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學術英文的重要內涵


國際學術界很多都以英文作為主要的溝通語言,不管是論文的發表、課堂上的講解或是學術社群的討論,都使用英文作為主要的語言工具。台灣這幾年來極力推行大學國際化,從教師的學術交流、招收外籍學生、推動交換學生計畫到開設全英語學程或課程等,都脫離不了學術英文的重視與使用。現今我們將英文當成國際社會的使用工具,然而學術社群的英文使用有何不同?其內涵與應用的範圍如何,都值得我們再深入的討論。

在過去的英語學習中,人們經常將英語中的聽、說、讀、寫等四種能力視為最主要的英語基本學習技能,然而英國諾丁漢大學(University of Nottingham)的知名學者John McRae 卻主張透過「語言」與「文學」的結合,增進英語中第五種能力的培養。這項能力主要是能夠透過資訊的再現來加以閱讀,也能夠發展出批評與詮釋的技巧。因此被稱為「批判性思考(Critical thinking)」。

批判性思考:人文教育基本精神

美國現代語言學會(Modern Language Association, MLA)的報告中也指出,所謂的批判性(critically)與分析性(analytically)的思考,以及善用知識跟理解力,作出全面性與有效性的溝通,是一個大學生必備的基本能力,也是人文教育中所應該為學生培養的基本精神。

此外,學生應該要能夠清楚地書寫語意(writeclearly)、清晰表達(speak articulately),同時能夠達到透徹的閱讀思考(read closely),不單能夠針對事物予以評估,也能提出個人的看法,甚至搜尋證據予以提用,使用量化或質化的資料來做出分析、比較,最後才將整個語言知識從過程中提煉出來。(MLA 2009 年2 月發表的研究報告“ Report to the Teagle Foundationon the Undergraduate Major in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

從上述不論是學者的觀點或是國際學術研究報告中,我們可以發現「語言學習」除了包含聽、說、讀、寫等四項基本技能之外,也涵蓋了批判性思考的能力。而「批判性思考」最經常應用之處,就是所謂的學術英文(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在學術英文的課堂上,學生經常需要一些有效的溝通工具與語言表達能力,才能將學術知識更加完整地呈現出來。

學術英語中的應用與技巧

根據R. R. Jordon 在《學術英文:教師指導與資源手冊》一書中指出,在學術英語的課堂上,學生所牽涉到的語言應用能力包含四大部分(詳見表一):第一,聽講與學術研習能力:也就是能夠進行學術英語之聽、講以及作筆記等相關能力;第二,學術研討中的溝通能力:亦即能夠進行學術討論、建議等;第三,閱讀及作筆記的能力:也可以說是蒐集並紀錄資料的能力,能夠分辨何為事實或是意見等,找出想法或是舉例說明;第四,學術寫作能力,能將想法整理出來,並以書寫回答相關議題的能力:這也是學術英語中最重要的基本精神。

由上述四點看來,組成學術英語的元素很廣,包含學術寫作、聽講(作筆記)、表達、參加學術研討會技巧、閱讀、組織語言的技巧、找圖書館的資料、個別學習計畫、針對學科資訊深入瞭解、同儕互動、自我學習等,這些都是屬於在學術英語的範籌。

先以學術領域中的閱讀為例:究竟「閱讀」與「批判性思考」之間的關係是什麼?請先參考下段文字:

By the 1920s in the United States, great change had been made in daily life by an accumulation of inventions that had been produced in increasing numbers since the Civil War. Thes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s created what, in effect, was a social revolution.

◆ Rapid printing presses, typesetting devices, and page-plate processes made printed matter more widely accessible.

◆ The telephone simplified person-to-person communication.

◆ The phonograph, the silent motion picture, the radio, the sound picture for the first time made auditory and visual impact simultaneously possible over the whole country and had the inevitable, and perhaps undesirable, effect of establishing a trend to national conformity in thought and feeling.
(ETS Sample Test)

The passage focuses on the United States in the 1920s primarily in terms of the
(A) creativity of American inventors
(B) decline in social relationships
(C) influence of technology on society
(D) negative side of technological progress

批判性思考的方法:實例說明

在閱讀完以上這段談論關於美國1920 年代的文字之後,你覺得作者是以甚麼樣的眼光書寫?我們可以看到作者是在描述發明家的創意、部分社會關係的消失,技術對於社會的影響,以及技術發展的負面效果等。然而大多數人看完這段文字都直覺地以為它是在說「科技對於社會的影響」。但我們若是再仔細觀察最後一段,文句中提到因為科技發展的影響,人類的想法已經變得愈來愈一致,甚至「出現了不可避免(inevitable)或是令人厭惡(undesirable)的效果」,而這樣的科技革命與想法已經全國化…。我們因而得以從中看出隱含其中的意義應該是:「科技對於社會發展是負面的」,這才是作者真正要傳達的意念。真正的閱讀應該是要像這樣推敲出文章中字裡行間的意義,而非淺讀表面的意思而已,能做到這點才算達到批判性思考(Critical thinking)的基本要求。

