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及多元語言能力對全球企業之影響(完整版)下篇


【導言摘要】

       國際英語文教育研究基金會(TIRF, The International Research Foundation for English Language)現正撰擬一系列報告,旨在探討全球英語文教育政策及實務上懸而未決之關鍵問題。在推動個人與社群語言權(Language Right)時,TIRF亦想深入了解,就母語非英語者(Non-Native Speakers)或以英語為第二語言者(Second Language Speakers)而言,英語程度對其接觸及參與全球經濟活動之能力有何影響?本研究著眼於描述、評估英語當今及未來之角色。

 

【第二節 全球化企業之語言需求

       為評估全球企業語言策略及潛在優勢,需對全球化企業運作方式有基本了解。全球化企業之運作遍布世界,在不同國家構成之價值鍊各異,以滿足效率與當地回應性之雙重需求。它有能力集合系統內可用資源,不只用於打入新市場,亦加強現有市場之競爭力。真正之全球化企業相信學習重要性,運用方法交流子公司彼此間、子公司到總公司,與總公司到子公司之經驗。(Vedpuriswar, 2001,第16章)

 

有效率之知識傳遞 

       有效率之知識傳遞對全球化企業獲致成功具關鍵影響。從不同文化、語言之員工構成之各地業務網路中最能得知,亦令合作格外具挑戰性。(Feely and Harzing, 2003)回顧Palmisano在2006年針對全球整合型企業之討論,Mendoza指出從過去跨國企業到全球整合型企業之轉變即將結束,全球共工模式成為新創意來源與交易方式。隨外包工作量增加,以國家為基礎之操作模式逐漸消失,由Palmisano所述之「一連串專業部門之陣仗:採購、製造、研發、銷售、及經銷等」所取代。(Palmisano, 2006年, 131頁)Mendoza指出新模式「若要具備競爭力,各國需在教育與技術上投資更多,管理技巧必須跳脫命令與控制之框架,成為更流暢協同之合作模式」 (第5章)。

 

不同之語言需求有不同功能

       因應合作與溝通之挑戰,為使全球企業能有效率運作,員工應具備何種語言技巧?研究中接受訪查之全球化企業,因應不同之功用、地點、職業運用不同語言,對語言之需求或期待係為符合下列一項或多項要素:

■企業語言政策與應用(死板,有彈性,容忍度)

■企業法規,標準,或慣例

■安全要求

■特定職業或功能要求

■業務地點

■員工語言能力(當地語言水準)

■企業全球網路運作狀況(如母公司與子公司間之交流)

■母公司要求子公司之獲利程度

       報告中受測企業以英語為通用語言。英語用於促進各專業職務與組織內外商業溝通,亦即這些職位需具學士學位,或從其他教育方式或訓練取得技能。然英語非唯一通用語。依公司所在地不同(如南美與東歐),部分企業表示西班牙語或俄語為通用語。

       無論TIRF訪查過之企業所使用通用語言為何,精通英語及當地語言(如業務所在國或區域性語言)對大多數企業而言極具吸引力亦相當重要,尤對管理階層、對需要與母公司與子公司或業務部雙向溝通,及與特定區域市場之員工或客戶交流之員工更是如此。此外,在其他條件相同之情況下,同時精通英語與當地語言被視為晉升之利器。

       訪查中多數企業之當地製造工廠或總部辦公室,多語能力之重要性較不顯著,通曉當地語言就已足夠。然而部分企業稱,特別在攸關員工與顧客安全之情況下,英語能力對公司各階層之營運有其必要性。從而全球化企業對員工語言要求差異頗大,不同職位與區域常有不同英語程度要求。

 

員工任務

       若全球化企業重視語言能力,如何令員工認同?GlobalEnglish 在2005年針對全球各行業將近70,000名員工進行之研究顯示,只有十分之一受訪者表示工作上不用英語。餘均表示英語能力係升遷之必要或重要條件。超過半數表示每日工作均需用到英語,餘表示每週數次、(22%)每週一次、(6%)每月一兩次(8%)。員工表示,在下列情況中最常使用英語:

■接聽電話(77%)

■與同事或顧客社交(66%)

■會議(64%)

■電子郵件(63%)

■回答問題(58%)

       報告中大規模針對全球化企業訪查之數據,再次確認員工被期盼能從事上述工作,同時亦能撰寫信函、備忘錄、報告。以功能性方式來確認語言要求與公司確認特定職位語言需求之傳統方式一致,均透過語言或讀寫能力測驗,或其他工作任務分析遂行。受訪企業之一,拉丁美洲之大型電信業者,亦檢測接線生必備職能。分析顯示他們需精通下列工作:

■解釋問題

■詢問並給予說明與技術指引

■決定行為準則

■同意或否定

       這些員工英語能力需能達到上列工作要求以執行下列任務:

