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北區英語教學資源中心教師研習報導/從翻轉教室到磨課師 用科技創新教育

若觀察英語教學近幾年的趨勢  ,不難發現, 「翻轉教室」(Flipped Classroom)和「磨課師」(MOOCs)儼然成為當今熱門的關鍵字,然而,究竟翻轉教室該如何操作?教學該如何導入磨課師?為此,教育部北區英語教學資源中心於今年(2015)7 月3 日安排了一場研習提出解答,以「從翻轉教室到磨課師教學─ 用科技創新教育」(From Flipped Classroom to MOOCs-Using Technology to Reinvent Education)為題,並由亞洲大學人文社會學院院長陳英輝主講,從分享實務經驗、傳遞理念以及提出決策執行參考,期能嘉惠英語教學界的學者、師資和決策者,共同為增進教學成效而努力。

翻轉教室和磨課師

相互輝映的組合

翻轉教室和磨課師會被相提並論其來有自。翻轉教室為一種教學法的革新,也就是將課堂上「教師講授知識」和課後「學生消化知識」的順序對調, 具體說明之,就是教師事先預錄課程內容,讓學生在課前自行觀看教學影片,而課堂上的時間則用於讓學生發問、討論或練習。而端看磨課師的原文「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 MOOCs(大規模開放式線上課程)」,便能推敲而知,其為一種結合網路科技的教學資源。教師若編製完成一門課程, 可在磨課師平台開課,學生不必進教室就能上課, 進而實踐翻轉教室。因此,翻轉教室(教學方式) 和磨課師(教學資源)可說是相輔相成的理論和實務關係。

 

陳英輝也提及目前國內已推出的三個磨課師平台: eWANT(由交通大學維運)、ShareCourse(由清華大學維運)以及Open edX(由中央大學、逢甲大學共同維運)。然而,「平台」屬資工專業,並非本次研習的重點,他接著要介紹的是數位化教學的「內容」。

翻轉教室的核心價值─

高度互動的學習

陳英輝以下列兩點說明翻轉教室的基本要素:

1. Video Filming of Interactive Teaching (錄製互動型教學影片)

陳英輝建議欲發展翻轉教室的學校,讓同一科目的師資分工合作,可以從同一科目的老師中擇幾位適合拍攝教學影片者(例如不怕鏡頭、稍具明星特質),至於其餘老師則負責設計課程、安排教學活動。當然,教師並不一定要自製教學影片,善用網路資源也是一途。甚至可分派學生錄製、蒐羅教學影片, 進而達到「教材翻轉」。

2. Highly Interactive Learning Activities (高度互動的教學活動)

由於翻轉的意義在於透過課堂上的思辨與討論,鼓勵學生自主發現問題,因此「互動性」必為一再強調的重點。

而在翻轉教室的實際操作上,他提出以下四項原則,並分享個人經驗,供與會者作為參考:

1. 選擇12 分鐘內就能講解完畢的主題。

   陳英輝建議,現代人專注力較短,若可能,8~10 分鐘為最佳。

2. 清楚規劃課堂上的討論與活動時間。

3. 不要每一堂課都翻轉。

 陳英輝的做法是,在翻轉後即執行隨堂測驗,

 以便了解學生吸收多寡。

4. 為家裡沒有網路的學生設計備案。

翻轉教室翻了沒?

教育者的大哉問

現場參與研習的老師們相當踴躍提出疑問,陳英輝也憑藉著自身在亞洲大學推行磨課師的實務經驗, 針對老師們的提問一一釋疑。

例如有一位老師發問:「假如學生不看影片,就等同於沒上到課,教師該如何確保學生回家後會如實聽課?」陳英輝表示,這的確是採用磨課師可能出現的疑慮,然而,翻轉教室或許對於主動型的學習者效果較彰,但反觀當面授課的傳統教學模式, 同樣存在著學生不聽課的情況,這也印證了,學生聽課與否,似乎與教學模式未有直接關係,關鍵在於能否使學生找回學習的自主性。

另一位老師則提出:「若縮短傳統教學法在課堂上講課的時間,並將大部分的時間留予學生討論、思辨,如此一來與翻轉教室有何異?」陳英輝指出, 翻轉教室的意義不完全在於改變上課的時間地點, 而是體現「Self-paced Learning」(自訂進度學習) 的概念,「同一段影片,每位學生理解的速度和所耗費的時間不同,能按照自己的步調學習,對學生來說很重要!」

磨課師風潮延燒

教師專業亮黃燈

陳英輝補充,其實,翻轉教室不只能使學生的學習過程更彈性、動態,還能大大節省校方的行政資源,「全台灣的大學有逾1 萬堂通識課,其中有不少重複的課程,若採用磨課師,可以省去不少人力和時間成本。」

放眼國際,美國、中國已發展磨課師兩、三年之久,而台灣教育部自去年(2014)起才開始推動, 如今少子化已導致社會上出現流浪教師,教師必須提升教育專業,陳英輝直言:「中生代教師若不懂在教學中善用科技,恐怕會逐漸被時代淘汰!」

Tags: No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