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大學成鷹計畫成果發表研討會 – 台灣高等教育英語教學新典範

 
成大成鷹計畫致力於專業英語的課程建置及學生英語能力提昇,實行之成績有目共睹,為國內專業英語課程的顛峰代表之一。因此,多位參與成鷹計畫的教授及教師將五年多來之成果發表並集結成冊,並召開「台灣高等教育英語教學新典範」研討會,邀請全台灣對專業英語教學有興趣之大專院校教師共同參與,藉此展現計畫成果並吸收各方建議,願使成大專業英語課程更驅完善。

 
成大蘇慧貞副校長於開幕致詞時表示成功大學的學生多來自中南部,成長背景較缺乏第二外語之訓練,可想要全面施行專業英語課程所需面對的困境。能夠使全校教職員拿出最大決心共同合作的是一個想要創造教學新典範的意念,成大文學院賴俊雄院長也在致詞時強調:「成鷹計畫的最大意義是讓教師們思考如何幫助學生回應21 世紀新時代來臨與新的需求,開創高等教育與職場接軌的教學新典範。」
 
研討會以三大面向進行專業英語課程設計的研究發表與討論,由參與成鷹計畫的教授們分別對academic language skills「學術語言技巧」、course designs and assessments「課程設計與評量」及discipline-specific methods and materials「專業學科教學法與教材」發表成果,並與交通大學、清華大學、台灣師範大學、台中教育大學等多位來自全國各地的教授共同針對這三個議題相互交流意見。
 
大一新生課程應以加強學術英語字彙為先
 
在進入大二專業英語課程之前,大一生的語文程度必須被提升至能接受以英文教材授課之階段,而語文程度的根基倚靠的是字彙量之多寡。為找出大一時需要教授給學生的字彙,成功大學黃馨儀教授以牛津3000 字彙、學術字彙表以及教育部公布7000 字彙為依據,制訂了基礎字彙表( Basic Word List ),幫助老師選定教材中該列為主要單字的英文字彙。
 
然而,根據黃馨儀教授在兩所高中、近六百位即將進入大學的高三學生中所進行的基礎字彙表抽樣調查之結果顯示,絕大部分學生學術字彙能力不足,甚至不達大學英語課需求的基本門檻。因此,黃馨儀教授建議應將基礎字彙表優先加入大一英文課程之中,以利大二專業英語課程順利進行。
 
「需求評量」是ESP課程評量的關鍵核心
 
成功大學高實玫教授表示,ESP 課程的衷旨從不是專業知識的傳遞,而在於傳遞內容的技巧,也就是說,如何讓欲傳遞訊息對象得到最大理解度才是ESP 的訓練重點,而口說能力是溝通上最經常使用的能力。FS(I Foreign Service Institute,美國政府外交事務人員之訓練機構)將口說能力分為五種評量重點:
 
根據高實玫教授以校內國際生當評量者來評估國內學生口說能力的實驗報告中指出,使用以上五大面向來評估EFL 學生的口說能力算是非常面面俱到,但是評分方式則需要思考調整。以口音部分為例,以母語人士口音當作高分標準並不符合現代國際溝通情境需求,墨西哥人與台灣人做生意時,並不需要兩方的口音都達到母語人士標準才能溝通。此外,口語表達時即使出現時態與單複數等輕微文法錯誤,國際生大多認為並不會影響理解。因此,高實玫教授建議教師們需將EFL 的真正溝通對象( 外語或母語人士,而非老師本身)的理解需求納入口說的評分標準,譬如以structural complexity「語句複雜度」來代替「正確性」來評量文法分數。
 
美國教育測驗服務社( ETS )台灣區代表王星威總經理亦在「重啟測驗與教學的互助關係」為題的論文發表中強調,課堂教材、教學方式、測驗評量之間的關係密不可分。王星威總經理進一步解釋,以往反對「考試領導教學」,但其實測驗可產生「正向回沖效應」( positive backwash effect ),適當的評量安排有益於課程規劃的適性度,幫助老師找出最適合學生的授課方式,對症下藥;老師可於學期初選擇一標準測驗( standard test )作為課前學生英語程度之調查,並設定課程學習目標,學期進行時則施以各種課程測驗不停檢視學生吸收程度,進行課綱微調,最後再以同一標準測驗驗收課程學習成果。
 
ESP 教師在課程中的定位與困境
 
講求真實情境是ESP 課程最大特色之一,ESP教師提供專科相關情境,引導學生在課堂中「實境操作語言」,ESP 教師以語言的「實踐者」( practitioner )之姿,展示學生正確運用語言的方式。然而,ESP 課程中的材料、活動甚至是測驗內容都需保有真實性( authenticity ),對於語言專長的教師來說取材不易,極為困擾。教授數理、醫學、觀光等ESP 課程的教授共同表示,將來的ESP 課程希望朝向co-teaching 或其他能與專科教師更密切合作的方式進行,以期在校學生不論在專業或語言上收得學習訓練階段的最大功效。
 
◎ 記者:葉瑋玲
 
Tags: No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