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年國教上路 前瞻大學英語教學


根據2012 年10 月ETS 臺灣區總代理公布:《台、日、韓1000 大企業招募員工的英語能力調查》,「南韓基本門檻」為多益(TOEIC)700 分,台灣和日本都是550 分。顯示南韓員工的「英語即戰力」策略奏效,讓大企業在全球市場競爭中快速崛起。這項 2012 年全球多益成績, 台灣平均539 分(2011 年平均為542 分),遠低於大陸的747 分、菲律賓的678 分、南韓的 628 分。而2011 至2013 這3 年台灣大學生多益平均成績都比高中生少6、70 分,程度比高中生差一大截,跟世界趨勢背道而馳。

背景∕前景:台灣高中大學生「菜英文」的英語學習之現實與現象

該調查指出,2011 到2013年台灣大學生的多益平均成績是510 分、504 分、501 分, 高中生則是572 分、582 分、574 分,差距62 分、78 分、73 分,因為高中有升學壓力所以拚命讀。世界主要國家都是大學生英語程度高於高中生,日韓兩國也一樣,蓋因日韓大企業要求員工英語能力,像日本最大購物網站樂天的新進員工多益要求達到650 分,要升主管非得750 分以上;韓國三星儲備幹部則要高於900 分,所以大學生莫不拚命學英語以便及早做職場準備。反觀台灣,一般人只有要參加英語檢定、轉學考才會用心讀,英語能力反比高中時下降。

本刊發行人陳超明教授認為:國內大學多數雖有大一英語課,但學生回到自己專業領域後,因使用英語機會愈來愈少而程度陡降。同時,現在大學生看原文書也是一大挑戰,用原文書的教授還會招來加重負擔的抱怨,許多老師因怕語文問題影響學生專業學習而以中文書為主。校園書攤英文雜誌雖琳瑯滿目,也並不見得都能輕鬆閱讀。因進大學幾無門檻,加上大企業要求新進員工的英語能力不高,導致英語學習動機低落、缺乏。

即令大學設立畢業門檻,但許多並未落實,檢定沒過就以補修英語課程或暑修過關,實難有效提升英語力。升學模式近似台灣的日韓大學生英語程度不比高中差,乃因如不精進英語力,畢業後很難進大企業,故在學都為讀英語而努力衝刺, 為就業儘早準備。

根據ETS 臺灣區總代理另一項調查:各國前1000 大企業中,韓國100% 的公司要求新進員工多益成績700 分以上; 日本有83.4%公司要求多益550 分,而台灣僅27.9%公司要求員工英語能力且只要達550 分即可,且不到3 成的大企業要求新進員工英語能力。國內大學生既無升學壓力,又無須為職場籌謀,英語程度不升反下降,乃屬必然現象。

2012 年亞洲多益測驗排行榜摘要

國家

總分

排名

孟加拉

899

1

斯里蘭卡

893

2

尼泊爾

879

3

中國

747

10

南韓

628

25

台灣

539

37

香港

513

38

日本

512

39

 

回顧政策變遷對英語教育的影響

針對大學生英語程度低落的現象,多年來全國上下早就盡全力,謀求改善。根據前教育部國際文教處長李振清在《台灣教育》發表的〈台灣英語教育演進與前瞻思維〉,當年教育部黃前部長榮村提到:「為因應21 世紀的多元知識發展與台灣進入世貿組織(WTO) 後所面臨的各種環球政治、外交、經貿、文教、科技等專業領域的嚴峻挑戰,『營造國際化生活環境,提昇全民英語能力』,已形成為國家發展的極重要政策選項。」行政院遂於2002年2 月將「挑戰2008」為期6年的中程目標,包括經濟、人文與生活三面向之國家總體建設計畫列為重點計畫主軸,首重培養全民基礎力、建置雙語環境及延伸與推動國際化教育,並從2009年6 月到2011 年12 月,由總統府責成行政院主導「提升國人英語能力策略」相關規劃,將英語教育定位為當前國家重要政策。

李教授細數「台灣近70 年來的英語教育政策與學生學習成效,縱有瑕疵而政府持續努力、積極推動、發展國際教育交流合作等措施,仍值得肯定。」隨著台灣國際化自由化發展,國立編譯館自2004 年全面退出國中小教科書編輯,僅為九年一貫課程之審定機關。