■參與橫跨美、歐、亞洲之電話會議

■閱讀與撰寫電子郵件

■與客戶與第三方用電話溝通

■閱讀公司日誌與說明書

■撰寫問題情況概要

       這些員工母語均非英語,需運用英語程度各異,從每週用英語進行幾通電話會議到職場上完全使用英語互動不盡相同。

 

【企業特寫 易安信】

企業名稱: 易安信EMC Corporation

企業類型:資訊科技與工具

領域:資訊科技

所在地:在全球超過60個國家擁有近400個銷售點與合作企業

員工:全世界超過38,000人,約40%在美國境外地區工作

 

       30年來易安信提供科技與工具幫助客戶設計、建立並管理有彈性,可測量且安全之基礎設施,以儲存、保護、管理資訊,讓資訊能夠易於使用、搜尋、分享,及最終,能實際運作。

       易安信業務遍及世界各行各業,無論公共或私有部門,規模大小,新創公司或全球前500大企業均在範圍內。客群包括銀行及其他金融服務業、製造業、醫療保健與生命科學機構、網路服務與電信供應商、航空公司與運輸公司、教育機構與公家機關等。

       易安信2007年收益為美金132億元。總部設於美國麻州。易安信在超過70國設有分公司,並跨足歐洲、亞太、美洲、中東等地區。易安信公司內部主要使用英語,與客戶溝通則以英語及當地語言為主。易安信要求與非當地辦公室溝通時需用英語,惟人事處資深處長表示公司並不進行檢測。

       電話、電話會議、簡報最需英語口語。最常使用英語書寫之工作為撰寫備忘錄、報告、電子郵件。除英語及技術知識,易安信要求所有員工取得企業專門知識。研發部員工更需擁有豐富電腦儲存知識與高度合作技巧。

       易安信主要聘用當地人才管理地處美國境外之辦事處。在當地市場進行業務,大部分辦事處使用當地語言。區域間管理或與總部協調之跨國溝通以英語進行。

 

語言能力之外

       TIRF訪查之國際性企業,亦需說明除良好之語言技巧外,他們還需要員工具備何種條件。其中一個重要特徵是合作技巧。許多公司強調合作之重要性,尤其是跨語言與文化之小組工作能力,具備多語技巧擁有絕對優勢。

       在Murnane與Levy合著之《社會分工之新時代》(2004年出版)一書中詳述資方日趨重視之技能。他們認為具有專家思維(例如發現並解決隱藏之問題)與複雜問題之溝通能力為擁有創新思維員工之重要能力。專家思維之要點包括:對問題具系統化知識(不死背標準流程,真正了解前因後果)、辨別事件之相同模式、積極主動、心理認知能力。複雜問題溝通能力之要素包括:觀察與聆聽、引導出重要資訊、詮釋資訊,並表達個人理解。再次強調,全球化企業中這些能力需藉多語技巧提升。

 

【企業特寫 IBM】

企業名稱:IBM

企業類型:跨國電腦科技與顧問

領域:資訊科技

員工人數:全球超過388,000人

 

       總部設在紐約州,同時在超過100個國家擁有工廠與辦事處,145個國家有辦公室,IBM慣常聘用非美籍員工來管理海外辦事處與美國境外工廠。英語為IBM主要使用之語言,亦為進行區域性或全球性溝通之通用語言。依據業務所在地,通常運用該國語言遂行業務溝通。英語與當地語言均為與顧客溝通之語言。

       IBM對員工英語能力要求依職位、業務各有不同。擔任區域性或全球性之職位,英語為必要條件。英語能力為公司審核條件,惟方式依情況而定。

       IBM將英語口語表達視為非美籍員工最重要技能,如:面對面會議、電話交談、電話會議、口頭簡報等。電話會議尤其重要,因為運用電話會議來執行全球性業務比例日漸增加。書寫方面,電子郵件撰寫能力亦絕對必要。備忘錄多用於通告,報告多以PowerPoint呈現。

       IBM許多員工具有雙語或多語能力,惟管理階層發現真正雙文化或多文化之員工並不多見。公司需要來自不同國家背景之具創新能力員工,能和諧進行小組工作。按照任務分派,一有機會,小組須快速組織,藉快速訊息、電子郵件、電話、電話會議,以小組方式解決問題。

       英語能力不足曾對效率與生產力帶來負面衝擊。業務電話時數比應有水準長兩三倍,語言障礙造成時間浪費是公司受挫主因。

       在非英語系國家,員工個人發展計畫書中常提及精進英語能力。每年IBM會為員工準備個人發展計畫幫助成長。個人發展計畫協助員工瞭解需加強之技能,以達成現階段與未來目標,磨練所需技能。這個計畫亦被員工與經理用以討論職涯規劃,工作滿意度,需要與競爭力差距,以及學習優先順序。

 

