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國企業的新興管理實務企業全球化 語言要管理


語言管理是個新興學科,能查考的文獻不多,尤其是中文方面的相關出版品更是鳳毛麟角,所以在拜讀陳超明教授大作《語言管理:面對世界人才大戰的台灣策略》文稿後,又受邀為之撰寫序文,實在是機緣難得。這個緣分應該是始於個人曾指導林佩欣小姐相關主題碩士論文:《多國籍企業的語言管理及其影響》;當然這更要歸功陳教授的戮力研究、撰寫大作。本人在此向他致敬並致謝。

近三、四十年來,全球化浪潮席捲台灣,在地企業、機構一方面受到他國企業、機構的影響,也有許多企業逐漸成為國際化、全球化公司。這樣的趨勢伴隨著網路化、行動通訊興起,以及跨國交通運輸發達等因素而日益明顯;對許多的企業與工作者而言,與世界各地人們的連結、往來,是每天必須面對的事情。許多台灣企業由在地企業逐漸成長、轉變為跨國企業的同時,語言管理通常就會慢慢的成為組織的重要議題。

在不同型態的全球企業中,語言政策有兩個思考主軸。首先,是海外子公司使用的主要語言為在地語言、英語,或是母公司語言。通常允許子公司使用在地語言的跨國企業,顯現出母公司對子公司較為尊重,或母公司的相對弱勢;如果採用母公司語言為主,則代表母公司比較強勢;而如果使用英語,則指公司重視溝通效率,但是不以母國文化主導,在整合過程中仍抱持開放心態。其次,由於子公司的高階經理人扮演著協調、整合、控制的角色,所以海外子公司是以在地經理人、第三國外派經理人,或母公司派外經理人擔任,也顯示了企業總部(headquarters)的基本價值觀;通常,由在地經理人擔任代表母公司對子公司較為尊重,比較分權,由母國派外經理人擔任,則代表母公司對子公司偏向密切監控,而用第三國派外經理人擔任,則屬監控與尊重兼顧,表示母公司及子公司的溝通整合機制相對成熟。

結合以上兩者,當一個跨國企業子公司的高階主管是從母公司外派,並且當地主要幹部或員工必須要學習母公司語言,則該子公司是處於高度被整合且受控制的狀態;而如果子公司高階主管是來自當地,且日常溝通均用當地語言,則母公司對子公司的控制必須透過在地的高階主管,僅該主管需要學習母公司語言,或用英語溝通,則這是比較偏向授權、在地化的管理。跨國企業應該採取何種角度看待語言政策以及進行語言管理,實有許多不同因素需要納入考量;例如,產業差異、母公司文化強度、以及有無適當人才可以外派等,均要多方思考。由此可見,語言管理實是複雜且重要的議題,未來可望成為台商企業重要決策之一。陳教授能以實務與理論兼具的方式,完成有前瞻意義的語言管理專書,對未來相關領域研究,必產生重要影響;而對於實務工作者而言,由於過去相關的系統化論述付之闕如,也必成為其重要的決策依據。盼望讀者們均能在此書中得到重要的知識與訊息,為台灣企業與工作者的國際化與全球化

 

◎作者:溫金豐/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教授 ※ 本文源自《語言管理:面對世界人才大戰的台灣策略》序文


Tags: No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