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力仍是國際化的重要關鍵


 

       英語的確是全球化世代不可忽略的競爭力基礎,但有個「Open」的學習態度,比任何事都重要。依臺灣的學習方式,給予適當的刺激,營造一個自在使用英語的環境,英語力才能穩穩地扎根,才能成為大家願意終身學習、帶得走的資產。
 
       在全球化浪潮席捲下,建構英語學習環境已是世界各國的首要課題,就連臺灣也不例外。

 
 
英語 是國際化的入門票,也是基本功
 
       然而,許多人即使學習英語多年,在關鍵時刻卻依然「有口難言」,深究其因,仍在於臺灣不夠「國際化」,缺乏對於英語力提升的急迫壓力,隨著世界更加全球化、兩岸簽署ECFA,英語的重要性只會不斷提高,因為,它將會是一個入門票、一個基本功夫,不再只是一個競爭優勢而已。
 
       臺灣近年來積極與世界接軌,無論是在高雄辦世界運動會、臺北辦聽障奧運會、花卉博覽會等國際型賽事,不外乎希望拉抬臺灣登上國際舞臺,而外國流行品牌和外國飲食文化,充斥著臺灣的購物商場和大街小巷,相較之下,臺灣接觸外語的機會並不缺乏,但是,外語或英語卻始終無法融入生活中。
 
 
臺灣英語力 應力求超越大陸與南韓
 
       根據美國教育測驗服務社(Educational Testin g Service , ETS)臺灣區代表公布「2009年亞洲國家多益平均成績比較」,亞洲14個國家中,去年臺灣考生多益成績平均539分,比全球成績落後27分,在亞洲國家中排名第六,但中國大陸是710分,比去年大幅進步74分,值得臺灣警惕。若再細究之,臺灣學生之英語文閱讀力及聽力已不及韓國,閱讀力尤甚,英語文閱讀力是國家競爭力的表現,值得注意。
 
       同樣在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針對2009年IMD「世界競爭力」我國弱勢項目因應及執行檢討,在「英語流利度」項目2008年我國排名49(55國參加評比);2009年排名51(57國參加評比),退步2名。從托福網站檢視亞洲托福測驗平均成績,新加坡0.0032%(100)、印度0.0021%(91)、中國大陸0.0015%(76)、南韓0.065%(72)、我國0.044%(71)、日本0.014%(65),上列成績百分比指報考人數占全國人數之比例(括弧內數字表示托福平均分數)。此平均成績顯示臺灣僅勝過日本,卻落後於中國大陸與南韓,英語能力代表國家競爭力,臺灣英語文教育政策與具體方案,應借鏡非英語系國家成功作法,並效法英語系國家母語教學經驗,精益求精,力求超越中國大陸與南韓。
 
       為全面推動臺灣國際化,馬英九總統已多次強調英語的重要性,雖然說,英語化不全然等同國際化,但英語力的提升卻儼然是推動城市國際化的重要一環。反觀臺灣,長期以中文為主要工作和生活語言,在使用中文的區域範圍內,自然是享有絕對的中文優勢;然而,單語運作環境,卻也成了臺灣擁抱世界的一個障礙。
 
       「記得好幾年前到馬來西亞時,當時的印象就是英語不很普及;而最近再到馬來西亞,他們英語能力的提升卻讓我印象深刻!」教育部政務次長林聰明,對於馬來西亞政府近年來戮力提升英語力的實質成果,給予高度的讚賞,也充分展現馬來西亞擁抱世界的企圖。
 
 
建構一個「用得到」英語的環境
       
       對照馬來西亞的進步,林聰明次長明確指出,「環境的影響是學習英語的關鍵因素。」他表示,不僅是政府相關單位應有所省思,所有的國民也都須了解英語能力的重要性,建構出一個能夠自在暢所欲言的英語學用環境已是刻不容緩,提升臺灣人的英語力,就是要讓大家覺得英語是用得到的溝通工具。
 
       林聰明次長以自己曾任雲林科技大學校長的經驗為做為分享,他表示,「引導」學生踏出國門是有絕對必要性的,就有不少學生出國一趟後,英語突飛猛進,背後的推力在於「用得到」,換句話說,多讓臺灣人走出去,也多邀外國人進來看看,如此,自然能從交流開放的心胸態度,建構出一個可以暢所欲言的英語環境。
 
       在這個目標之下,林聰明次長認為,目前教育部推動的英語教育的目標以終身學習為架構,在工作、學習及生活範疇內培養溝通能力,以因應國際化及經濟全球化所帶來的各項挑戰,並加強在經貿、科技、文化及教育各面向的國際參與,並增進對不同文化的了解、包容與尊重,並以國中小學、高中職、技專院校、大學為不同階段,設立不同的行動策略及具體目標,讓各級教育主管單位在其權責內採取相對措施來因應,各級學校英語文教師也能夠於工作崗位上努力以赴,落實英語文教育從國中小至大專校院之政策,以建置教學補救與分享平臺並研發有效的教學方法與優質的教材及教學媒體。
 
