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溝通式文法補救菜英文 – 專訪交通大學外國語文學系劉美君教授


 

常言道:「字彙是肉,文法是骨。」文法是支撐起語言的脊柱,語言是溝通的工具,但語言能夠完成溝通目標的最大功臣其實就是「文法」。文法是一個「標記系統」,用來標記語意。「標記」雖然聽起來很模糊,但其實生活周遭俯拾皆是:例如交通號誌就是一種標記,「紅燈」代表禁止通行,「綠燈」則是繼續前行。標記就「形」與「意」的搭配,固定的形式表達固定的語意。

 
但是不同的語言有不同的標記原則,這些標記原則的差異常令許多初學者困擾不已,即使學習英文多年的人,也常會「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為了協助英文學習者、教學者能更深入了解文法和溝通是一體的兩面,密不可分,English Career編輯部特別採訪現任國立交通大學外國語文學系暨外國文學與語言學研究所的劉美君教授,帶領讀者嚼文法、聽文法和觀文法,體驗其獨特的溝通式語法教學。
 
想要有效溝通 先將文法學通
 
長時間來,台灣以「溝通式教學」作為英語教育的教學指標,這是一個非常正確的方向,可惜台灣英語教育中卻存在著認為「溝通」就是指「聽說讀寫」的迷思,但實際上不論是用哪一種語言來聽說讀寫,都必須透過文法來完成溝通、表達意思。劉美君認為傳統的文法學習最大的問題在於:沒有將語法背後的語言「個性」講清楚,也沒有將規則和「溝通目的」連結起來。過去我們一直認為文法是死背的規則,但是,文法既然是完成溝通最重要的利器,背後就一定有明確的溝通目的。但台灣教育從來沒有將文法和溝通連結在一起,所教的規則就變得支離破碎,甚至錯謬誤導。劉美君強調:「文法是溝通的基礎,想要有效溝通,就必須將文法學通!」
 
從國小到大學,學生常背了「不知所以然」的文法規則。劉美君舉例:「有很多英文老師會告訴學生:any 只能用在疑問句和否定句,但卻沒有告訴學生為什麼會這樣。I will take any of your advices. 這句話既不是疑問也不是否定,但可以用any,為什麼? 關鍵就在於:時間。」
 
劉美君解釋,一個已經發生的事件,必定就有確定的參與者的;而疑問句和否定句通常代表的是「尚未發生的事情」,正是因為尚未發生,所以才能用any, 表達參與者有可能是「任何事」和「任何人」。any 不是只能用在疑問和否定句,而是只能用在「並未真實發生的事」。
 
「這是文法中的一個基本的邏輯,但英語老師在教學時並未將其原因解釋清楚,而只是要學生背下規則,這不僅會誤導學生,也會造成學生日後學習的困擾。」
 
為什麼每個規則都有例外? 劉美君強調,所謂文法規則,是majority rule,是大多數人在大多數情境下使用的大多數原則,用來完成某一個大多數的溝通目的。而「例外」就是少數情況下,為了特殊的溝通目的,而使用的標記方式。任何語言的規則從來都不是固定的1+1=2,但是大部分的英文老師只有「告知」例外句型,卻從未「解釋」為什麼會有例外句型。其實,英文文法中所有的例外都是因為被賦予「特殊的溝通功能」,若你有一個很特殊的溝通目的,那是要用「特別的形式」來表達。Literature 這個詞,大多數情況下是不可數的概念,但用於外文系的名稱,為了要強調不同類型的文學, 而加上了-s, 成為Department of Foreign Languages and Literatures.
 
習慣哪裡來?別硬背文法
 
再往前追溯,為什麼大部分的英文老師會沒辦法解釋文法,劉美君表示這是因為老師在養成階段也並沒有將文法融會貫通,當大學教授們不斷地抱怨學生的英文底子太差,卻不曾思考過,是否從一開始就沒有把高中英文老師的底子訓練好。
 
她也談到當學生提出某個文法問題時,英文老師不應該只回答:這是「習慣用法」。所謂的習慣,也要有個道理,這道理就在語言個別的「語性」上。若英文老師在解釋文法時可以像是介紹某個人的個性,將語言的語性講清楚,學生就能夠親近文法、了解文法的標記特性。
 
劉美君再舉例說明,一般學生都知道「because後面不能加上so 」、「although 也不能與but 一起出現在一個句子裡」,但往往都是硬背下來,卻不知這背後的原因。劉美君表示,英文是個嚴謹的語言,要求「主從分明」:一個句子只能有一個主要子句( 主角),其餘皆為附屬( 配角)。形式上,附屬子句要有附屬的標記,若是because 又加上so,或是although 又加上but,等於是出現兩個配角而沒有主角,只有兩個附屬子句就無法判斷哪一個才是主要子句,嚴重違反了英文「主從分明」的標記原則。
 
從母語的對照中看見標記法則
 
劉美君認為真正的英文教育需要有一些老師願意基於「理解溝通」的角度來設計教材。她也表示在學習英文時,從我們的母語中文的角度來看,會是個很好的方法。很多人覺得在學習英文時應該要完全隔離中文,但是劉美君卻認為從溝通理解的角度來看,以中文作為對照是不錯的方法。
 
