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行人語-2014培養本土國際人才的新氣象!

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在各種場合總是憂心匆匆,提到台灣人才出現缺口。很多企業界人士也都呼應他的說法。台灣全球化教育推廣協會(GEAT)在11月4日配合「第12屆亞洲區人力資源發展國際研討會」舉辦了一場記者會,當中我個人拋出了一個「丟鞋子丟不出40k」的意見,引起了不小風波。

年輕人抗議薪水不漲,企業界煩惱找不到人才,中間的落差為何呢?我想強調的是,透過抗議並不能解決問題,台灣的年輕人抗議完後,下一步應該要增加自己能力。如果自己能變成張忠謀口中的人才,薪水一定馬上漲!

如果在台灣只有非常低薪的工作,何不走出台灣,找到更好的發展空間?宏觀來說,所謂的人才是可以在全世界移動的,在台灣貢獻自己的能力是一種選擇,但不是唯一的選擇。就像早期許多的留學生以及在矽谷的華人企業家,在海外打拚完後,最後都將國外的寶貴經驗帶回台灣,貢獻己力,促成台灣與國際的學術、產業交融,不是很好嗎?

要從什麼地方著手呢?最近不管是美國商會、中研院、教育部或是企業界例如張忠謀先生,都在關注台灣的人才問題。然而,當提到人才培育議題時,都只想到從「開放外國人才」著手。對於企業界來說,為了公司營運順利,通常只顧得馬上解決現有的問題,人才來自哪裡不是他們擔心的問題;但是政府或是學術界在為國家社會人才進行規劃時,就應該以較長遠的眼光去判斷。我個人認為,「開放外國人才」充其量只是一種刺激國內人才成長的過渡性手段,而不是取得人才的最終方式。台灣企業要充實人才,終究還是得回歸到本土國際人才的培養。

事實上,本土人才的唯一出路就是「國際化」,這是中研院或是教育部在討論人才議題時都較少提到的一個重要觀念。這有三點原因:一是當企業整體越來越趨向全球化,相對應的本土人才如果沒有面對國際的能力,就沒辦法進行全球化移動;二是產業愈來愈「服務業化」,對員工語言、表達與國際溝通的要求也愈來愈高;三是當人才職位愈高,也愈需要國際事務能力幫助他們面對全球化議題的挑戰。因此我認為培養本土人才的國際化能力是目前解決人才問題的關鍵出路。

培育台灣本土國際人才有許多的面向與問題值得探討,從政策面、制度面、企業面、教育面等面向都是如此,也是我們策畫這一期專題的主要原因。我們可以從〈2021全球人才報告〉或是國際語言學者的看法來探討,台灣在國際競爭中,透過語言管理計畫或理念來培養自己的國際事務人才的新方略,同時我們也在其中指出國際事務人才的要素,希望政府、學者以及企業界都能夠更重視這個議題。另外,要培養國際事務人才,語言也是個很重要的基礎,因此語言管理是個重要政策議題,除了語言管理的思維外,國際移動力、跨文化認知、人格培養、環境塑造等面向值得注意。展望2014年台灣在培養本土國際人才方略上能有一番新氣象!

以上問題,希望大家都能在這期的English Career找到答案,也期望大家針對這個議題給我們一些指教與回饋。

 

發行人:陳超明

現任:台灣全球化教育推廣協會理事長、實踐大學應用外語系講座教授、政治大學英文系兼任教授

曾任:政大公企中心主任、政治大學英國語文學系系主任、政治大學外語學院院長

個人網站:http://www.englishforlife.com.tw/

Tags: No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