語言流利之門檻

       分別說明企業與員工對語言能力之期待後,是否可歸納出全球化企業所希望之最低語言標準?一如預料,TIRF之研究指出全球化企業傾向設定高標準(對所有員工),期能立即投入工作不需支援(如篩選工具),或直接送訓。這些包括精通英語及一種或以上之其他語言。此要求會減少語言訓練與支援需求及相關開銷。TIRF之研究亦顯示此要求不符實況,具備該條件之應徵者比例過少,強迫企業調降語言能力期盼,亦需提供語言訓練。

       訪查中亦發現對於非英語之一般性語言要求(如運用西班牙語從事工作),但受調者未清楚表示最低標準為何。英語程度因公司不同,以及同一公司內部職位、業務之不同,要求差異頗大。然對專業職位,已發現精通全球性專業語言之標準,期能幫助員工順遂職業生涯,同時滿足企業有效溝通合作之語言需求。這些語言要求與歐、美、亞洲等一般語言教育認同之中、高級語言標準一致。不同之語言程度顯示每位員工必須精通字彙與語言結構達一定程度,只要對話是以一般之速度進行,可以應對業務、社交,與專業對話 。

 

 

歐洲共同語文參考架構
 
       許多受訪企業依歐洲理事會制定之歐洲共同語言參考標準(2001)設定企業內語言程度等級,愈來愈多企業採用這個參考架構。企業多以市售、標準相似之產品測驗員工英語能力。該架構有利特徵之一為廣為歐盟國家接受。另一重要特徵係該架構不僅可用於測驗英語程度,亦可用於其他語言。測驗前,企業向供應商具體說明不同工作地點、職位之不同語言標準。研究顯示,無論徵人要求,訓練準則,或晉升條件,企業多要求需達中等英語程度(歐洲共同語文參考架構B1級,見圖1)。
 
圖1 歐洲共同語文參考架構(英語)B1級

■了解工作、學校、休閒活動等情境下常見主要問題

■處理旅行時,使用當地語言之多數情境

■對常見或個人感興趣主題能撰寫簡單文章

■能描述經驗與事件,夢境,希望與抱負,並對意見與  計畫能簡單解釋。      

                                    (資料來源:Council of Europe, 2001, p24)

 

語言能力評估

       若這種標準代表對員工之基本要求,企業該如何決定應徵者或現職者是否擁有這種程度之語言能力?在研究中,企業利用面試與制式測驗評估應徵者是否合乎標準。

       許多測驗工具如英國劍橋評核機構之劍橋ESOL測驗,為全世界許多企業,大學機構採用,均參照歐洲語言測驗者協會(ALTE)之六級語言測驗架構,與歐洲共同語言參考標準而建立。

       由美國教育測驗服務社(ETS)所研發之國際溝通英語測驗(即 TOEIC多益測驗),為另一個被企業廣泛使用之英語測驗。資方常用該測驗記錄員工英語訓練進步情形,並作為新人徵召與職員升遷,及派駐不同地點之語言標準。

       大型企業研究對象之一,一家全球性能源企業聘請專業語言評估公司進行員工英語能力測驗。評估公司運用一系列測驗,在企業全球之業務區,工廠與子公司進行四項檢測(一部分為制式化,與一部分客製化測驗)以確保穩定性與一致性。測驗定期舉行,以幫助決定外派、聘用、訓練與晉升人選。

       為了安全標準化與技術訓練,亦因為所有階層員工必須能閱讀與遵守極為技術性之操作說明指示,並參與企業及當地小組會議(愈來愈多世界各地加入之新員工),該企業要求員工在所有地點使用英語。小組成員來自世界各地,並不全以英語為母語,員工必須熟悉各種不同口音。

       這家企業使用語言水平等級量表口試(Interagency Language Roundtable Oral Proficiency Interview (正式之名稱為 the  Foreign  Service  Institute  Oral  Proficiency  Interview)。員工需要擁有專業工作能力。達到這個標準之人(五級中之第三級)舉例來說:

能夠精準說出富結構之句子與字彙,實際加入大部分業務、社交與專業主題之正式與非正式對話;能不費力討論特定興趣與特殊領域;能夠完整了解以一般速度進行之演講;擁有足量字彙,幾乎不用特地查生字;可能擁有明顯之外國口音;說話依據文法;若對方不小心犯錯,幾乎不會誤解,亦很少打斷母語為英語者。(Interagency  Language Roundtable, 2007, Speaking 3

       需注意,上述正規評量工具係一般語言測驗,對於企業特定語言目標之適切性需再確認。部分企業與語言測驗教學公司一起決定某職位所需最低語言程度。這些語言公司(其中許多是全球化企業,擁有專利權),日漸傾向運用網路測驗工具,測驗員工程度並進行教學。據研究,不採用正式評量工具之企業改以所需語言進行面試,以評估應徵者程度。

 

進一步研究之必要性

       全球化企業使用不同英語能力要求與測驗工具,然許多標準與績效指標界定過於廣泛,不全與企業特定職位有密切關聯。同時,企業員工使用之語種及程度逐漸增加。大型企業致力確定並評估自身語言需求,清楚說明企業認同語言能力對工作表現之重要性。同時亦為企業積極為語言挑戰尋找解決辦法之可信表徵。

