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國際化人才企業與學校都責無旁貸 – 專訪政治大學商學院院長唐揆


全球化市場的趨勢下,企業要如何培養國際化人才?個人要如何具備國際化的能力?政治大學為加速國際化,2011年特別從美國挖角普度大學(Purdue University)管理學院副院長唐揆返國出任商學院院長。此次特別專訪唐揆院長,透過他在美國30多年的教育經驗與觀察,讓讀者瞭解國際企業與教育單位對於國際人才培育的重視,以及帶領政大商學院大步走向國際的具體做法與規劃。

 
當高科技與新技術的產生打破了國界的傳統疆域之後,使得各國的企業、教學單位等都難以避免需要面對全球化的挑戰與競爭。尤其台灣經濟是屬於仰賴進出口為主的海島型經濟,使得國際化成為國家與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指標。
 
各產業皆面臨國際化挑戰 然國際人才何在
 
政大商學院唐揆院長表示,台灣有許多企業在國際化方面表現不錯,不但做出全球的市場品牌,更發展出成功的商業模式,只是以往台灣企業似乎是以高科技資訊產業國際化的腳步較快,事實上,其他像是金融產業與傳統產業、製造業也勢必將走向國際化的發展,才能擴大市場維持營運。但是,當企業紛紛走向世界舞台時,台灣是否有足夠的國際化人才協助企業到世界各地開疆闢土呢?國際化人才又應該具備哪些能力呢?
 
「國際化人才具有幾點特質,首先當然是要具備專業領域的知識,並要能將其整合應用在實務工作上,這是最基本的要求;第二要有寬廣的國際視野,能快速涉獵消化國際訊息,並有效處理國際事務;第三應具備開放的思考、創新的思維,能接受新的觀念和挑戰,思索應對策略;再來就是要有良好的溝通協商能力,能在國際場合中主持會議或是進行談判。」唐院長說道,溝通的根本就在於語言能力,但外語能力好是否就是一位好的國際化人才呢?唐院長認為,除了語言能力之外,對跨文化的理解等也是國際化人才所必備的能力。
 
唐院長舉出一個相當生活化的小事為例,做為年輕人可評斷自己是否具備國際化人才的特質:「當你在搭飛機時,你是否能很自然的與鄰座的外國人進行交談?」這看似簡單的動作,卻是包含了語言能力、溝通力、跨文化理解力、對新事物的好奇心等多種不同的能力在內。
 
企業應將國際化人才的培育視為必要投資
 
國際化人才的培養不僅是學校的責任,也應是企業的義務。唐揆指出,企業想要國際化就要有投注資源自行培育人才的準備。根據唐院長在美國普度大學服務多年的觀察,他以近來成為台灣資訊產業最大競爭對手的韓國企業為例,像Samsung、LG等企業,除了每年都會派送員工赴美短期進修甚至攻讀學位,人資部門的主管還會特別到全美排名前20 名的MBA 名校去招募優秀的外籍人士加入集團,這種透過各種管道為企業注入國際新血,讓國際化的精神內化成企業組織的一部分,就是韓企成功國際化的關鍵。
 
相較於韓國企業對於培育企業可用之國際化人才的投資,台灣企業則較未有積極的做法。「企業不能抱著只想撿現成人才的便宜心態,自己也應投入人才的培育。」唐院長建議,企業可以與學校合作,例如政大每年都有2、30 位來自世界各國的外籍生自IMBA( 國際經營管理英語碩士學程)畢業,企業就可透過招聘這些外籍畢業生來協助拓展海外市場;此外,也可以送員工返校進修,甚至是量身打造國際化的進修課程,這樣不但能最符合企業的實際需求,同時可加強員工對公司的向心力。
 
當然,唐院長也坦言,受到近來國內經濟情勢的影響,企業難免會因財務困難而影響對人才培育的投資,不過「人才是企業不可取代的重要資產,企業應以更長遠的眼光,將國際人才的培育視為必要的投資。」當然,國際化人才的培育非短期可成,國內高等教育對培育國際化人才更是責無旁貸。唐院長表示,政大商學院希望能將學生打造成具備國際職場競爭力的人才,協助企業開拓全球市場,用創新的思維方式來面對國際化環境的挑戰。
 