為了讓學生更了解英文嚴謹的結構,劉美君常舉以下的例子說明之。例如:「幾點來的?」「吃飯沒?」「睡了嗎?」是不是覺得有某些奇怪之處?發現到了嗎?這些問句全都少了主詞,我們在中文裡面可以不用主詞,但是在英文絕對少不了主詞,倘若你想要表達看到一隻貓追一隻狗,語法要怎麼幫助你描述這個情境呢?重點是要表達清楚「誰」追「誰」?誰是主動做事的一方( 主詞)、動作本身( 動詞)以及誰是受影響的一方( 受詞)這三個溝通上的基本要素自然成為語法上必須標記的「三要素」──主詞、動詞及受詞。
 
劉美君老師表示,為了幫助學生真正理解英文文法,她會藉由中文帶出英文的不同,讓學生從母語著手理解共同的「溝通意涵」,然後再配搭到英文的「形式」。「語言是為了溝通而存在,若是老師能以溝通的角度來指導學生,不僅是讓已經把文法規則學好的學生能夠理解得更快,也能幫助根本就背不起來文法的學生藉由中文找到相關性,進而理解形式的原則來掌握文法。」
 
英文另外一個讓學生常常頭疼的問題,就是「及物」和「不及物」這兩種動詞類型。劉美君解釋,為什麼會叫「及物」?及物的意義就是「及於另一物」,當某個動作必須涉及另一物時,就當然要有受詞;那麼甚麼叫作「不及物」?例如:我跳、我講、我坐、我站、這些動作沒有涉及另外一物,所以當然也不需要受詞。
 
「及物和不及物不是語言的死規則,而是生活中不同類型的動作,語言所有的規則都是為了傳達你想要溝通的意涵。由意義去理解形式,是學動詞的不二法門。」劉美君用相當清楚的道理,解釋了長期困擾學生的文法問題。
 
溝通式文法為核心的補救教學
 
劉美君表示在英文課堂上,她會讓學生思考一下使用語言的目的,再將規則帶出。語法若只能背,那記憶力不好的學生就永遠跟不上,因此補救教學要能從生活的相關性著手。其實說穿了也就是要強調溝通的目的,在此基礎上學習文法,學生就不會排斥學習。她也談到,文法教學可以不用先給規則,應該要先給語料和實際的語言表現,然後給學生一些時間歸納文法。
 
在實務教學方面,劉美君老師在課堂上會用生活中常見的語料,如Google map 或廣告用語,來突顯「形式傳達語意」的標記原則。在大班教學上,則鼓勵學生分組學習,「最好一個組裡面不是全部聚集優秀的人,必須要集合各個程度的人,才能夠彼此鼓勵,程度較差的同學在團體裡也會有所激發。」
 
此外,為了幫助學生了解自己的學習進度,劉美君老師會在每學期的最後一個禮拜,替學生安排一個個人面談(individual meeting),討論個人問題。特別是在作文課, 她會明確指出學生英文寫作上的優缺點、進步幅度、待改進之處等,能讓程度較差的學生從基礎做起。劉美君表示:「若能很清楚地幫助學生點出問題,其實每個學生都可以有成長。」
 
補救教學的施行,個人化是個很重要的途徑,劉美君提到,補救教學就像是輔導,就是針對學生的問題提出解決方法。這牽涉到輔導方的「辨識」能力( identify ),也就是要能有效率辨識出受輔導學生的問題到底在哪裡。她表示,學生的每篇作文都會請助教批改過,助教會將學生文章中每個類型的錯誤用特定的顏色標示出來;若一整篇文章都是紅色,那該學生常要加強的就是紅色這一類的錯誤。
 
「學生每周都要寫作文,但我沒辦法改到每一篇作文,所以我把班級分成一半!」劉美君老師提到,將學生分成兩組,一個禮拜批改一半的作文,是他在時間上可以負荷的。老師要就自己能力範圍去設計可行的方法,但是個別重視( pay individual attention )每個學生則是絕對不能少的。
 
劉美君談到,在她的學術講座上,常常會有英語老師表示很想改變,但教學的進度與考試掛帥,讓他們望而卻步。這些老師雖然很想有創意的教學方法,但是最後總會礙於課程進度或學期測驗的問題,而無法取得平衡。
 
面對這個問題,劉美君表示她從來不反對考試,正因為要考試,所以文法要學通。如果學生想要考好,就應該要更有效地學好英文。她談到,其實考試這件事情是必要的,但是考試的題目本身需要改變,要一直活化,教學方式更需改變!
 
三十年來,英文教育都沒有甚麼變化,同樣的規則背了再背,就是沒有學通。英文教育真的需要一個很大的變革,文法需要靠理解,就算現在學生的口說能力提升了,聽起來較順耳,但文法的掌握,依舊是不完整的。
 
從溝通來解釋文法,從語料來歸納原則,這是一個有效的方法。不要一直把規則硬塞給學生,而是將形意搭配的原則講清楚,英文教育可以試著從這點來著手,特別是針對程度較低的學生,更要從熟悉的中文切入,用親切的語料來引導。劉美君建議:「開始的時候多給學生一點機會和時間來理解歸納所學習的文法,認識英文就像認識一個人的個性特點,相信英文教育也會產生新的變革火花。」
 
◎ 記者:謝宜君
 
作者介紹
劉美君
◎現任: 交通大學外國語文學系暨外國文學與語言學研究所教授
◎學歷: 美國科羅拉多博爾德大學語言學博士
美國俄亥俄大學語言學碩士
台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學士
◎經歷: 交通大學外國語文學系系主任
交通大學外國文學與語言學研究所所長
美國史丹福大學、科羅拉多大學訪問學者

【PDF全文下載】


Tags: No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