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英語學習者的需求 成大英語政策及實務論壇


 

       由成功大學成鷹計畫團隊主辦,台灣全球化教育廣協會(GEAT)協辦的「大學英語政策及實務論壇」於2011年12月9日舉行,以「聚焦於英語學習者需求」為題,廣邀全國大學英語教育專家學者以及專家人士前來與談,分別就「各校之語言政策介紹及討論」、「專業英語學習在各校之推行及展望」、「英語全球化對各校英語推行之現在式與未來式」等議題進行討論。

       成功大學文學院長賴俊雄開場時鼓勵所有與會者,在有限的人力與資源下,各校的語言中心應該相互合作,吸取不同的經驗與做法,提升台灣整體英語教育的層次。成功大學外文系主任楊哲銘則提出:專業英語究竟是由專業老師來教,還是由外文系老師來教?英語教育者該怎樣找到自己的定位?透過這些問題,拉起了這次的研討會序幕。本刊特別摘錄所有與談人的演講精華,以饗讀者。

 

議題一:各校之語言政策介紹及討論

       此議題的與談人分別邀請到清華大學語言中心主任蘇怡如、中興大學語言中心主任鄭朱雀、嘉義大學語言中心主任吳靜芬以及中央大學語言中心劉愛萍、任秀英二位老師。各與談人除了就任職學校的語言政策、課程規劃、教材選擇及教師訓練進行分享討論外,也特別注重學生在英語自學與數位學習二方面的推行。

 

清大延長學習周期  必修一年變二年

       清華大學的必修英文共8學分,從101學年將分兩年上完(大一英文、大二英文)。清華大學語言中心主任蘇怡如表示,必修英文延長至2年是希望能增加大學生學習英語的時間,但每周上課時間就從原本4小時縮為2小時。為避免上課時數不夠密集,降低學習效果,因此要求學生每周必須花2-3小時到「清華自學網」線上平台自修,學習成果也會納入學期成績。

       在選修英文部分,則依不同課群提供大三至研究生專業英文課程,在師資部分,清大所有兼任英文老師,都必須要具備相關實務經驗,例如教授商用英文的老師必須要有商學背景,以期提供學生最有用的專業英語(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ESP)課程。

 

中興大學英/外語學習系統  結合履歷更方便

       中興大學學生英語畢業門檻為通過全民英檢中高級初試或是相對程度英檢測驗。為協助學生都能通過此一門檻,中興大學除開設大一英文外,更開設「加強班」,強制成績末段10%學生修習。針對已修或免修大一英文的學生,則可修習進階英文。目前開設了「英語簡報」、「英語會議」提供學生修習,語言中心更甄選20位英語能力優秀的學生,協助同學們在聽說讀寫以及發音方面的加強。

       中興大學語言中心主任鄭朱雀表示,為了強化學生的數位學習,除導入電腦測驗系統外,更有「英/外語學習系統」提供學生線上學習,系統會詳盡記錄學生在其上的學習歷程,並結合履歷功能,學生隨時可列印出來作為申請出國或工作之用。

 

嘉大專業英語微學程  廣受學生歡迎

       嘉義大學語言中心主任吳靜芬表示,嘉大不論是大一的必修英語,還是大二的選修英語,都依能力進行分級(分三級)並授予適當的課程,並訂定明確的能力指標。此外,嘉大規定每位學生都必須選修外系15個學分,稱之為微學程,語言中心開設了多堂專業英語的微學程,讓對英語有興趣的外系學生能選修,目前修習該課程的學生人數相當多。

       此外,為提高學生自學動機,嘉大要求學生必須參加與課程結合的課外活動,該成績占英語課程的10%,並規畫了線上學習課程,透過線上測驗評估學習成效,該成績也占英語課程的10%。

 

中央大學獎勵自學  Live for learning樣樣來

       中央大學語言中心為要讓學生在英語學習上自發做到「Live for learning」,在大一英文必修6學分的課程規劃外,作了英檢獎勵制度、畢業門檻、自學計畫等安排。

       中央大學語言中心劉愛萍主任表示,為了關閉學生通過畢業門檻的後門,因此預計在2012年5月進行最後一次校內英語檢定考,將鼓勵學生自行參加外部的英語檢定測驗,並以獎勵金獎勵通過學生。此外,中央大學設置「英語自學計畫」,透過學校2個自學資源中心,提供各式資源增強學生的英語聽說讀寫能力,並提供線上諮詢,學生有問題可以透過網路與老師線上互動;校園內並設有English Café、English DJ等生活化的英語學習環境,希望藉此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議題二:專業英語學習在各校之推行及展望

