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全球化影響,臺灣作為非英語系國家,「人才國際化」及「大學國際化」的重要性相對提高,培育出良好英語程度的「國際化人才」是國際化大學的基礎目標之一。如何培養具國際觀和競爭力的大學生成為值得探討的關鍵議題。
多元文化交流 拓展新視野
今年初剛獲得教育部大學教學卓越計畫獲補助,位在宜蘭的佛光大學,一直以來積極增加學生國際交流的機會,不僅聘任多名外籍教授,也致力於建立姐妹校和推動國際學術交流活動,顯示出佛光大學提昇學校國際化的企圖心。
佛光山在全世界設有4所大學,除了佛光大學,還有嘉義的南華大學、美國洛杉磯的西來大學 (University of the West) 和澳洲的南天大學 (Nan Tien Institute),四校預計在100學年度整合為一個跨越三大洲的全球化大學系統,計劃建立「雙聯學制」。未來,四校學生至少要有一個學期到其他3所學校上課。
佛光大學楊朝祥校長表示,佛光山在全球共有一百多個道場,澳洲的南天大學設有南天寺,美國洛杉磯的西來大學設有西來寺,同屬佛光山體系的四校整合後,學生在交換學生期間,將能得到最好的照顧。
除了努力實踐佛光山體系四校的「雙聯學制」計劃,佛光大學目前已有來自日本、韓國、美國、俄羅斯、法國、德國等國的教職員任教,校方也與韓國的慶尚大學、金剛大學和東國大學,越南佛教大學等校建立姐妹校,並跟中國的中山大學、廈門大學和景美大學建立學術交流關係。例如:政治學系林炫向教授曾於去年(2010年)十一、十二月間,受邀前往廣州中山大學講學一個月。
楊朝祥校長說,現在學術界推崇多元文化,佛光大學積極推動國際學術交流、建立姐妹校的目的在於培養學生的國際觀,希望學生不僅立足臺灣,更能拓展國際視野。藉由交換學生的經驗,學生能接觸到不同國家的文化,不僅能了解當地的風土民情、生活方式、價值觀,更能學習到專業的部份,學會相互尊重與了解。
臺灣人才國際化的努力方向
在推動國際學術交流的同時,楊校長認為政府可以提昇臺灣整體的國際形象和臺灣人才國際化程度。楊校長認為可以朝下列三個方向努力:
一、加強公共設施的英語標示,例:統一路標的英語標示。
二、設立大學新鮮人的英文門檻,加強英語學習實用性。
三、放寬外籍人士來臺工作的標準,留住傑出人才。
對於提昇臺灣國際形象,楊校長表示,常聽到外籍人士因為機場、路標的英語標示拼音不同造成誤解,因此他建議,要提昇臺灣的國際形象,就要從統一臺灣公共設施的英語標示著手。
在設立大學英語門檻的部份,目前佛光大學的英語畢業門檻是通過全民英檢中級,但楊校長表示大學畢業才開始要求英語能力太遲了。部份學生受限於英語能力,無法吸收全英語的課程內容,讓全英語教學產生教英語或是教專業的矛盾。
他認為,唯有在大一、大二時培養學生達到一定的英語程度,強調實用性,特別是對話、聽力的訓練,學生才能適應全英語教學,增進專業領域的英語能力,也能因此獲得交換學生等寶貴經驗。
另外,楊校長提到,雖然交換學生等國際交流計劃,讓優秀的外籍生有機會來臺作學術交流,但政府為保障人民的工作機會,對非本國籍人士在臺工作有諸多限制,因而失去許多優秀人才。
他以美國為例,指出美國政府一向極力網羅各國人才,雖然對移民的限制很多,傑出人才在美國移民規定中卻被視為第三優先。他建議,政府應放寬外籍專業人士來臺工作的標準,才能留住國際人才,為產業注入新血,促進臺灣發展。
擁有競爭力 耐力不可少
面對全球化、競爭日益激烈的職場環境,以及「ECFA」政策的施行,楊校長建議臺灣學生要保有職場競爭力,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一、靈活運用所學,嘗試創新。
二、不僅會閱讀英語書籍、用英語書寫,更能用英語跟外籍人士溝通。
三、立足臺灣,胸懷臺灣,並加強國際觀。
四、把握海外留學或實習的機會,吸收別人的優點。
五、不僅熱衷課外活動,基礎專業能力、做學問的能力更不可少。
六、求職先求有、再求好,從經驗中學習,不要一下子就想功成名就。
楊校長認為臺灣學生不僅要愛臺灣,面對世界的變化更要有所知覺。除了懂得創新、有良好的語文和專業能力、具國際觀外,更要培養耐心和毅力。
他曾看到一則報導,報導中指出,臺灣青年大多預測自己工作三年便能達到高峰,美國青年則是覺得自己工作十年才能闖出一片天。相較起來美國青年較有耐力。楊校長強調,有毅力很重要,「沒有埋頭怎麼會出頭?」
強調毅力比理念更重要的楊朝祥校長,期望佛光大學不僅是擁有「好山、好水、好逍遙」的學校,更能營造出「好師、好生、好學校」的校風。未來楊校長將帶領佛光大學朝提升大學新鮮人英語能力的目標前進。校方將繼續聘任外籍教授、加強與歐美的學術交流,並增加非華語國家的外籍生到佛光大學當交換學生。
佛光大學具備特有的「學術家族式的導師制度」,將學生的興趣與老師的專長結合,依據學生特質與能力設計課程,並為學生分析畢業後的職涯方向,佛光大學學生畢業、就業將能無縫銜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