學術能力與批判性思考

那麼,什麼是批判性思考呢?批判性思考是一種複雜的想像過程,牽涉到許多複雜的技巧與態度,要能夠知道他人的看法、論點、立場及結論,也必須要能夠評估各種論點並蒐集證據,即使看到各種不同的意見,仍然可以客觀地作出評估。閱讀文章時,不只能看到表面文意也可以看到隱藏的假設觀點,接著要具備能夠認清各種事實的基本技巧,提出比其他人更獨到的觀點,並用結構性的方式回應任何相關議題,最後將這些議題有次序地建立起富邏輯的思維架構,並歸納出適當結論,自我審視該結論價值所在,這樣一來,便可進一步同樣以結構性的說法,理性地說服他人支持該論點(Cottrell,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因此,批判式思考包含三種能力:其一,勇於質疑的能力;其二,理性思考的能力;其三,有效率的溝通能力。假設你現在是在學校上課或是做研究,你可能就必須思考「哪些是你要上課的議題,有哪些是你必須要處理的工作,你想執行的工作或計畫的觀點何在」等。經過具體評估之後,須分別找出適當的資料來支持這些工作所需的資訊,最後你可能得到短暫性的結論,你所找到的資料可以提供你一些具體的方向,最後,還必須建構一些理性的線索,讓讀者、老師,或是同學都能夠明白你的論點是正確的,接著再找出一些最好的例證來提供建議,也可以加上一些個人的心得及看法作出證明。這就是學術英語中批判性思考的過程。

訓練批判性思考,讀出文中深意

學術英語最重要的目的是獲得意見、了解意見,並善用自己或他人的觀點進行比較、分析,評估各個觀點之中,哪些是較為重要的。所以,批判性思考的能力在學術英語的應用上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學術英語牽涉到如何蒐集適當的證據。我再舉個例子來說:在閱讀文學或是小說作品時,最容易應用到批判性思考的能力,以下引用一段《暮光之城》(Twilight)的例文:

My mother drove me to the airportwith the windows rolled down. It wasseventy-five degrees in Phoenix, the skya perfect, cloudless blue. I was wearingmy favorite shirts—sleeveless, whiteeyelet lace; I was wearing it as a farewellgesture. My carry-on item was a parka. (Twilight, p. 3)

我們要如何從閱讀這一段文字來培養批判性的思考能力?其實很簡單,我們可以試著反思:「文中的女孩到底喜歡不喜歡鳳凰城?」答案當然是肯定的。為什麼?因為文章中描述「女孩穿著她最喜歡的衣服來跟鳳凰城說再見」,因此可以見得她是很喜歡鳳凰城的,捨不得離開這個城市。從這個例子中,我們了解閱讀時要學會尋找證據、蒐集論述。閱讀小說時,我們最容易看到學習學術英語的基本態度,也就是要讀出字裡行間地意義,找到相關資訊,確認自己對於閱讀的理解程度,確切找到微言大義之處。

從閱讀策略中學習批判性思考

從教學層次上來說,則應該要從學生的需求分析(need analysis)來看,了解學生真正需要的學術英語能力是甚麼,讓學生根據個人需求來獲得適當的語言表達方式(語言技巧),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閱讀策略」。假設你所學是在資訊領域,那麼進行學術研究時就必須要了解國際資訊中他人的相關觀點、論點,而「知道他人的觀點及論點」就是批判性思考中很重要的基礎。

當然,在課程結束時須對學生進行學術英文的評量,藉以了解其學習成效。老師可以要求學生做一些英文摘要,或是寫筆記(讀書筆記或上完課的筆記),此外,也可以利用一般常見的測驗,如托福(TOEFL)等,用以檢視學生的學術英語能力。目前市面上所舉辦的托福考試題目,不再是單純考文法題,而是要求考生從閱讀文章的段落中,找到正確訊息。以下為一則托福題目的例子:

The railroad was not the first institution to impose regularity on society, or to draw attention to the importance of precise timekeeping.

For as long as merchants have set out their wares at daybreak and communal festivities have been celebrated, people have been in rough agreement with their neighbors as to the time of day.

