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學生為中心的學校經營思維 從一所臺北市立社區高中出發


在紛紛擾擾的各種意見檢討聲中,103 學年終於開學了。在開學前最後一個週末早晨,中正為所有高一新生的家長辦理「相約在洛城」活動,我們希望為高中生的新手家長們提供更多一些的高中學習策略資訊,讓家長與孩子都有機會理解高中生的考驗,進而能理性與感性兼備的攜手一起面對!

作為一所臺北市公立社區高中,也希望從這個12年國教起始的103 學年度作為一個起點,讓中正高中的校務經營思維,連結學校社會責任、扣緊人才培育目標、開啟課程發展新頁、建構教師專業社群,讓學生差異化學習需求得到更多的可能性。這是挑戰,對於培養2025 年臺灣人才競爭力圖像願景的公立學校自我挑戰。

有一件事情是非常清楚的:無論實施12 年國教在高中招生的制度面與技術面如何調整,學校教育都應該要面向未來作改革;無論研議中的高中新課綱是不是讓所有團體接受,學校課程都需要有「以學習者為中心」的發展空間、支持力道與持續精進的能量。換一個方向從教育工作者本身出發,解讀12 年國教能否成功真正的決定性因素,應該回歸到學校的課程發展與教師教學是否能「關注到每一個孩子」、「發現到外部的變遷」、「挖掘出內部的能量」、「整合出本位的系統」。

上述這四個學校現場改革的行動,需要一部優質的國家課綱來引導與支持,更需要學校現場的教育工作者能認同、能合作、能參與、並能不斷堅持與精進。堅持的是學校教育中所有基本素養與基礎能力的深耕與扎根,精進的是透過教學者的協同與反思,致力於不讓孩子們從學習逃走。

教育部規劃下一部的高中新課綱實施期程在107 學年度, 從目前103 學年度起算, 至106學年度共計有四年的時間,所有的高中學校需要在現行的99 課綱架構下,逐步朝向為實踐107新課綱作轉型與準備。在此同時,更要重新檢視學校整體課程是否已經作好迎接從103 學年度起第一屆12 年國教入學的高中生。

這是高中的大考驗,關鍵的解方在於學校內部的教師社群,對於培育學生的學習圖像能否建立積極共識,致力於成為一所值得家長學生期待的學習場域。我相信臺灣任何一所高中的老師,在還有至少四年準備期中,一定有能力逐步規畫出三年課程地圖,開發出以學生學習為中心的校本必選修課程。

回到我們的學校本身,在目前99 課綱的舊架構下,從學校實務經營作為中,我們也嘗試在有限的課綱空間中,試著實踐這樣的理想,透過過去四年多的課程發展與社群整合,準備表一的學校本位課程迎接12 年國教的高中新生,過程中值得跟大家分享的寶貴經驗是,因為國英數三個學科放手過去在高一階段的四個選修學分的必選優勢,轉而開放成為讓所有學科社群老師都能透過課程開發提出開課計畫的探索式選修課程,然而國文、英文與數學等各學科老師更是積極參與開課的研發,我們相信孩子的基本能力將在樂於選擇與學習中,開出不同的成果。

103 學年度起開展的挑戰,第一批十二年國教入學高中的學生,在強調有效教學的實踐與差異化教學的策略下,如何因應讓本校教師導引學生落實理念,讓學生能夠悠遊在校園的學習而非從學習中逃走,「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本位初衷是整合與銜接的關鍵。

因應12 年國教第一屆入學高中學生於103 學年度進入高中學習,所有中等學校的課程與教學均面臨需要再一次的檢視與反思的關鍵時刻,尤其入學方式所參採的國中會考係以確保國中學生學力的理念規劃,且測驗結果也僅占入學成績比序的三分之一權重,每一所中等學校招收學生將漸趨於常態分布且有差異化加劇的普遍現象。

學校能否在現行高中99 課綱架構下,以大量免試入學學生的特質與其學習需求為核心,並兼顧未來需銜接107 年即將實施的高中新課綱為任務,以從103 學年度起未來連續四屆入學高中學生為對象,再一次作系統式的規劃設計,發展出中正高中的總體校本課程( 以下簡稱中正103 課程地圖)。

中正103 課程地圖的規劃原則有三:以減法取代加法、以系統支持變革、以終點設計起點;若從設計內涵來看這個課程地圖,主要有三個向度:統一架構、重視探索、個別化與差異化的逐步實踐。以本校三個學習年段的主要目標來作簡要說明:

高一探索

英文採三班一群的分級教學; 每學期四學分的選修時數落實探索式選修課程,上下學期合計可以從27 門課程中選修四門( 其中本校環境科學實驗班、全球化班僅能上下學期各選一門);提供每生每學期服務學習四小時課程平台;以三班為一群的班群家族式班級經營,結合每學期均有的輔導老師與教官授課,形成支持學生選課、生涯規劃與生活生命教育的合作社群。每年三月至五月進行高一升高二的選課輔導與線上選填機制,確認高二開課組別與班級。

每一位高一同學在第一、第二學期結束前均須完成學習歷程檔案中之心智習性自我評量單,並與導師、輔導老師或輔導教官其中一位討論後完成學習檔案記錄。另外,輔導課轉型為差異化輔導課程,由各學科教師依據拔尖扶弱差異化的精神,進行正課時間以外的課程開設,由各年級學生在家長同意下付費選讀。

高二串連

依循往例,依學生選填一、二、三類組的適性選修與發展性課程,確認人數後進行編班作業。高二各類組修習科目數,詳見上表。其中二類組學生需修習校本課程之資訊專題選修課2 學分,故其生活科技( 必修) 的2 學分移至高三再修。環科班的專題研究3 學分則依本校實驗課程計畫繼續辦理。

高三轉化

課程如表一,此階段無跑班課程。高三第三類組同學的國文課5 學分其中含1 學分的中華文化教材,另就當年度選修科目開課情況,另外補足文教必選修學分數的總綱要求。

在表一中,我們改變了部分的課程思維,希望用破框的作為取代傳統以升學為主的考量,譬如取消了傳統的課業輔導課安排,讓每天七節課結束後,學生可以依據自己的需求參與社團多元學習,或者參加扶弱的課程以奠實基礎;又可能利用這樣的課餘時間,參加學生讀書會,或者小論文教學計畫的培訓。彈性的增加,看似容易造成變動的混亂,但「以學習者為中心」的總體思維,讓學校在面對十二年國教的政策下,以挑戰迎接未來,以目標看見未來。

◎作者:簡菲莉∕台北市立中正高中校長

簡菲莉
現任:台北市立中正高中校長
學歷:台灣師範大學
教育研究所碩士
經歷:教育部技術及職業教育司司長
臺北市政府教育局副局長
教育部技術及職業教育司專員
第一、二、三、四科科長、專門委員


Tags: No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