95 學年度「高中英文科課程暫行綱要」(95 課綱) 的實施標誌著英語教科書自由市場開放競爭。其基本精神在有效培養「英語文能力」:聽、說、讀、寫四項能力外,增列第5 項: 聽說讀寫的綜合或整合應用能力,且每項能力再分為「基礎能力」和「進階能力」。

自由市場的開放競爭,提升了教科書內容與品質,甚至進入「臉書」(Facebook) 檢索新時代。2009 年2 月頒佈「99 課綱」《新修訂普通高級中學課程綱要》詳列:中小學高職英語教育一貫體系的參考指引,即英語文學習領域能力架構;如高中高職生要「能看懂日常生活溝通中的簡易書信、電子郵件、留言、賀卡、邀請卡等並作簡短回應。」且「能以口語或書寫方式翻譯中英文的句子或段落,並能書寫100-120字之英文作文。」如今學測及指考均以95 與99 課綱為指標作為評量畢業生英文能力之參考。

自1956 年起實施的「大學聯考」終於在1981 年突破傳統而加考「英文作文」與「翻譯」,為豐富台灣英語教育內涵與改革大學入學考,向前邁開一大步,延伸到學測與指考,中學英語教學與學習方式也因而產生劇變。

隨著2000 年「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列入鄉土語言與國小英語課程,次年正式自小學五年級實施英語教育。至2005 年則向下延伸至小三,而都會區如台北市則自小一就開始。由於學習英語對學生一生職涯發展影響深遠,大多數家長迷信「學英文愈早愈好;不能輸在起跑點上。」全台大多數幼稚園都紛開英語班,使得「學習英語已成為全民運動。」

1980 與90 年代教育部開始積極推展「中學英文教師在職進修計劃」。除國內在職學分班外,也有遠赴國外進修,培育在職教師進階英語文能力與更有效教學法。而70 年代台灣師大設立的「視聽教育館」也是「多媒體」與現代數位與線上英語教學的早期推手,英語師資培訓朝多元務實方向與國際接軌。

在此之前,台灣僅賴1960 年代的「美軍電台」(Armed Forces Network Taipei,AFNT) 收聽全英語廣播,後來改組為台北社區電台,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Radio Taipei, ICRT) 使其內涵更充實且可透過數位化節目,提供有志磨練英語聽力者最佳的方便選擇。

1907 年代「空中商行專」電視英語教學是台灣社會大眾學習英語的先河。1980 年由中華電視台以「超高頻」播出的「空中大學英語教學節目」引起全民學習英語熱潮,也是透過 TV 英語教學為台灣現代電子化與數位英語教育創新頁,終於發展成無遠弗屆的網路英語教學。

成立於1946 年的台灣師大英語系是台灣培育英語教育人才的重鎮,早在1955 年就為實驗及改進英語教學法、增強學生語言訓練並進,在美國亞洲協會贊助下設立英語教學中心,陸續引進西方最新教學法嘉惠學子。

英語教學專家Jack C. Richards在「30 Years of TEFL/TESL: A Personal Reflection」 ( 英語教學三十年之回顧) 中列舉出60 到90 年代的各種英語教學法,多年來在台灣也紛紛被採用、實驗。包括:

 

‧ 文法翻譯法

   Grammar- Translation Method

‧ 聽講教學法

   Audio-Lingual Approach

‧ 直接教學法 Direct Method

‧ 默示法 Silent Method

‧ 語言溝通法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 認知教學法 Cognitive approach

‧ 能力本位教學

   Competence-Based Learning

‧ 合作式教學

   Cooperative Learning

‧ 任務式教學

   Task-Based Instruction

‧ 學科內容語言教學

   Content-Based Instraction

‧ 文體式教學

   Genre-Based Approach

‧ 多元智能 Multiple Intelligences

‧ 另類評量

   Alternative Assessment

 

李教授認為,「60 年來台灣的英語教育推動,由篳路藍縷轉化為高度興盛,最後卻在教學方法與教改觀念、英語師資培育政策的落差、學生的學習態度及國中高中、高職過度『偏重考試與文法教學』的誤導,導致大學生及一般社會大眾的英語能力無法有效提升。目前台灣的英語學習環境、先進教學軟硬體、數位學習設備和教育資源等,應有盡有。全民亦均有重視英文、培養優質國際人才與提升國際競爭力的高度共識。」