       在專業英語教學部分,引言人成大外文系教授鄒文莉提及成大實施專業英語教學後,學生大一至大二兩年間的多益成績平均進步了111分,顯示學生之學習成效。而高雄應用科技大學語文中心主任蔡叔翹、交通大學語言中心主任葉修文、台北大學語言中心主任劉慶剛以及實踐大學應用外語學系教授黃美金等與談人,更對於專業英語教學是否有效、如何教學、如何規劃、實行困難點以及專業英語與國際化的關係有很深入的探討。

 

高應大結合軟體教學  學生更易懂

       高雄應用科技大學語文中心主任蔡叔翹表示,高應大的ESP課程內容主要以職場專業英語(English for Occupational Purposes, EOP)為導向進行規劃,希望能提供兼具職場所需之語言能力與專業知識的課程,讓學生有整合性、多元性的語言訓練。

       在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前提下,高應大將ESP課程與數位學習整合,透過多媒體數位教學軟體的輔助,以提升學生學習動機,除採用CALL(Computer-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之外,還加上SCLT(Sustained-Content Language Teaching)模式,以目標領域進行相關的學習,協助學生對於專業內容的學習及語言方面的練習為訴求。在ESP課程的評量方面,除了一般的聽說讀寫測驗,更加入專業領域議題的寫作,及情境任務型的題目,以符合學生未來職場實際需求。

 

交大重視學生需求  廣開ESP課程

       交大在英語課程設計上特別強調在共同要求和彈性自主上取得平衡,提供學生們適合且需要的課程。交大規定大一學生必修基礎英語課程(聽力、會話、閱讀課程三選二),大二可選修進階課程或第二外語課程(日、法、德、西班牙語)。若新生通過全民英檢中高級或於其他指定的英語能力測驗達到規定標準,則可免修大一英文,直接修習進階英語課程(含專業英語課程)或第二外語。

       葉修文主任表示,由於進階英語是選修課程,學生多是出於自發性的學習,因此學習效果與反應都相當良好,目前還在規劃開設更多專業英語課程。交大另設有「英語榮譽學分學程」提供給程度好、免修外語課程的學生修習。

       他提到,為解決ESP課程之適任教師難以取得的問題,除了專任及兼任教師外,校方對於具備專業能力卻不具講師資格的教學者,會以「專業技術人員」的名義聘僱,對ESP師資有相當大的幫助。

 

台北大學ESP結合專案教學  業界滿意

       台北大學大一生於入學時的英語能力測驗,若測驗成績等同畢業門檻(多益成績600分)者,可選擇跳過基礎課程直接修習專業英語課程。北大的ESP課程採取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專案導向課程,學生在一年間會執行一連串簡單到複雜的工作任務,一來讓語言教學及內容教學同時並行,二來也讓語言學習及語言運用同時發生,並學習如何執行專案的同時,亦可培養學生計畫、組織協調以及有效表達能力。實際執行上,老師可就學生程度協助學生決定該執行何種程度的專案;而學生的專案同時由老師以及同學評量,多方吸收意見下,即可讓下次的專案做得更好。

       劉慶剛表示,部分學生反映專案教學太難,且專案教學並非適合所有的老師,喜歡與學生進行互動的老師通常能夠勝任,而不喜歡互動的老師則不太適合,如何調適老師的心態將是一個挑戰。

 

實踐大學應外系  以實習檢視ESP效果

       實踐大學在課程規劃上,除了聽說讀寫等語言核心教學外,於大二至大四專業英語課程上開設了英語教學、翻譯及商務應用課程(分商務及跨國文化組及航空觀光組)。課程採用專案導向的教學模式,讓學生每個階段都能進行英語對話,同時試圖讓學生發現,在整合式的教學中,不但可從老師身上學習,更可於同儕身上學習到東西。

       黃美金表示,因為產學合作的關係,大四修習英語教學課程以及商務應用課程的學生可就近於大直附近學校、內湖科學園區或松山機場等地進行實習,讓學生更了解業界的生態。為了提高學生對專業英語的興趣,另有一門兼具一般英語與專業英語概念的概論課程開在大一,以銜接大二的專業英語課程。此外,黃美金也鼓勵系上老師配合自身興趣與學生需求發展第二專長,以期能開設更多元的專業英語課程。

 

議題三:英語全球化對各校英語推行之現在式與未來式

       參與該議題的專家學者分別有元智大學應用外語系主任王旭、政治大學英文系教授陳超明、台灣師範大國際事務處處長陳秋蘭、東吳大學英文系教授林茂松以及ETS台灣區代表忠欣公司總經理王星威。引言人成大外文系教授高實政提到,荷蘭的大學為滿足歐洲各地不同語言的使用者,90%的課程都是使用英語進行授課,全球化英語已經成為非英語母語者彼此溝通的共同語言。因此,在英語走向全球化的今日,英語教材、教學策略,及課程規劃方面都應有所調整;其中密集式英語課程(Intensive English Program, IEP)教學法,則是能在短時間大幅增進英語能力的學習方式。

 

