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式英語?英式英語?全球英語文?


 

       過去幾年來由於擔任行政工作及學術研究關係,到過許多國家,參與過大大小小的國際研討會與學術交流,甚至時常用英語進行演說或社交活動。很多人以為由於我是英文系教授,可以很自然地說出跟英國人或美國人一樣好的英語,但事實上,這想法是不正確的!英文並非我的母語,個人既不擅長道地的美式用語,也說不出英式的女皇英語(Queen’s English)。個人之所以可以在國際場合中暢所欲言,是因為懂得如何快速掌握世界各國人士之間常用的句型、語法與字彙,適時用精確的英文,與母語人士或非母語人士溝通。如果要定義我過去幾年來使用的語言,我會稱它做Global English(全球英文)。

       全球有不少語言或非語言的專家、學者、企業人士,試圖將這一全球常用、通用、共用的精、簡、速、實的語言規則整理出來,加以推廣,以促進人類的更好的溝通為目的。Globish是其中出現較晚也較出名的一種,2010年6月的Newsweek雜誌曾做為封面主題故事,一時膾炙人口,值得為本刊讀者介紹。

       Globish這個名詞最早是由法國籍的IBM前副總裁Jean Paul Nerriere所提出,在這套語言系統中,只囊括了1,500個最基本的英語單字,並將使用範圍聚焦在非英語母語人士間的國際溝通用語上。正因為簡單、基本,全球英文使得國際人士間的溝通更有效率。非英語母語人士不必再因為聽不懂英語母語人士常用的典故、經典名句及特定的俚俗語用法而感到傷腦筋。反而已有許多論證說明,英語母語者的話語,在全球溝通的環境裡,由於帶有太多的文化意涵,有時更容易造成溝通阻礙。其理由是,他們說的英語過於繁複,不符合全球化競爭時代的溝通原則。

       今年五月,我個人到香港參與第四屆的英語為共通語言年會(ELF4),也就是一場討論English as a Lingua Franca的國際年會。在各場的論壇中,主題講者不約而同地提出了語言之於地域的多樣性變化(varieties),也就是說「英語」並非只是單一語言,那麼也就更無所謂「英式英語」或「美式英語」才是標準語言。只要能達到溝通目的,即便是港式英語(Hong Kong English)、新加坡英語(Singlish),甚或是中國式英語(China English),也能夠在同一地域中,達成溝通目的。面對如此多樣的英語,似乎會產生一些溝通的隔閡,值得我們深思。

       個人認為Global English或許是在英語教學應用上對普羅大眾最有效的一種語言,一旦掌握了全球英文的基本精神,就可以達到溝通的基本目的。不過,全球英文應該也是一種溝通與學習的過程(process),並非最終目的(end)。掌握了溝通,可以再更上層樓,精益求精,學習更典雅高深的語言表達。而這想法,成了這次以「全球英文」為主題的契機。

       本刊本期很榮幸邀請到Jean Paul Nerriere專文分享他主張的Globish精華概念,也收錄了ELF4主辦單位Andy Kirkpatrick及主題講者Henry Widdowson兩位教授的專訪內容,希望藉以帶著讀者一同進入「英語典範轉移」的世界。

       Global English、EIL(English as an International Language)或ELF這些名詞的誕生,都意味著傳統英語的型態與典範正逐漸轉移,對於從事英語教學與研究的教育單位、研究機構或是個人而言,都是一項不可抵擋的趨勢及挑戰。透過各方學者專家的探討,激發出更多其他領域專家的真知灼見,正是English Career所企盼的願景與目標。希望讀者們不僅喜歡這一期的雜誌,更可將其中的想法或觀點淬煉成更具成效的教學實務,造福更多台灣學子,讓他們有效地使用全球英文,達到國際溝通的目的!

 

發行人 陳超明

現任:台灣全球化教育推廣協會理事長、政治大學英國語文學系教授

曾任:政大公企中心主任、政治大學英國語文學系系主任、政治大學外語學院院長

【PDF全文下載】 


Tags: No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