然而「台灣整體的英語能力並未與社會的快速發展同步邁進,甚至追趕不上。」導致如前所述,在國際英語檢定測驗如托福(TOEFL)、雅思(IELTS)、多益(TOEIC) 中,台灣的整體表現均欠理想。

以2010 年為例,台灣新托福成績仍然沒有進步,為亞洲倒數第十。相較於韓國的81 分、中國大陸的77 分,台灣的76 分仍有待加強。自新托福開辦以來,台灣已連續五年都輸給星、韓、港、中等競爭國家。其中,韓國這幾年的托福、多益測驗都明顯超越台灣。

究其因由,台灣國高中的英語教育普遍偏離基本實用導向的教育觀念;缺乏閱讀素養與死背英文法、單字的僵化方式,都是阻礙英語力提升的因素。這種現象,國內報章迭有報導,早在2009年3 月《聯合晚報》一篇〈台灣學生們為何菜英文?〉就指出台灣英語能力低落的現象:幼稚園小學輕鬆說英文;國高中拚升學、死背文法;大學進入英文學習休眠期;進入職場才知程度差以致花大錢進補習班重學英文。

改善英語教育新思維

為了全面提升國人英語文能力,以便迎向全球化職場的機會與挑戰,全國上下不斷努力改善以提高學習成效;政府相關部會也用心良苦,卻苦無治本的有效對策。以下李教授提出幾點建議以為針砭、改善當前所面臨的根本問題;另外筆者也蒐集參酌目前一些大學或民間的策略作法提供參照以評估其利弊得失,加以採行,兼以探索其改進革新教學方式與內涵之可行性。

1.    行政院「提升國人英語力行動方案」的省思

行政院2011 年1 月的「提升國人英語力行動方案」針對產、官、學界提出「由上而下」(Topdown)的全民英語教育策略規劃的具體可行措施包括:現行學校英語文教育及創新作法、英檢認證實施、各部會暨所屬機關辦理提升國人英語力、民間企業提升英語力方案及現行相關計畫策略措施檢討,並分析亞洲國家提升英語力的策略與實施方案,並優先「加強各級學校英語文教育」,針對國中小、高中職、大專校院及建構國際化公務人力資本(Human Capitals) 各階段分工付諸實施並持續執行與管考,永續經營,免因人去政息生變。

而最能有效落實「提升國人英語力」之方法乃是「充實優質英語教師人力,永續提升其專業知能,精進教學品質、提升學習成效。除外,加考英聽、口說及基本英文寫作能力、改革大一英文活化教學與鼓勵大學教師開設全英語授課之措施,都是確保教學與學習品質之必要機制與策略,俾能進一步強化公務人員實用的英語力。」

2.    重建英語師資培養的有效機制

專業英語教師培養是提升全民英語力的基石。然而,從1946到1994 年執行成效極佳的師資培育制度與英語教師養成機制,已因 1994( 民83) 年4 月10日民間教改運動的持續誤導及其後「廣設高中大學」的實施而不幸終止。在此教改運動所促成的「師資培育法」下,英語師資「速成」班也隨著氾濫,造成近20 年來優質專業英語師資的嚴重缺乏與斷層。

如今行政院所關切與密集討論的「加強各級學校英語文教育」與「充實優質英語教師人力、提升專業知能、精進教學品質,與提升學習成效」等英語教育的核心問題,正是當年民間教改運動所排斥與忽略的;其後遺症造成了英語教育的無盡禍患。

為了挽救當前各級學校英語教育的危機, 從專業與人文素養雙管齊下, 再輔以21 世紀的精湛教育與資訊傳播科技(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積極培育優質英語師資,乃是當前對症下藥的基本策略。同時,循著國際化教育的前瞻思維,有效培養英語教育的經師與人師,才是提升全民英語能力的捷徑與永續措施。

再者,1980 到1990 年代政府積極推動的「在職英語教師」培訓機制,宜應恢復,以便輔導英語教師瞭解正確的新式英語教學方法與實踐策略。此種思維也符合當前各國積極推動的「終身教育」(Lifelong learning) 理念。

