才訓練,專業教育可以在大學教育之後再培養。

 

六、閱讀力的評量

        想要了解學生是否真正在閱讀的過程中提升了英語文能力,除了靠目標管理式的閱讀策略,也要給予適當的評量,才能檢測出學生是否能在有效時間範圍內達成既定的課程目標。以往的英文評量很單純,因為偏重文法教學,出題範圍有限,只要循著相關文法就能製作測驗評量。然而,這對提升學生的英語文能力卻喪失了實質效益,光憑記憶文法結構,並不能看出學生是否具備融會貫通的英語文應用能力,因此,評量的方是最好以「能力指標」的概念進行。

        舉例來說,「能力指標」的評量可分成幾個階段:第一,對單字的理解力;第二,評量學生的文章理解度;第三,批判性思考能力,例如用寫作或回答問題的方式來進行評量;第四,描述性能力。如用3分鐘的時間,作出一篇短文的摘要或評論(summary / comment)。到了研究所以上,則可以逐漸培養跨界閱讀的能力或習慣,如資訊的學生閱讀運動文章,文學的學生閱讀哲學性文章等,讓閱讀具有深度之餘,同時兼具廣度。

 

結語:以閱讀力作為強化語言能力的基礎。

        閱讀,是語言學習的必要方法,也是一生必要養成的學習習慣。明白了英語文閱讀的策略跟方法後,設定自我目標,接著只要不斷持續且大量地閱讀,語言能力就能無師自通、有效精進。如同我自己的中英文能力,就是從學生時期閱讀大量的中英文書籍而來的,直到現在,我仍然維持每日至少閱讀一小時的習慣。希望所有老師學生能培養每天閱讀的習慣,每天至少一小時,強化你的閱讀力。

【PDF全文下載】 


Tags: No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