The value of this tradition is today more apparent than ever. Were it not for public acceptance of a single yardstick of time, social life should be unbearably chaotic; the massive daily transfers of goods, services, and information would proceed in fits and starts; the very fabric of modern society would begin to unravel. (ETS, TOEFL Sample Test)

看完這段文章後,考試所要問的提問偏重理解,如本篇文章的主要觀點為何?從第一句話看出重點在precise timekeeping,不僅是在鐵路運作,包括做生意或社區慶典等一些例子都可以看出遵守時間的重要性;因此在本段的最後兩句,利用反問的方式,提出如果沒有時間的準則(a single yardstick of time),社會就無法運作。

以上這些閱讀的邏輯,不僅是單從單字、語法或語意理解,更重要是的是如何將段落中的一些證據或零碎資訊整理出一個大概的方向,這是批判性思考的第一步,接下去就作出判斷,確定這段的主題為何:“ An accepted way of measuring item is essential for the smooth functioning of society.” (ETS, TOEFL Sample Test)

學術英文與解決問題的英語力

在學術工作中,除了批判性思考很重要之外,我們也常常要求學生必須具備「解決問題的能力」(Problem solving)。那麼,何又謂問題解決能力呢?有幾個步驟:首先,要先懂得描述問題的本質是什麼?了解問題的限制性;有哪些問題可以給予建設性或肯定的意見;明瞭究竟是誰製造出該問題;了解問題的涵蓋性有多廣,思考該問題若是未解決將產生哪些後果等。最後,用腦力激盪和集思廣益找出問題解決的方法,比較出哪些解決方法是較合理的。

因此,問題解決能力的基本流程就是:定義問題、找出問題、設定目標、找出各種不同問題的解決方法、選擇、執行、評估,再回到另一問題(見下圖)。(Handbook on Problem-solving Skills, 15)假設我們要作一項信用卡或是現金使用方式效率的研究調查,那麼我們就要找出信用卡使用的相關問題,執行、設定研究方向或設計調查問卷,最後找出現在是否有哪些信用卡使用的問題,目前呈現哪些狀況等等。這就很類似在學術英文課程中,老師要給學生一項研究計畫(project)。

總結上述觀點,個人認為若要學好學術英語的,就須結合批判性思考(Critical thinking)以及問題解決(Problem solving)的能力。

評量學術英語文能力的三大方針

在討論學術英文中,除了培養這兩項重要能力之外,對於學生能力的評估也相當重要。現今很多學校推動全英語學程或以英文授課的課程,然而對於學生(甚至老師)都缺乏一客觀語系統性的能力評估,對於上課的品質是否能夠掌控,引起某些批評。因此,建立一套客觀性的方式來檢視學生的學術英文能力,是非常迫切的議題。

評估學生學術英文的方式多元,幾種方法簡述如下:第一,檢視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Competency),其能力是否足以應付學術英文研究的相關執行方法,可透過面談或是一些基本的英檢成績;第二,判斷學生語言技巧的精熟度(Proficiency),也就是評估學生如何能達到語言學習成效的最高境界。Proficiency 通常是要透過標準化測驗(如全民英撿、托福考試或雅思測驗等)來評估;第三種評估方法是看學生的語言表現(Performance),目前有很多評量方式都很難評估此項能力,例如:審視學生是否能夠做出完整的英文簡報;學生能否三、五人組成小組執行團體任務;學生能否自行在圖書館找出資料,作出良好的研究論文等等,這些都是學術英文裡非常重要的過程。

結語:評量的重要性

學術英文所牽涉到的能力,不僅是基礎的聽說讀寫,更是一種認知與理解能力的訓練。當然,剛開始進行學術英語訓練時,可以先強調學生的基本英語能力,接著再學習的批判性思考以及問題解決能力。

學生的語言表現(performance)是比較能夠具體「質化」學生英語能力的概念,用以判斷學生是否具備能力自我組織想法,進而作出具份量的研究論文。而學生的評量成績,也就是competency與proficiency,則是屬於能力「量化」的概念。善用語言能力量化與質化的觀點,不僅是提供學生目標導向的學習策略,也可具體地呈現學生的學習績效,對於學生個人或是老師的教學都將可以獲得莫大的幫助。

要建立一個成功的國際學術環境(如英語授課課程),需要完整的規範,不僅是能夠以英文溝通,最重要是的是:運用此語言的基本能力,進行更高階的語言活動,從批判性思考能力到解決問題的能力,都應納入學術英文的範疇與思考規劃中!

■ 參考文獻:
Cottrell, Stella.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Developing Effective Analysis and Argument.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2005.

ETS. TOEFL Sample Test. Princeton. ETS, 1998.

Jordon, R.R. 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 A Guide and Resource Book for Teachers. Cambridge: Cambridge UP, 1997.

Mantha, Sharma S. Handbook on Problem-solving Skills for Public Managers.

Center for Good Governance. MLA. “Report to the Teagle Foundation on the Undergraduate Major in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作者:陳超明

◎現職: 實踐大學應用外語系講座教授、政治大學英文系兼任教授、台灣全球化教育推廣協會理事長
◎學歷: 美國佛羅里達州立大學英美文學博士
◎經歷: 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及企業管理教育中心主任、政治大學英國語文學系主任、政治大學外語學院院長
◎專長: 小說、十九世紀英國文學、二十世紀美國文學

【PDF全文下載】


Tags: No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