3.    學測與指考加考英語聽力與口語能力

英語聽力與口語能力僅是英語教育的一環,而且必須建立在廣泛閱讀的基礎上。正常的英語教育理論上是聽、說、讀、寫四種能力同步進行、相輔相成,不可偏廢。整個教學過程都須由英文聽讀說寫素養兼具的專業老師來引導。大考中心於2011 年第一次成功試辦的高中英聽測驗,宜列為未來大學學測與指考的核心項目。考試範圍以普通高中必修科目英文課綱1 到4 學期,及選修科目「英語聽講」課綱為限。

這種強調日常生活的溝通功能,並且以高中英文常用4,500字詞為主的測驗方式,只要依循正常化的英語教學與學習方式,學生必然能輕鬆過關。然而,其對未來的全民英語教育策略,將有必然性的重大影響。

問題是城鄉差距的因素,可能造成英語老師素質的落差,以致學生的整體英語學習成效也會有明顯的差距,更遑論英語聽力的表現。影響所致,學生補習的現象便會普遍產生。然而,補習並非拯救英語聽力的萬靈丹。事實上,英聽與口說訓練無須補習,因學生可從正常教學課堂、網路、英語廣播、雙語雜誌,甚至是電視影集、YouTube、線上國際新聞(online international news)等,得到歷練的平台與機會。只要有優質的英語教師輔導,再善用台灣近乎無限的英語學習資源,高中生與大學生的英語聽力暨寫作能力培養均大有可為。

4.    設立全英語電視台

設立全英語電視台, 可提供無障礙的英語學習,同時藉由愈來愈多的來台外籍人士瞭解台灣,提升台灣國際能見度的多重功能。有關設立全英語電視台的議題,政府已經討論、規劃了十幾年,如今卻仍一籌莫展。反觀韓國, 自1996 年成立了24 小時播放的「阿里郎英語電視台」(Arirang TV, Korea)* 後, 如今已將韓國的文化、社會、藝術、科技、國情等相關資訊,全方位地以英語報導,並透過衛星傳送到全球188 個國家。也難怪韓國人的英語能力逐漸超越台灣人,而且國際能見度也扶搖直上。韓國的「阿里郎英語電視台」正是台灣可以借鏡的楷模。

5.    國家考試與人才甄選增加英語口試項目

國家考試與政府人才甄選時,目前僅涵蓋閱讀測驗、文法理解、英文作文,與翻譯。未來的檢測建議儘速增加英語口試項目。如此方可引發社會大眾及公務人員英語學習的動機、擴展背景知識,以及維繫終身學習的信念。雖然此舉耗費時日,但從長遠的國家利益來衡量,這是必然的途徑。為了落實此計畫,政府各部門間也應該協調資源的整合。

6.    大一新生英語能力重建

現代大學生英語能力漸趨衰退的主因在於國、高中英語教育過份偏重考試導向與文法的填鴨式教學所致。有些高中甚至在高三階段天天密集考英文,而非藉由生活化的「讀、聽、說、寫、譯」正常教學來提升學生的英語能力。如此一來,學生的英語文學習動機自然會消失。可見優質英語師資對學生與未來人才培育的重大影響。在此無法改善的現況下,匯集最具風采與教學成效的大學教師,規劃並進行創新性的「大一新生英語能力重建」課程,實乃當務之急。

實施的策略為改革制式的「大一英文」,改以配合各科系屬性而編撰實用、創新性的主題,供學生在教師的活化教學中,進行閱讀、討論、聆聽、寫作的活動,從而培養實質的英語文能力。大學教師除了學術研究外,有效教學亦是其天職。目前各大學依教育部規定必須設置的「教學卓越中心」,應該協助落實此項「大一新生英語能力重建」任務。國立台灣科技大學自2011 年所規劃的「大一新生暑期英語密集訓練營」課程 (Intensive English Program),就是一項足可借鏡的嘗試。

大一階段是當今台灣回歸正常化英語教育、提升英語文能力的最後防線。從大一新生入學開始,各大學必須仿效國外知名學府,積極落實輔導新鮮人融入學術殿堂,輔導並引發其學習專業與重建英語能力的動機。

