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教學的春天:用能力指標提升英教學績效

 

       本期為「英語能力指標教學管理」專輯,能力指標這一名詞,對於教育界人士來說並不陌生。溯及2600年前孔夫子即有「因材施教」的觀念,近世教學方法論中亦有主張,每一門學科應依學習者能力程度而規畫教學課程系統的論述,英語文亦不例外。臺灣學生從小學三年級開始上英文課,接著銜接國中教育、高中教育、大學教育乃至研究所教育,甚至是進入職場訓練階段。也因此,隨著不同階段的學生程度,大致上應有循序漸進的英語文能力指標,以作為英語教學管理的工具及目標。

...

加拿大語言基準評量的開發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描述了一個將會在加拿大各地用來把成年移民歸到適合他們英語程度的教育課程之新語言評量工具的開發過程,這個工具的開發代表了政府和基層在建立一個可用以描述及評鑑以英語為第二外語之成年移民的一般性架構的漫長過程中初步行動其中一步。這篇文章的作者,也就是這個測驗的開發者,介紹了這個被稱為加拿大語言基準評量(Canadian Language Benchmarks Assessment, CLBA)的工具開發過程,他們描述了這個專案的歷史和他們在測驗開發過程中面臨的挑戰,此外,他們敘述了這工具是如何現場測試、小規模檢驗及評分的,最後作者以一個和正在持續進行中的這項工具驗證努力有關之簡短討論作結。

...

台灣高等教育之英語能力指標論述

        學習成效評量一直是教育界所關注的大事,因為透過評量的過程課程設計者或教師能夠評估學生的表現及驗收學習成效。學習評量的過程包含有能力指標的建立、測驗工具的研發以及各種數據的蒐集過程。其中能力指標的建立最為重要,它的建立可謂是牽一髮而動全身。而能力指標可大略分為可量化及非量化兩種類別。本文將以國立成功大學英語政策為例,討論目前在台灣高等教育中有關英語學習評量以及其能力指標之訂定等議題。

...

技職外語教育變革之省思 淺談英文能力評量機制

前言

        台灣技職校院多年來莫不投入許多心力來提升學生英語能力來配合教育部政策並因應業界需求與國際化趨勢。 由於各校外語教育規劃內容與品質不一,而且大多以標準化測驗量化指標作為學生英文能力門檻標準,長年以來衍生一些探討問題,包含:(1)(非應外科系)門檻大多訂在CEF/A2, 與業界需求落差頗大;(2)各校追求英文證照張數量成長,但標準化,常模參照型(NRT)測驗(例如TOEIC,CSEPT等)結果較無法提供瞭解學生實際學會英語技能之內涵;(3)學生入學英文能力不同,畢業時要求達到一樣能力卻要一樣,許多學生未能通過畢業門檻,學校只好以替代課程方式讓學生順利畢業;(4)學生需另外努力準備考取英語證照以通過畢業門檻,中後段學生對正式課堂學習之動機可能會相對低落,學校則需採取措施以提升學生學習動機;(5)課堂教學目標與畢業門檻沒有足夠關連性,容易衍生教學與學習層面之負面回沖(backwash)效應;(6)學校對學生外語學習發展未能適當系統性規劃與適時追蹤輔導,英語畢業門檻徒具形式,學生基本英語聽講能力依然普遍不佳,英語學習信心也普遍不足。

...

高中英文課綱:從語言技巧到通識教育

        台灣的高中英文教育,大抵依照教育部所頒布的「高中英文課綱」來訂定教育目標,並採用坊間教科書出版社所編寫的教材,其教學形式大抵以閱讀與文法解析為主。現今所採用的「九九課綱」,從課程目標、核心能力、時間分配、教材編輯綱要、實施要點(教材編寫原則、教學方法等)予以規範,也就是說台灣高中英語教學方向大抵以此課綱為準。

...

用「教得會」的能力指標代替「教得完」的教學課綱

 

        從國小到高中,所有的老師都知道教學必須依循課程綱要,要達成能力指標,但這項教學的最高指導原則,是否適用所有學科?是否就達到了教學的目標與學習成果?似乎很少被挑戰,即使國中小學、高中的課程綱要曾重新規畫制定,制式的課程綱要與能力指標仍被視為不可任意更動的指標,但在教學現場上,尤其是國中小學的英語能力指標,卻會讓一些老師感到困擾,應變之道是有時只好將課程綱要、能力指標列為參考,課堂上執行又是另一套。

...

臺灣四大英語認證測驗的能力論述簡介

        目前臺灣市場較多考生的四大英語認證測驗─全民英檢、多益、托福、雅思等,除了提供應試者考取的分數之外,皆有相對應的能力論述說明,不僅能夠具體地讓考生理解自己的英語能力指標,也便於證照的使用單位依據能力需求訂定成績的需求標準。為了方便讀者了解各大測驗的能力論述說明方式以及內容,本刊編輯部特別撰文整理,希望有助於讀者對於各大英語文測驗的能力論述有一概略認識。

 

...

臺科大英語密集課程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本人在臺科大任職期間,一直致力於提升技職學生的英語文能力,也為了提升技職學生的英語文能力想盡辦法,包括能力分組教學、彈性教學時數,修課時間從一年增為兩年等,但效果都很有限。主要原因是授課時數偏低,學生每週花兩小時學英文,然後花166小時忘掉。更糟糕的是,學生普遍重視專業課程而輕忽英文課,他們往往把有限的時間拿來讀專業課程,有剩餘時間才讀英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