       若無全球化標準以反映一般性與特定職位之語言程度,企業將繼續投諸龐大資金,以歸納評估語言程度。這筆金額不僅衝擊企業財務,亦預告了評估、訓練與測驗員工之相關開支。當前需要更多研究,開發更多具功能性、全球認同之標準及工具,以反映語言多元性。TIRF非常鼓勵從事這方面研究。

 

 

【企業特寫 匯豐銀行全球科技中心】

企業名稱:匯豐銀行全球科技中心(中國、印度、巴西)

企業類型:金融及銀行業

領域:金融服務

員工人數:全球超過30,000

 

       匯豐銀行全球科技中心(簡稱GLT)隸屬HSBC集團,是全世界最大金融服務企業之一。總公司位於倫敦。HSBC集團網路遍佈全球76個國家之9,500個辦公室。客戶高達1億2,500萬名。該行國際網路範圍分佈歐洲、亞太區、美國、中東、非洲。

       HSBC集團已在資訊科技研發中心成立菁英培訓中心(Centers  of Excellence, CoE)提供有效科技解決辦法,為該集團提供競爭優勢。第一個匯豐銀行全球科技中心於2002年4月設於印度浦那(Pune),負責研發HSBC集團之內部軟體。

       隨著成功創立與全球科技中心在印度之擴張,HSBC集團擴張其版圖,於中國及巴西分別成立GLTc(Global Technology  Center  in  China)與 GLTb(Global  Technology Center in Brazil)。

       據人事總部資訊,匯豐銀行全球科技中心在印度、中國、巴西聘用母語非英語職員。這些分處員工以英語為工作及與客戶溝通之主要語言。

       匯豐銀行全球科技中心招聘員工有英語程度門檻,但是企業並不舉行測驗,亦不依職位要求不同之英語程度。最重要之英語需求是電話應答與電話會議。在書寫方面,以用英語寫電子郵件為主。除英語與專業知識,匯豐銀行全球科技中心亦要求具備專案管理知識,亦希望應徵者有該職位之國際經驗。

       英語能力之缺乏曾對匯豐銀行全球科技中心造成負面衝擊,與顧客溝通不良,影響相當嚴重。若員工無法用英語與顧客溝通,公司在不同國家之系統發展工作將面臨障礙。舉例來說,溝通不良會導致發展出不符顧客需求之新系統。公司分析這個問題,發現原因在於與顧客互動之小組「不良」溝通技巧。

       為避免類似問題再生,同時幫助員工增進英語技巧,匯豐銀行全球科技中心已採用許多方式。公司內部所有員工要盡力只用英語交談。來自英國及香港區之員工要與有英語障礙之同事一起合作。電子郵件以英語撰寫。最後,匯豐銀行全球科技中心提供英語課程給所有員工。我們進行研究時,超過70%之全球科技中心員工正在參與課程。

 

【第三章 全球化企業語言能力培訓策略】

       企業如何支持其員工之語言能力培訓?根據TIRF之研究顯示:企業願意提供語言訓練與其他協助,以達到快速、大規模、為企業量身訂做、成本低之語言訓練,讓員工展現立即之成果,並對公司產生有形獲利。除了上述需求,再加上其他許多因素(例如地點、時間安排、人數),以傳統教室為主之語言教學通常開支過高、不切實際,因此需要尋求其它之有效方法。

 

傳統與職場—特定培訓

       在美、加、澳、歐(如Bloom, 1997; Kelly, 1998; Long, 1997; Roberts and Gowan, 2008; Rosen, 2008)等地區之職場教育課程研究文獻中,多探討為企業量身訂做培訓課程或利用電腦進行訓練課程。除部分文獻針對課程設計提出些許新意,鮮有文獻指出企業在傳統教育課程規劃範圍外還能做或者已做什麼。

       曾探討過之新做法包括:1980年代末加拿大採行之教練式語言訓練;1990年代初期之電腦教學;1990年代中期荷蘭對移民採用之語言實習法;及2000年代初期美國進行之語言及技術相互支援與實習法。惟非傳統語言培訓方法仍待深入研究,才能獲致成果。

 

快速學習簡式英語

       其中一項屬於非傳統、快速培養溝通能力之方法為學習環球語(Globish),Jean-Paul Nerriere(2004)將環球語編撰成Parlez Globish後,開始全球推廣。這種簡易英語特色包括僅使用1500個字、使用短句、避免講成語及搞幽默。環球語目的為讓使用者輕鬆有效地溝通,並幫助職場人士了解個人及團體績效相關之重要資訊。

       第二種選擇則是BasicGlobalEnglish,此為另一種簡易英語,主張從語言本身快速培養溝通能力。在一項針對環球語與Basic Global English之比較分析中(實為批評Globish),Grzega(2006)認為Basic Global English為較佳選擇。Basic Global English強調每個人都應快速學習750字,餘250字由個別學習者自行選擇,並學習字彙擴展技巧。Grzega認為Basic Global English具備系統化、務實之規則,這似乎為環球語所欠缺。