7.    大學全英語教學策略,開展長期實施全英語教學

為了藉由課程提升大學生的英語文能力,進而培養產、官、學界的英語人才, 大學各相關科系「全英語教學」的措施,宜應加緊推廣。此舉也符合教育國際化趨勢,及拓展招收更多優質外籍生來台就學的目標。外籍生多寡,是當前國際教育評比的指標之一,同時也是激發台灣大學生廣結國際善緣、培養國際觀、落實英語能力提升與國際溝通的基本途徑。

對「全英語教學」措施的執行,各大學宜有輔導與鼓勵的配套措施。藉由全英語教學的實踐,大學教師當然需要花費頗多時間與精力進行課程規劃與準備。然而,此乃教師的基本任務。有效的實施,可藉由教材與教學活動提升師生英語閱讀、表達、分析,與寫作等能力,進而達臻教學相長的教育目標。高雄醫學大學天然藥物研究所所長張芳榮認為,全英語教學策略不但促成本地生與外籍生藉由英語達成有效的學習與交流,同時讓他在國際會議中發現,自己英語快速進步。其教學與研究成效成果就是大學全英語教學的典範。

原文書是大學師生可用以實施全英語教學的基本教材。台大經濟系教材使用的教科書,Microeconomics (Don. E. Waldman, 2004),內容實用、新穎、具啟發性。只要教師妥為準備,再輔以多媒體與生活化教材,則必有助於師生英語學習與能力提升,順理成章也能有效落實全英語教學的高等教育任務。總之,及時培訓優質英語師資、活化各級學校英語教學法,尤其是大學英語教育方面、擬定國家英語教育政策、鼓勵英文閱讀、推動國際交流、增國家考試與人才甄選中的英語口試項目、啟蒙大一新生、落實全英語教學等任務將有助於全面有效提升國民英語文能力。本文摘錄自原載於《台灣教育》674 期(2012 年 4 月)頁35-44。

對主體學習動機的逐漸重視

「教學」常常因為一個社會在歷史時空中的不同教育目標和想像而有著不同的做法。為了考試而進行的語言教學和需要活用的語言教學有著不同的操作方式,國家發展的需要和教育的改革近年來使得語言教學的目的傾向活用語言,也使大家逐漸認識到主體的學習興趣和動機的重要性,教學方式開始多樣化。然而最大的變化不是在正規的學校教育中,而是在商業體系中。

不同的教學方法對不同的人有效,不同的目的常常需要不同的訓練方式。在壓力之下準備演講比賽可能需要重複死背練習,但是很多有效的學習方式是和活潑遊戲結合的。老師若希望「能」活用招式,就需要先「擁有」許多招式,因此,多接觸各種不同的教學方式、熟悉如何操作這些教學方式、而且培養能力隨機創造教學機會是不二法門。

真正深刻的影響是:不同的方法會製造出學習主體對英文的不同情感和關係。在學習過程中,有些人漸把英文當成自我的一部份,是自信和認同的來源,也是自我定位和人際互動的自然媒介,以致終身學習。有些人則因為在學習過程中遭遇太多的挫折和無力感,習慣了把英文當成某種不得不做的事情、不得不練的東西,也影響到個人在語言學習上能達到什麼樣的地步,能有什麼樣的自在。

語言學習的關鍵似乎是: 個人是否在學習過程中感受到肯定的、成就的、自豪的經驗。教學的趣味或活潑與否只是環境中的次要的因素;爛教學環境中也會遇到自學成功的人,從沒出過國而學得好英文的也大有人在。可見個人是否將語言連上自我的拓展和形象反而是動力的持續來源。所有的學習似乎都在這個同樣的基礎上。

※ 阿里郎英語電視台相關訊息請參閱 http://www.arirang.co.kr/index.asp:Arirang

 

 

◎作者:黃敏裕

 

現任:台灣全球化教育推廣協會秘書長

學歷:美國佛羅里達州立大學英美文學博士

經歷:台灣全球化教育推廣協會理事長

      政治大學公共行政與企業管理教育中心主任

      政治大學外語學院院長

研究專長:小說、十九世紀英國文學、二十世紀美國文學、大眾文學


Tags: No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