       而針對不少人詬病臺灣的大學生英語素質欠佳,在提升大專校院階段學生英語文能力方面,教育部訂定「獎勵大學校院推動國際化補助計畫」,鼓勵大專校院擴大招收外國學生人數、提升各項外語能力與教學改進、外語檢測學習課程、引進外籍師資及配套計畫、規劃國際化環境、獎助學生參與海外研習、參加國際教育展及赴國外招生等等,亦補助考取國際性證照學生之考試費用計畫。
 
       再者,由於臺灣仍屬傳統的升學教育環境,林聰明次反建議要善加利用臺灣人「會考試、能考試」的特性,將學生英語文檢定通過率列入之大專校院評鑑、獎勵大專校院教學卓越計畫與私校獎補助之考核指標中,並鼓勵學校將英語文能力列為入學門檻、核心能力或畢業條件。
 
       不過,林聰明次長不免語重心長地指出,臺灣的英語文教育錯綜複雜,「循序漸進還是不可避免,」如果說要留住臺灣的好學生,就不免要給他們提供一個說英語的環境,比較直接的方式是,還是讓他們到海外去做長短期的交流。反觀大陸留美人數10年來都維持10萬人以上,臺灣人數在下降,大陸菁英人才英語能力領先臺灣,4、5年前托福成績先顯現出來,多益顯現比較慢,加上大陸實施「員工英語管理制度」,兩者結合所致。「現在的學生不太肯往外走,寧願「宅」在臺灣,其實是很可怕的一件事!」林聰明次長強調。
 
       除了教育扎根,配合行政院推動「提升國人英語力建設計畫」,教育部在中文譯音與拼音上也下了一番苦功。凡是對中文譯音與拼音有任何疑問,皆可以查詢教育部國語推行委員會的中文譯音轉換系統網站,舉凡臺灣地區地名查詢系統、線上地名譯寫系統、臺灣地區鄉鎮市區級以上行政區域名稱中英對照表、護照外文姓名中譯英系統等,推動漢語拼音後,期許溝通不再「雞同鴨講」。
 
 
Open Society 解決臺灣國際化困境
 
       英語教育的推廣、英語環境的營造,這都只是健全臺灣「國際化」的基礎建設,若想真正解決臺灣「國際化」的困境,追根究底,答案只有「open society」(開放社會),如同美國、香港、新加坡等地的多元開放,才能吸引人才、資金等進入臺灣,同樣地,廣招優秀外籍學生,也同樣可激發臺灣學生的積極學習,「刺激,才是推動學習的重要推手,」林聰明次長強調大學中的外籍生比例若能提高,學生為了交友、為了面子,自然會願意去學習英文。
 
       廣招人才是提供「刺激」最直接的方式,同樣也可解決臺灣少子化所帶來的人才短缺問題。可以預見的是,少子化將為許多產業帶來衝擊,學校就是其中一環,且可能導致人口負成長,進而衍生勞動力不足、人口結構老化、扶養負擔過重等社會問題,如何因應,考驗著政府的智慧。「陸生也好、東南亞生也好,只要是人才,我們就該歡迎!」林聰明次長指出近年來東南亞經濟發展突飛猛進,因地理及多元文化背景因素與臺灣關係日益密切,臺灣對東南亞布局之契機逐漸浮現。
 
       預期國內外籍生人數倍增並加速高等教育的國際化與全球化,以及行政院推動「連結亞太」之政策方向下,教育部根據深耕東南亞地區之願景,擬訂出「高等教育輸出:深耕東南亞計畫」,已邀集相關部會積極研議中,將提出「擴大招收東南亞國際學生」、「使臺灣成為東南亞高階人才培育之重鎮」以及「深化與東南亞之交流互動機制」三大政策主軸,並規劃十三項推動策略分別對應主軸加以執行,期能作為我國高等教育輸出之第一波浪潮,發展成為亞洲地區人才落腳之重要據點。
 
       「臺灣人如能成全球化的子民,與各國互動良好且頻繁,就不必擔心所謂邊緣化的問題。」林聰明次長再次強調。
 
 
 
MyLinE網站
http://myline.utm.my/myline/
 
馬來西亞工藝大學(Universiti TeknologiMalaysia)為了讓學生可以自主規劃英語學習的進度,在2006年設立了MyLinE網站。MyLinE融合了不同學科專家的意見,以完全英語化的方式提供給學生豐富的資源,其中包括了學術英語、通用交際英語、商用英語、專業發展英語、休閒英語和英語學習技巧等各種不同用途和目的的教材,更提供了各學科的專業資訊、未來發展和職涯規劃的建議。MyLinE也成立了專門的論壇,提供給師生交流的平臺,討論從學術到電影等各式各樣的話題,另外還每半年舉辦一次網路有獎徵答比賽,鼓勵學生提升英語能力。從2 0 0 8 年9 月起,M y L i n E 受到馬來西亞Ministry of Higher Education採用,推廣到馬來西亞20所公立大學使用,目前使用已超過七百萬人次。
 
 
 
中文譯音相關網站
●中文譯音轉換系統
http://crptransfer.moe.gov.tw/home.aspx
●臺灣地區地名查詢系統
http://placesearch.moi.gov.tw/index_tw.php
●線上地名譯寫系統
http://placesearch.moi.gov.tw/index_tw.php
●護照外文拼音參考
http://www.boca.gov.tw/lp.asp?ctNode=193&CtUnit=35&BaseDSD=7&mp=1
 

Tags: No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