       且不論兩種方式之優缺點,環球語與Basic Global English都反應出一項有趣觀點:視英語為商業工具,如網際網路、電腦或其他技術工具一般。據此,英語能力培訓策略應以公司針對效率及生產力所設定之目標擬定,並能實際測量成效。

 

企業如何應付挑戰

       語言學習方法選擇性高,此外,公司還採取語言政策、管理與其他方法來做為企業語言管理策略之一部分。Feely與Harzing於2003年之研究中提出一種有效架構,整理出企業對上述問題之看法,相關內容如<表2>。

       隨科技進步,<表2>中所列部分方法或須再加修改(如機器翻譯運用),該等處理語言挑戰之方法可供企業考量語言策略時做為評量工具。在相關分析中,文化敏感度、費用、持續性均為重要因素。

 

<表2>         公司語言培訓管理策略(Feely and Harzing, 2003)

策略 說明
通用語言 常依公司領導階層或所有權人之母語決定 
功能性多語 亦即多種語言與中介語,可進行溝通並可取得語言資產
企業外部語言資源 筆譯與口譯服務
員工訓練 根據溝通需求進行語言培訓
指定企業語言 以單一語言做為企業或工作語言,或與某處工作人員之母語相同或不同
特定語言溝通管道 擴大利用少數具語言能力人員為預設溝通管道,以符公司對外溝通所需
外派管理 外派人員分派到分公司/子公司以確保與總部之溝通聯繫
內派 從分公司/子公司內派人員到總部
機器翻譯與口譯 口筆譯科技裝置
控制語言 簡化且量身訂做之語彙、單字、結構與公式化表達,對基本溝通很重要
選擇性招募人才 任用策略應著眼於找出具語言技能之應徵者

 

 

【企業特寫 Adriatic LNG

此範例之情況為企業進行內派,內派員工於接受特定在職技術訓練及分派到全球各工廠前,先假國外英語環境接受英語與其他訓練。

公司名稱:Adriatic LNG

公司類別:天然氣供應商

產業類別:能源配送與貿易

員工數: 當地共120

地點:義大利,總部設於亞得里亞海北部

 

       Adriatic LNG為一家義大利公司,由ExxonMobil之關係企業(45%)、卡達國營石油公司(45%)、及Edison SpA(10%)共有,這家公司經營液化天然氣再氣化廠,位於北亞得里亞海近岸。該公司係因應全球天然氣需求快速擴展所建立,為天然氣供應網之一部,該廠至2008年底前將創造120個新工作機會。

       該公司與兩間大專院校(Cape Breton大學與Nova Scotia 社區學院Marconi校區)簽有合約,由兩校對該公司義大利Rovigo廠電氣技師與技術人員進行一年密集訓練課程。

       這項訓練計畫讓17位義大利學生/員工在六個月期間與寄宿家庭相處,以進行密集英語訓練課程。英語訓練非常重要,因英語是能源產業之主要溝通語言。

       經過六個月初期語言訓練後,即為六個月技能訓練,範圍與這些員工未來工作內容相關。完訓分發前,員工需接受包含在卡達與西班牙之實習技術人員在職訓練。

 

【企業特寫 Pearson

此範例之情況為在上班前、上班時與下班後以小組方式進行現場、教室模式之英語教學,此培訓接受有補助與無補助之員工,員工可選擇部分參加或全程參加,教材內容包括一般或專業英語,並為特定工作或產業提供相關課程與評量。

公司名稱:Pearson

公司類別:國際媒體

產業類別:教育、商業與消費性出版業

員工數: 30,000人以上

地點:在美、歐、非及亞洲等地共55個國家均有設點。

 

       Pearson是一家全球化企業,從事教育、商業資訊、消費性出版等事業,Pearson在美、歐、非、亞洲等近60國聘用30,000名以上員工(請參閱圖2),Pearson從事上述事業之目的為「盡可能讓大眾享有愉快而有效之閱讀與學習經驗」(Pearson, 2008, About Us: Pearson at a Glance, 1)。全世界各年齡層計超過1億人採用Pearson之教科書、多媒體學習課程與測驗工具。

       Pearson致力於追求多元化,並期能反應出不同之社會狀況與需求。基於多元化考量,Pearson努力方向包括內部升遷與留任、招募人才、選擇較佳供應商、實習課程規劃、培訓、領導能力評量、社區計畫、提供補助及其他領域。Pearson為追蹤其多元化政策與計畫之影響,根據女性、管理階層、高階管理階層之人員比例收集相關資料,同時亦從參與發展計畫之女性及人員依比例來收集資料。此外,Pearson亦相當重視、了解近期內不同背景人員之留任情況,包括基層員工與管理階層。