元智大學應外系  探討英語授課價值

       元智大學應用外語系主任王旭表示,學校在推行以英語進行授課的政策,希望藉此推動校園國際化,但他認為以英語授課並不完全等於國際化;元智大學的任教資格之一是必需要能夠以英語授課,這門檻使得條件好卻無法以英語授課的老師沒能進入元智大學,此政策的得失仍值得衡量。

       王旭認為,全球化英語本身是一種包容性相當大的語言,因此英語老師在教學上不該再著重於「動詞有沒有加s」這種文法形式的正確性問題上,而該讓學生了解,能不能達到溝通的目的才是使用語言的重點。但王旭強調,學習英語的重點在於「能否達到溝通目的」,這點台灣的英語教師都知道,但在進行測驗時卻一直沒把它強調出來,相當可惜。

 

「使用」英語  政大檢討傳統教學方針

       政治大學英文系教授陳超明表示,提出「Globish」的前IBM副總裁Nerriere認為它是種不附有英、美等文化價值的國際化語言概念;而若將全球化英語擺在教學上,可以是讓溝通更有效率的概念,也是分析語言需求的一種策略,目標需求不同,教學內容也應該隨之不同。這種學習目的的認知更應該擺在課程設計上。學習者認知了自己的學習目的後,教師才能針對學生訂下學習方針、開發適當課程。

       陳超明提出Problem-solving(解決問題)這樣的概念,認為使用語言並不只是為了溝通,更是為了解決問題,以此為基礎,他認為英語老師不應該讓學生「學」英語,而應該讓學生「使用」英語解決問題,因此相當認同讓學生密集使用目標語言的密集式語言課程。

 

台師大英語授課  為迎接國際化做準備

       台師大國際事務處處長陳秋蘭表示,師大約的外籍生有九成來自非英語系國家,大家彼此溝通都是使用全球化英語。因應外籍生以及全世界說英語人口都以英語非母語人士居多的現狀,陳秋蘭認為在教學上應該融入更多不同母語背景的溝通範例,並讓學生了解,學習這些溝通範例並不是在學習「不好的」英語,而是去學習如何與不同國家、地域的人以英語溝通。

       她同時強調溝通策略的重要性,表示當說中文遇到不會說或是突然忘記的詞時,我們會以各種方式試圖表達想法,有時繞個圈子,有時換句話說,而在說英語時往往遇到不會說的句子就不知如何是好,不會動腦筋思考溝通策略,相當可惜。陳秋蘭還提到,台灣學生對於說英語普遍缺乏自信,與人交流往往怯於表達自我文化,因此也應加強學生對自身文化的了解以及自信。

 

IEP教學法成效驚人  東吳大學十分推崇

       東吳大學英文系教授林茂松相當推崇IEP這種密閉式、密集式的教學法。他以2011年北中南三區舉辦的英語實驗班為例介紹IEP:整個課程訓練時間約20天,總共28天,上課120小時,自習120小時,學生必須住校,不能外出,訓練期間全程使用英語。在課程完成後比較學生前、後測多益成績,三區平均共進步81分,「相較其他教學法必須花二年方能進步的成績,IEP三個禮拜即可達成,成果相當驚人。」

       林松茂指出,英語教學成功與否,教學管理的重要性更重於師資與教材。教師只要在教學管理上能提升學習動機與競爭意識,往往能提升學生的英語能力。他建議IEP應安排成選修課,於限制名額的同時告知學生密集課程之重要性,如此選到密集英語課程的學生自然會存有榮譽心,促使學生更投入在密集式英語課程裡。

 

全球化英語重視溝通性  ETS看得到

       時常參與國際各大會議的ETS台灣區代表忠欣公司總經理王星威,根據自己的觀察指出,非英語母語者在演講或簡報時,為達到溝通目的往往會使用多種溝通策略,如放慢語速、換句話說、重複說明等,特別是在英語中容易產生溝通障礙的多義字及雙關語更是不會出現,而這就是實際的國際溝通情境,簡約、以有效溝通為主的全球化英文的趨勢已經產生。他以多益考題為例,考題研發者在研發考題時,都須確認該用法曾在哪些國際溝通場合被使用過,以此說明ETS對於英語使用情境的重視。

       王星威也認同IEP將能有效提升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他認為:「密集教學是未來英語學習成功的基礎,而英語簡化則是全球溝通的基礎。」

 

全球化大趨勢  下一步怎麼走?

       在英語全球化的浪潮下,勢必影響高等教育的英語教學政策與教學方法,透過此次與會的專家學者分享,讓各界更瞭解現今國內各大學的英語教育方針、教學管理策略與實務做法,也瞭解各校在專業英語教學所面臨的共同困境與新的方向,也對密集式英語教學有更進一步的了解,相信各界能對於台灣英語教育的下一步有更長足的瞭解。

【PDF全文下載】 


Tags: No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