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的英語文學術暨實務國際研討會(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nglish Education)由實踐大學主辦,吸引了全臺教育人士的踴躍參與,從4月20日到21日展開為期兩天的交流活動。在來自各大學單位教育學者的演講座談中,不但可以掌握現今英語文教學的趨勢,更能夠針對本身的教學內容進行省思調整,讓所有與會者理出臺灣目前的英語文教學方向,共同為國際化人才的培育付諸心力,並建構縝密的英語文教育思維。
與多元發展社會連結的ESP
此次研討會的主題是「專業英語與跨界溝通」(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Communication across Disciplines),在第一天的專題演講中特別邀請了TESOL協會理事,同時也是美國奧勒岡大學(University of Oregon)語言學教授的Kay Westerfield擔任主講者。她以「專業英語:學術界及寬廣世界的通行證」(ESP:Passport to Academia and Beyond)為題,針對專業英語(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ESP)的教學提出三管齊下的方法,那就是將「專門學科溝通技巧」(discipline-specific academic communication skills)、「專業的溝通技巧」(professional communication skills)以及「跨文化溝通技巧」(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skills)融入英語教學。
Kay Westerfield希望將ESP帶進大學的英語教育,她認為,現今交談對象多元的商場環境,會有愈來愈多與非以英語為母語的合作夥伴互動協調的機會,教師所提供的英語教學應該包含學生未來在職場上會用到的商用英語,像如何寫Email、開會、與他人進行協商等,使學生在未來的職涯中具備與他人交流的英語力。
文體分析(genre analysis)跟語料分析(corpus analysis)是ESP教師進行教育研究相當重要的兩種工具;透過分析,ESP教師才能知道學生們學習的目的,才能針對學生需求,設計出他們需要的課程。
國內英語教師的轉型方向
擔任這場講座的主持人,國立台灣科技大學的鄧慧君教授回應了Kay Westerfield的主張,她認為投入ESP的教學對英語教師而言不但可以挑戰自己的潛能,更有助於自己教育生涯的發展。
另外,為了面對臺灣未來可能招收大量國際生的教學環境,鄧慧君教授建議所有英語教師不應受思想的限制而認為自己只能教英文閱讀或英文寫作等基礎課程,反應多元接受來自ESP及EAP的教學挑戰,才有辦法接應臺灣英語教育未來的變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