       Pearson對員工投資中有一項重要元素,即人力發展計畫。這項計畫包括提供英語課程,課程於每年10月初及6月底開始。公司每期(三個月)均針對參訓員工進行評量、重新編組,每位訓員象徵性繳交6歐元,若出席率達70%或以上,費用便會退回。大致來說,在公司工作滿六個月,員工便可參加訓練。上課時間為早上8點到9點、9點半、下午1點半到3點,或者傍晚5點開始,星期一至五均有安排課程。培訓單位謹慎監督出席狀況,每期亦做評量。員工出席若未達70%,便喪失參加機會。70%出席率門檻亦決定員工未來是否可繼續參加課程。

       特定工作區域或部門之主管負責決定那些員工需參加相關訓練課程。上述決定分為三種情況:必須參加、建議參加或自由參加。若認為某員工必須參加,那麼該員工可選擇合適課時與密集度。參與此類訓練可視為上班時間之一部分,員工上課時間仍予以計薪。此類員工工作上需使用英語,因他們需以英語簡報、講電話、寫電子郵件或執行其他工作。若「建議參加」類員工,顯示每星期用到英語機會僅數次,他們必須了解英語電子郵件,偶以英語進行電話對談,這類員工通常不需進行英語簡報,上課時間有50%可利用工作時間,另外50%則需利用員工自己時間。若員工情況是幾乎用不到英語,參訓員工須100%利用自身時間,課時與密集度之選擇亦有較多限制。

 

綜合模式                              

       為支持英語或其他語言之培訓,本研究所收集資料顯示各企業可能採用一種或綜合多種方法進行員工訓練。主要可分為兩大類:面對面訓練及其他方法。以面對面接觸來進行教學之方法包括:公司內教室教學、公司外教室教學、邀請公司或社區義工進行一對一或小組之家教模式、教練式語言培訓、語言實習訓練法、師徒制培訓法及採用個人發展計畫。

 

科技方法興起

       除以教室為主之教學外,常用其他幾種非教室教學方式,如工作輔助教學與其他形式之自修、即時在職訓練等。工作輔助教學(員工完成一項工作之過程中,為員工提供輔助工具)通常可透過列印或提供電子檔等方式取得,並可在線上及工作地點得到協助。其他即時在職語言訓練支援形式包括線上諮詢,員工可向同事詢問有關語言及其他方面問題,並取得資訊及指導。線上諮詢與線上家教可同時提供正式、有系統訓練,並依員工需求提供非正式訓練。公司亦可要求語言訓練機構提供評量服務、線上語音教室、線上課程。此外,還有多語支援,包括翻譯人員、字典、發音指導或其他資源。

       當非教室語言訓練機會逐漸增加之際,語音及文字翻譯科技亦形成另一領域。此類科技不斷改進,且逐漸可循網路取得。研究中,有一家公司預測這些「隨時隨地」可取得之語言培訓工具所扮演角色將日漸吃重。現在要使用這類工具,已無太大問題,所需成本很低,部分不需任何開支。

       根據在140多個國家經營之工作經驗,Desai(2008)針對科技學習方法提出看法:

       對許多公司來說,線上學習非常理想,較易進行,規模可大可小,費用比傳統教室訓練低,參與者可從中獲得很好效果、接觸機會,且方便利用。自行決定學習方向可以讓所學內容關連性較高,並提高學習動機,且彈性學習可提高培訓持續性,並能針對進階學習者提供重點實務練習。

 

何時可見成效?

       當企業決定投資在語言培訓上,首要便是員工需時多久方能達到符合企業所需之溝通能力與條件。部分研究針對孩童與初階程度之成人進行探討,以了解他們耗時多久以達到學校要求或專業能力。許多研究均針對英語進行,但研究其他語言之文獻亦得到相同結果,即個人與課程因素影響學習時間長短,並可看到很大差異。圖3為語言比較表,顯示各語言間相對困難度,是由Foreign Service Institute所提供。

       Clifford(2006)曾針對一般學習者利用ACTFL(美國外語教學協會)語言分級及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建立之語言分級估算學習非母語語言所需時數。Clifford 考量下列因素:語言難度、外語課程特色(包括促進或阻礙積極且程度高於平均值之學生之各項要點),然後計算出學生在平衡設計之課程中需多少時間才能達到特定程度。若依ACTFL分級,學生需花200到600小時可達初等程度;400到1,200小時達中等程度;800到2,400小時達高等程度;1,600到4,800小時達優等程度。若依NATO能力分級,亦得類似結果。各階段學習時間範圍差異反應出語言難度不同。Clifford亦指出下列促進或阻礙學習者進步之因素:教學主題與文化內容、教授語言是否道地、相關知識、教學方法、教學活動與溝通練習、學習程度、對學習者建言方式、採用之測驗種類等。

 

