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東縣師訓研習摘要紀實 – 迎接國中八年級英語普測專案


為了有效幫助台東縣英語教師運用國際化標準評量為學生進行英語學習能力管理,藉以提升台東學生學習英語成效,今(2014)年8月25日,台東縣政府特於新生國中舉辦了一場「英語教學專家培訓──標準評量與教學成效管理研習」,邀請台灣全球化教育推廣協會(GEAT)理事長陳超明、ETS臺灣區總代理忠欣公司總經理王星威、政大附中教務主任溫宥基、政大附中英文老師張秀帆等,擔任講者來賓。

此場研習主要是由教育部指導辦理;由台東縣國教輔導團─語文學習領域國小英語輔導小組、台東縣英語教學資源中心、溫泉國小、新生國中等單位共同承辦;台灣全球化教育推廣協會(GEAT)與ETS臺灣區總代理忠欣公司協辦。該縣現職國中英語教師依規定皆須參加研習,主辦單位同時也鼓勵其他對英語教育有興趣之國中小教師與會聆聽。

評量是建立學習過程的工具

為此研習活動,擔任四年前「台東縣提升中小學英語學習成效方案」計畫之最大推手,同時也是溫泉國小現任校長的吳正成特別至現場開場引言。他表示,這場研習活動的宗旨,正是希望能有效融合評量與教學,尤其因應「台東縣國中生八年級英語普測專案」,未來全台東縣八年級學生都要經過TOEIC Bridge 測驗以作為能力檢測的依據。此舉對全台東縣師生而言,確是新的嘗試。吳正成認為,過去太過於將「評量」視為學習的「結果」;然而,透過過去專案計畫的成果證明,評量其實可以作為建立學習「過程」的機制。他期待台東縣的中小學英語教師都能善用英語教學新觀念,幫助小學乃至於國、高中的學生,都能藉以提升學習成效,普遍受惠。

台東縣教育處處長林輝煌也特別到現場致詞,他大方分享了個人過去英文學不好乃至於無法臨機應用的經驗,勉勵在座的英語老師,要好好教英文。

教室不該是教學場域 而是學習場域

擔任台東專案計畫顧問暨總主持人的陳超明擔任此次師訓首位講者。陳超明表示,過去之所以英語學習成效不彰,或許應歸咎於英文老師太注重個人的教學表現,卻忽略了學生真正的學習成效。許多台灣學生學英語學了多年,但卻連「用英語作3 分鐘的自我介紹」都不會;令他不禁反問:老師們「教文法教得很好」,是否也代表學生「學得很有成就」呢?

針對問題,陳超明認為,對於80% 認知能力不夠強的學生而言,其實普遍無法自行了解、吸收課堂上的教學內容。加上偏鄉教育問題,如果學生回到家之後,學習狀況不受家長關切,更沒有補習班的支援後盾,很容易產生放棄學習的心理。為了有效改善偏鄉資源的學習落差現象,陳超明強烈建議,「學習應該在課堂內完成」,也就是說,要讓學校成為「學習場域」,不只是「教學場域」。

翻轉教學思維 提升學習成效

陳超明進一步建議,「活化」教學最好的方式,是要讓學生自主性地產生「動力」去學習。因此,過去「以教學為主導」的模式,應轉變成「以學習為主導」的策略;老師們不該再依「教學進度」僵化教學,而是該透過「能力檢驗」確認學習成效。他強調,老師要擺脫傳統教學上以課綱為主導的窠臼,「以教會取代教完」,並學習運用「操作性」的教學法,來增強學生語言能力的內化(internalization)程度。

比方說,透過情境教學(situated learning)的模式,就能有效達到內化的功效。陳超明比喻,老師可要求學生找出三件blue 的物件,當學生確實拿來三樣藍色物品時,就證明他已經理解「blue 是藍色」。又或者,他會鼓勵學生閱讀英文小說,當學生進入閱讀情境時,自然而然會想知道「故事裡發生了甚麼事」,而不止於鑽研無趣的文法問題。諸如此類的學習方式,正是自然累積、內化而來的。

