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 關鍵議題、實務教學與評量 – 2014國立成功大學專業英語研討會


成功大學成鷹計畫行之有年,長期關注與致力於發展專業英語教學(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簡稱ESP)課程,為國內推動專業英語課程成效卓越的典範大學。今年於9 月13、14日, 成大以「Workshop on ESP Profession Development」為題舉辦專業英語研討會,並邀請關注ESP議題之國內外學者共同探討ESP理論與實務。

研討會邀請到銘傳大學應英系教授張武昌及實踐大學應外系講座教授陳超明,就「台灣未來的英語教育型態」展開一場大師對談;另一場則邀請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副秘書長李栢浡,與元智大學應外系教授王旭共同探討「台灣英語高等教育的全球化」。此外,奧克拉荷馬州立大學助理教授An Cheng 及早稻田大學教授Laurence Anthony 也受邀擔任主題講者。以下是此研討會的重點紀錄。

台灣未來的英語教育型態

張武昌引用了近年亞洲各國大學生的多益成績統計,說明台灣的大學英語教育的兩個急迫問題:一、大學生英語文程度落差;二、如何培養學生專業英語文能力,以解決「學用落差」的現象?

為此,張武昌認為,一般大學應實施大一英文能力分班,依學生程度選擇適當教材以進行適性教學;針對科大學生,則可透過各種實務型的教學活動與策略,重建學習英語信心。另外,為了避免學生畢業後進入職場面臨「學用落差」,大學在開設「專業英語」課程前,必須先了解學生需求,也須具備專業知識,如此課程才能達到成效。張武昌引用新加坡學者George Jacobs及Thomas Farrell所提出「Eight Changes in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觀點,談到ESP課程規畫未來也應著重於學習者自主、合作學習、課程整合、意義導向、師生共學、多項評量、批判性思考、以及差異性教學等面向進行思考,他也特別提到陳超明教授最近提倡的「減法教學」值得參考。

陳超明則針對英語系營運現狀及面臨的困境,進一步說明ESP課程的重要性。

陳超明表示,根據GEAT調查顯示,超過四成的系所學生實習機會難尋、至少有8所學校直接廢系或停招,顯示台灣英語文系所正面臨存廢危機。再者,隨著國際化趨勢,不少科系也日趨重視學生英語能力,並增設英語相關課程,英語不再是英語系學生優勢。因此,若要增加英語系畢業生職能,對於ESP課程的規劃,陳超明建議應先了解學生需求,並要在課堂中培養學生問題解決力、領域專業,以及全球化溝通能力,才能培育出各領域的國際化人才。

台灣英語高等教育的全球化

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簡稱ICDF)副秘書長李栢浡談論到由ICDF提供的高等人力獎學金計畫,並說明此計畫對台灣高等教育的發展與影響。ICDF自1996年起即與國內許多優秀大學合作,提供來台求學的國際生獎學金。合作各校須開設全英語學程,以協助國際生於台灣求學期間能增進專業技能、返國貢獻所學,此外,也有助於本國學生透過與國際生的互動,學習到跨文化合作及溝通能力,並提升國際視野。

王旭則談及受到「全球化」影響,台灣的英語學習方式應有所改變。過去台灣英語教育多著重於文法課程,但他認為,有文法卻沒有語感,並不算是真正地學會英語;而語感的培養則必須仰賴真實語言情境。王旭認為,在以Global English為主的職場環境下,教師應培養學生的跨文化知識,並協助學生多接觸真實情境的英語溝通才是教學重點。

專業領域文化及情境用語為ESP課程重點

專長於文類分析研究(Genre Analysis)的An Cheng講題為「Empowering ESP practitioners: Rethinking the paths to “specialized knowledge” through the lens of genre analysis」。他分享,ESP 課程應不侷限於「專家(specialist)」語言,而必須重視「專業化(specialized)」語言。

Genre Analysis並非僅著重領域內的專有名詞教學,而是在幫助學生同時了解真實領域的文化及用語,以達到有效「溝通」的目的。舉例來說,透過以真實商用電子郵件為教材進行Genre Analysis,就能幫助學生學習到商業英語的用法與字彙。An Cheng表示,語言並非靜止的,而是活的,是時刻都在變化的。透過Genre Analysis幫助學生更了解專業領域,並能達成跨文化溝通目的,才是專業化(specialized)的表現。

善用科技輔助ESP教學

早稻田助理教授Laurence Anthony則以「Views on the Future of ESP in Asia」為題指出,亞洲地區大學受全球化影響而紛紛開設許多國際學程,卻常面臨專業師資聘雇不易等問題,因此他建議各校可多利用大眾線上課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簡稱MOOCs),將不受限時間及地點,且具有專業師資,對亞洲地區的ESP 課程為一大幫助。

然而,學生參與MOOCs須具備較高的英語能力,他建議ESP教師可利用語料庫教學(Corpusinformed Teaching),以提供ESP學生更多的專業術語知識及真實情境用語。Laurence Anthony認為,亞洲未來ESP課程趨勢將以科技為輔,師生合作教學為主的方式進行。

ESP評量設計需配合課程目標

此次會議也邀請到各大學參與ESP課程的老師,集思廣益共同針對ESP教學實務面、ESP課程的評量檢測等面向進行討論。其中,ETS臺灣區總代理忠欣公司總經理王星威以Planning Assessment for ESP Programs」為題,探討ESP課程如何選擇合適的評量工具。

王星威表示,ESP課程領域廣、複雜度高,較不易設計一套標準化評量。他指出,建立ESP評量主要有兩個考量:符合課程目標與評量預算。而在一般的ESP課程評量多分為三個階段:透過前測以了解學生語言程度、透過課程期中模擬測驗以了解學生學習狀態(包含課堂學習動機及反饋狀態),再利用期末後測檢驗是否達成學習目標;至於測驗的選擇與形式,則端看該課程所設定的目標而定。

 

◎記者:Ke Chun Chu


Tags: No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