圖3  依語言難易程度區分Foreign Service Institute學生達成一般說、讀能力(第3級)所需學習時間

類別

說明

上課時數/星期數

語言

I

與英語有密切關係之語言

23-24個星期

上課時數:575-600

南非荷蘭語、丹麥語、荷蘭語、法語、義大利語、挪威語、葡萄牙語、羅馬尼亞語、西班牙語、瑞典語

II

在修辭與文化上與英語有很大差異之語言

44個星期

上課時數:1,100

阿爾巴尼亞語、依索比亞語、亞塞拜然語、孟加拉語、波士尼亞語、保加利亞語、緬甸語、克羅埃西亞語、捷克語、愛沙尼亞語、芬蘭語、喬治亞語、希臘語、希伯來語、印度語、匈牙利語、冰島語、高棉語、寮國語、拉脫維亞語、立陶宛語、馬其頓語、蒙古語、尼泊爾語、帕施圖語、波斯語(亦稱為Dari, Farsi, Tajik)、波蘭語、俄羅斯語、塞爾維亞語、錫蘭語、斯洛伐克語、斯洛維尼亞語、塔加拉族語、泰語、、土耳其語、烏克蘭語、烏都語、烏茲別克語、越南語、科薩語、祖魯語

III

對英語為母語者來說特別困難之語言

88個星期(第二年於該語言國家學習)

上課時數:2,200

阿拉伯語、廣東話、華語、日語、韓語

其他

其他語言

30個星期

上課時數:750

德語

36個星期

上課時數:900

印尼語、馬來語、斯華西里語

註:Foreign Language Institute之學生平均大約為40歲,以英語為母語,曾經受過良好之語文訓練,並且對好幾種外語均有相當程度之認識及了解。學生上課採小班制(每班6名以內),每週上課25小時,每天花3到4小時自修。在同一類別當中,對英語為母語之人士來說,有附註星號之語言比其他所列語言要來得困難。

資料來源:http://www.nvtc.gov/lotw/months/november/learningExpections.html

 

母語能力之影響

       研究語言能力發展最透徹者莫過於Thomas與Collier(1997)所做之兒童與青年語言發展研究。研究人員從1982到1996年以14年時間研究70萬名學習者如何學習英語,Thomas與Collier欲了解無英語背景之學生需時多久才能達到相當於母語人士之中等程度(即相當於母語人士參加標準測驗後排名在50%之位置)。這項研究頗具全面性,因其同時檢視社會經濟狀況、母語、課程設計、學習者學習主要語言之時間長短與其他因素之影響。

       這項長期研究之主要發現為:學生之第一語言正式學校教育程度對學習英語時間長短來說是最重要之決定因素。例如8到11歲兒童由於接受了較高程度之第一語言正式教育,且開始接受教育時並未學習英語,不論其母語、國籍、社會經濟狀況為何,約可在5到7年間達到母語人士程度。而沒受太多正式教育或未接受正式教育者,及那些第一語言程度較低者,即便花上7到10年,許多仍無法達到分級標準(Thomas與Collier, 1997)。該研究結果並不意味一定要花上5到7年學習,部分孩子與青年在短時間內就達到母語人士程度。不過他們都強調自身母語能力對第二語言或其他外語學習非常重要。

 

成人學習語言能力

       其他研究英語培訓時間長短之文獻則指出每個人學習英語所需時間有很大差異。這種差異原因在於年齡、教育背景以及母語讀寫能力(Young, 2007)。最常見且逐漸被接受之估算方法源於成人教育研究。在1980年代針對難民進行一項研究(主流英語訓練計畫),相關數據顯示第一語言讀寫能力佳但之前未受英語訓練之成人,約需接受500到1,000個小時之指導便可達到基本程度,滿足工作所需,並用英語進行社交活動(Office of Refugee Resettlement, 1985)。

       Comings, Sum, Uvin, et al.(2000)之研究亦得到類似結論,他們採用1990年代末期麻州參與ESOL課程之成人記錄進行分析。根據麻州1998年參與公立成人教育機構ESOL課程之19,800名學習者相關數據,他們計算出參加成人基礎教育及成人ESL課程者,在接受150個小時之指導後,則有75%之參與者可以將他們之英語能力提升一級。這表示平均經過至少900小時之學習指導後可讓一個人之英語能力從第一級進步到第六級或最高級。

       有更多美國聯邦立案機構提供之成人英語課程成果顯示在1980年代與1990年代所做之估算仍然站得住腳,尤其是針對具備第一語言或主要語言讀寫能力之成人而言(Young, 2007)。

 

非傳統與現代化科技教學方式

       另一項問題便是本研究並未探討非傳統學習、經常性自我學習、現代化科技語言學習等方法。TIRF在這方面之相關研究證實全球企業同時採取傳統與非傳統方式來支持語言學習,他們利用現代化科技教授英語、促進英語自我學習、提供即時、在職語言學習。不幸地是,想要取得各企業員工語言學習相關資料非常困難,且無法於文中提出。不過,很明確地,針對語言學習與學習時間必須進一步研究,且應將非傳統與現代化科技教學方式納入研究範圍。