基於這樣的教學方針,陳超明認為,「學習單(worksheet)」的設計與應用非常重要, 因為只有透過學習單來完成工作導向(task-basedlearning)的語言訓練,學生才可獲得學習成就、因達成指標能力而促使學習內容實用化,進而完成十二年國教中,中學生所應具備的英語文能力基本訓練。

作業在教室完成

緊接於第二場演說的,是ETS臺灣區總代理忠欣公司總經理王星威。他表示,台東縣國中生八年級英語普級專案簽約後,ETS相當於每年耗資260至300萬台幣,五年下來,等同約有1,500萬的資金會注入台東縣英語教育,且尚不含其他周邊的行政費用。面對如此龐大的捐贈計畫,除了歸因於四年前台東縣長之邀、認同陳超明教授的教育理念之外,也得感謝吳正成校長幽默地說了「絕不會退步」的保證,「因為偏鄉教育環境已夠落後,不會再更差」。合眾人之心念,才順利讓台東縣的教學專案計畫成功延續至今。

一向關心台灣學生英語文學習良率的王星威分享,目前在台北市就讀國一的學生中,約一個班級就平均有2成的人數未能真正學完26 個英文字母,其他縣市則比例更高,大約平均35%至40%。這說明了遵照傳統課綱進度教學的方式,很容易忽略那些「跟不上進度」的學生,讓學生變成無法真正參與課室的「客人」。

王星威認為,陳超明教授提倡「不准有回家作業」的主張,正好幫助了台東縣超過50%「沒環境」可供學生回家作功課的家庭。對多數當地的中小學學童而言,眼前的現實狀況多半是「父母不在」、「隔代教養」或「桌子被用來打麻將」等相對不友善的學習環境。在面對這些不利於專注學習的社會、家庭背景因素之下,老師若對學生「出作業」,等同是一種「歧視」。

落實減法教學 降低認知負擔

事實上,王星威認為「學習目標」是建立在人類相當本能的基礎上,也就是「學了到底有沒有用?」倘若教學情境的基礎可與「生活情境」聯結,學生的學習動機自然會提升。而未來全台東縣國中八年級生即將面對的TOEIC Bridge測驗,正是相當符合生活情境的學習內容。

由於現行的國中教材是以文法結構為導向(grammar-based),學習內容易與真實情境脫節,王星威建議,英文老師若能掌握與生活真實連結的教學情境,降低課堂上的「認知負擔(cognitive load)」,相信用任何教材都不是問題,不必更換英文課本就能有所成效。至於綠島、寶桑、都蘭等三所國中,也將因實驗計畫的參與,後續將在ETS臺灣區總代理的協助下逐步建立學習資料庫,可望未來更多台東縣的中學能因此受惠。

操作型教學演練 讓學生「做中學」

政大附中教務主任溫宥基及該校的英文老師張秀帆則是在講座中分別分享「在文法教學導入情境學習之教學法與教學觀摩」。溫宥基以該校的課程安排為例,說明在教學採用TOEIC Bridge測驗中的學習情境後,不僅引發教學模式的改變,學生的學習態度也有所不同,其學習能力的確普遍提升。呼應陳超明教授的說法,她認為,讓學生確實「用」單字、「說」英語,才能有效提升學習成效。

張秀帆老師則是在現場實際演練活潑、生動的教學法,直接把與會者當學生,讓與會教師實際體驗「做中學(learning by doing)」的教學概念,例如:示範單字遊戲競賽,要求學生快速念出已學過的中英字意,比賽誰答得秒數較短;或者請兩位同學在白板前比賽找出相對應的英文單字等。

該場研習活動在講座的尾聲引起現場的熱烈討論,相信「以教會取代教完」以及「建立能力指標」等英語教育新觀念,會持續在台東縣中小學的英語教育圈中熱烈發酵。

 

吳正成

台東縣溫泉國小校長

林輝煌

台東縣教育處處長

陳超明

台灣全球化教育推廣協會理事長

王星威

ETS臺灣區總代理忠欣公司總經理

溫宥基

政大附中教務主任

張秀帆

政大附中國中部英語老師

 

◎記者:R.K.


Tags: No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