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進國際人才交流的TICA /國合會國際教育訓練處 處長李志宏現身說法


您是否發現,近幾年來國內各大專院校出現越來越來多異國面孔呢?其實,不光是各校發展對外合作關係有成,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Fund,以下簡稱國合會)多年來在培育國際高階人才與促進海內外人才交流上的努力,也功不可沒。

國合會的任務在於協助友邦或開發中國家經濟、社會、人力資源發展,進而增進與友好或開發中國家的經濟關係,並提供遭受天災地區或國際難民人道協助。早在民國48 年(1959 年),中華民國就已在越南進行人道救援,並陸續發展其它對外友邦的援助計畫,直至民國85 年(1996 年),由於政府欲統合對外交流、互助專案之窗口,遂正式成立國合會。國合會國際教育訓練處處長李志宏表示,國合會所提供支援、輔導的面向包含環境保護、公衛醫療、農業、教育,以及我國引以為豪的資通訊技術等。

培養種子人員 共享知識、技術

1998 年,國合會開始推動「國際高等人力培訓外籍生獎學金計畫(以下簡稱獎學金計畫),透過補助全額學費方式,鼓勵友邦及友好開發中國家學生來台留學。待留學生學成返鄉,就能將知識、技術回饋母國,進而造福中華民國友邦的產業發展。

後來有鑒於加入此合作計畫之學校/ 學程日增,國合會認為有必要成立一個合作聯盟,深化各種技術和專業知識的輔導、培養友邦人才,管理及整合國內各大專院校國際教育資源,以利獎學金計畫之運作,於是於2003 年成立「國際高等教育合作策略聯盟」」(Taiwan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lliance, 以下簡稱TICA)。

李志宏說明,國合會不只堪稱是「全台第一個推全英語學程的單位,還是「提供之獎學金最優厚」者, 只要通過其嚴謹的審核機制,學生所獲獎學金不僅包含學雜費,還有書籍費、住宿費及零用金。

由於近幾年少子化的影響,國內大專院校逐漸意識到國際化的迫切性,TICA 也隨之壯大,截至103 年12 月為止,全台已有21 所大學加入,共開設33 項學程,受惠人數總計有56 國共1,335 名學生,目前計有36 國488 名外籍學生在台進修。

教學目標明確 廣納友邦所需學科

由於友邦多為赤道地區開發中國家,以一級產業為主要營生來源,因此在所有合作的科系中,台灣的熱帶農業技術特別受歡迎,全台第一個加入此計畫的校系「屏科大熱帶農業暨國際合作系」就是一例。

「雖然計畫開始第一年僅招收到4 名國際學生,但TICA 與盟校絕不馬虎,當年屏科大熱農系就為了該4 名學生,全面改制成全英語課程。」李志宏說明, 除了校方全力配合全英語授課,TICA 在篩選獎學金申請人時,也會參酌多益、雅思一類的檢定成績,此外,華語課程更列為大一的必修學分,以幫助外籍生認識台灣的文化。另外,還以獎學金「減額機制」來管理學生的學習和操性表現,「大學生一旦學期成績未達60 分;或是碩士生學期成績未達70 分,獎學金就會停撥一學期。」

與TICA 結盟的科系通常會對應到國合會主要的外援業務,舉例來說,屏科大熱帶農業暨國際合作系、臺大農業經濟學系、中興國際農學碩士學位學程就屬於對邦交國主打的農業輔導方面;陽明國際衛生學程、北醫醫務管理學系、義守學士後醫學系則屬公衛醫療方面;中央大學環境工程碩士為環境能源方面; 而清大資訊應用學程、東華資訊工程屬資通訊方面。

李志宏表示:「不僅限於這些類別,我們也與一些商管類、理工類科系配合,甚至也有文創產業這類較新興產業的學程。只要友邦有需求,並符合國合會核心援外專業領域,我們就會開發相關學程。」

借重駐校經理掌握學習狀況

為了輔導TICA 盟校成為適宜外籍生就讀的友善校園,國合會除了監督硬體英語化(如餐廳菜單、校園告示等),還會在各校至少分派一位專門服務外籍生的「駐校經理」,駐校經理主要負責安排旅台學子的生活和語言學習,也是學生與該國駐台大使之間的窗口,能即時掌握外籍生的學習狀況,就連澳洲的援外機構AusAID 也曾大力讚賞TICA 設計駐校經理的創意,目前TICA 已有40 多名駐校經理分別安排在各所學校。

另外,TICA 也規劃許多機制來把關學程運作,並透過舉辦活動使學程的面貌更加豐富。像是集結各校外籍生舉辦聯合新生訓練,藉此讓外籍生接觸、認識國合會,另還有學程總評鑑、駐校經理workshop, 以及每年辦理的決策層級會議、業務層級會議及業務工作檢討會議,藉此考察行政績效和培訓相關人員, 活動方面則有學伴計劃、TICA CUP 運動會、國際合作論文競賽、夏令營以及暑期實習等提供外籍生參與、體驗。

不管對於開發中的友邦國家或是國內大專院校,都能看出國合會在此學程的規劃上,力求臻至雙贏的互惠關係,國內大學院校歡迎優良的國際生加入、促進校內國際化和跨文化交流的同時,將知識帶回母國的友邦國際學生,也帶給家鄉長遠的希望和未來。

李志宏


Tags: No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