 

語言管理策略研究需求

       雖然目前有各種工具辨別、發展、測量語言需求及能力,惟實踐過程中,全世界對何為最有效之策略尚無共識,迄今亦無足夠研究資料可確定策略為何。

       企業仍透過各種方法、工具尋求成功有效之語言培訓策略,語言教學機構是否能幫助企業達到一部分目標亦需視情況而定。若缺乏成功策略便無法達成語言能力所帶來之經濟效益,故對企業及相關機構,此為值得研究之區塊。這類研究之基礎正在形成,但許多研究工作須持續進行。英語教授之模式、範圍、分級、時間、與科技設備運用亟需進一步研討。

 

【第四節 多語化為全球要務】

       文獻回顧之結論是,多語化係21世紀商業所需之全球技能,而英語在世界多語需求中扮演重要角色。這意味著,個人、企業、政府與逐漸嶄露頭角之全球政策社群都能在這方面採取具體行動,不採取行動者將為各層面帶來負面之經濟衝擊。此外,亦意味為數不少之研究者研究這些議題,及未來研究之需求。

       TIRF在針對本研究之回顧中主張,個人可培養多國語言技能,藉此改善本身在全球勞力市場上之機會與參與,並能有更好之前景。語種包括英語、西班牙語、華語、印度語、阿拉伯語、日語、德語及其他深具全球影響力之語言。其中幾種語言之基礎會話、閱讀、寫作能力逐漸形成斷層線,可區隔全球及向上流動之勞力與其他勞力。培養多國語言能力時,現任或未來之全球勞工可利用越來越多之科技、網路語言學習機會,以進行自我導向學習。

       我們相信,全球整合型企業最具前景之行動是,創造語言培養機會,因為全球化企業語言資產將直接影響企業營運與企業擴張可能性。企業可尋求各種模式來創造這些機會,市場上有價美物廉之方法能提供高品質語言學習機會之資訊,亦有高度客製化但較昂貴之模式,例如廣泛利用口筆譯譯者、內部語言課程規劃、在各團隊中建立多語能力,抑或讓員工在內部各種語言或文化社群中流動。

 

       政府,尤指制定中、小學基礎教育公共教育政策之部門,若能盡力將多語能力視為教育成果,則可在未來大幅提升個人與企業能力,使其成為全球化經濟之催化劑。若這些政府尚未行動,則可藉由修改國家或州教育政策,在基礎語言中結合語言與文化學習機會,如英語、西班牙語與其他特定語言,以提升進入全球市場與在全球市場流動之能力。

 

未來研究建議

       隨語言能力形成21世紀技能之一部分,技能需求全球化促進全球對最低語言及文化門檻之探討。TIRF、國際英語師資專業認證(TESOL)、英國文化協會、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經濟暨合作發展組織(OECD)及其他有意在全球勞力市場上創造機會與進一步參與之組織,都可提升對最低語言要求之相關探討。這方面之努力可進一步針對接近國際標準之語言與文化能力,透過積極之中學教育改革領袖,建立這些能力之全球標準。在全球政策發展過程中,檢驗各國間之資源妥適性與資產很重要。

       企業與個人都需更多研究、知識、資訊建立與管理,方可針對能提高進入全球勞動市場機會之語言課程規劃與政策評估其報酬。目前評估課程投資報酬之方式著重在傳統之教室指導方法。我們需修正探討模式,才能讓企業與其他人評估自我導向、網路與其他培養語言能力之技術工具。除此之外,亦需要描述性研究,讓有前景或有效之實例能公諸於世,讓大家知道全球整合企業有效處理語言與文化障礙之實例。

       最後,就廿一世紀全球環境多國語言主題之全面性研究來看,本文雖非創舉,卻亦是初步階段。顯然地,未來還需要大量研究。下一階段,TIRF支持研究下列問題:

■    各企業內通用語言(例如英語、西班牙語)相對擴展程度,及這些語言在全球勞力市場上之預期成長?

■   全球企業中,不同職務需要英語或其他通用語言能力程度?

■    企業評估語言能力之最佳工具?

■    企業實行語言能力培養之最佳方法?

■    科技工具對語言能力培養之可能貢獻?

■    評估語言能力給予個人與企業經濟能力報酬之最佳方法?

       關於 TIRF 對上述問題研究及其他英語教學研究問題之努力成果

       請參考網址:http://www.tirfonline.org/.

 

關於TIRF

國際英語教育研究基金會(TIRF)在1998年6月成立,致力於透過研究、宣傳與網路等一貫計畫,在各種環境中發展英語教學知識。TIRF董事會由來自學術界、出版業、企業及政府之志願者所組成。TIRF完全依靠慈善捐款籌措資金。TIRF迄今已資助30項研究計畫 ,計畫參與者是來自全球各地之50位研究者。

【PDF全文下載】 


Tags: No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