推展全英語課程 讓政大商學院邁向一流國際學府
 
除了企業之外,就連大學也無法避免於全球化的競爭。唐院長舉例,像美國北卡大學早在2 年前便已推出線上的EMBA 課程,全世界的優秀人才( 包括台灣) 都為其招生的對象,所以現今的大學高等教育在負起培養國際人才責任的同時,也需面臨國外其他學校的強力競爭,大學國際化勢在必行,而政大商學院也正以此為目標持續努力。
 
唐院長特別提到政大IMBA 為國內首所提供全英語課程的學程,便是以培育全方位的國際商管領導人才為目標。目前該課程有超過50% 的國際學生,能與本地同學有良好的國際互動經驗;另外,政大商學院也提供學生許多與國外姐妹校進行師生交換的計畫,以及各種短期國外參訪行程,這些都是政大商學院在推動國際化上所做的努力,希望能培養政大學生的國際觀。
 
儘管如此,唐院長坦言,政大商學院在推動大學國際化也面臨一些挑戰,其中最大的問題就是如何創造出國際化的學習環境,特別是在推動全英語修習專業課程。唐院長表示,雖然政大商學院的授課老師超過九成皆有海外留學經驗,但有些老師由於回國任教已久,如果突然要求以英文教學的話,在執行上有些困難,因此目前全英語授課的課程目前多以剛回國的新任教師來執教。
 
除了師資之外,唐院長認為全英語課程在實施方面還要考量到學生對課程內容接受度的問題,若因為老師用英文上課而影響到學生對內容的吸收,導致學習效果不佳,反而造成反效果,而這些情況也是大部分學校在推動全英語學程時都會面臨到的問題。但不論如何,唐院長認為,開設全英語課程是推動大學國際化很重要的一步,能為同學在日後接軌國際打下基礎。
 
大學國際化應擺脫數量的迷思
 
唐院長也強調大學國際化應擺脫「數量」上的迷思。「大學國際化應從實務面考量,思考招聘外師、招收外生的真正目的為何?而不是以量取勝。」唐院長解釋,不是指招收國際生的數量不重要,而是要回歸到本質去思考如何讓多元化的環境為學生帶來刺激與創新,才能真正提升學校與學生的競爭力。
 
因此,政大商學院透過全英語課程的開設、增加國際交流的機會,提升學生國際溝通力,開拓學生的國際視野,讓他們在與人的應對上變得更有自信,日後在國際職場環境中才能發揮出其專業的能力。
 
鼓勵出國留學 培養國際觀與跨文化理解力
 
誠如之前所提,唐院長認為國際化人才應具備國際觀與跨文化的理解力,因此他鼓勵學生應出國留學。唐院長表示,台灣不少商學院的學生一畢業就馬上投入國內職場工作,有些人則是考量到出國深造的投資與回來就業的報酬,而影響其留學的意願。
 
不過唐揆提醒,唯有自己親身接受國外不同教育方式的洗禮後,才能夠真正體驗到文化的差異,並開拓自己的國際視野。此外,這些留學生們返國後也常會彼此連絡,成為日後有助職場發展的另一個人際網絡,這些無形的資產都不是能用數字量化的收獲。
 
當然,並非所有學生都有能力出國遊留學,唐院長鼓勵學生可以多爭取交換學生或是海外實習交流等機會到國外實地體驗當地的文化生活,而學校則會盡力提供更多元豐富的資源、管道與協助,讓年輕學子能增加自己的國際歷練,發展成具備國際競爭力的人才。
 
  訪者介紹  
唐揆
◎現職: 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學系講座教授
         國立政治大學商學院院長
◎學歷: 美國普度大學葛蘭管理學院博士
◎經歷: 美國普度大學講座教授兼學術副院長
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教授兼系主任/講座教授◎專長: 數據庫探勘、供應鏈管理、商業統計
 

Tags: No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