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台灣更好 人才培育是解藥 / 考試委員詹中原:建立國際化國家,還缺整體政策規劃


 

「台灣不只要『多看看世界』,更要積極爭取『被世界看見』的機會!」擔任考試院第十二屆考試委員的詹中原,學、政界資歷皆十分深厚,長期致力於推動公共政策的國際化,也多次代表國家參與國際事務,他說:「我的核心理念只有一個,那就是『讓台灣更好』。」

公共事務論壇討論-詹中原委員

人才與國際接軌  政策規劃需長遠

「語言能力是工具,參與國際事務是策略,為台灣謀求最大福祉才是最終目的!」談起台灣的國際化願景,詹中原心中早有一幅階段性的目標藍圖,等著一一實現。他觀察,現今政府部門雖努力推動觀光、金融、科學、資訊等各領域的國際化,然而過程中經常因缺乏整體一致的宏觀規劃,進而各行其事,相互抵銷績效,不易推行較長遠的政策。

「就拿參與國際組織來說,台灣固然受限於國際認同上的劣勢,然而各部會本身對國際環境認識不一致,有些部會更是國際知識不足,其理念、作法常常不同調,造成執行偏差,連帶對相關的民眾造成極大困擾,也造成國家之損失。這些都是讓台灣走不出去、優秀人才找不到發揮舞台的原因之一。」

帶領台灣邁向全球  提升英語力是跳板

有感於此,詹中原自任考試委員以來,便大力推動公務人員英語能力及國際觀之精進。目前,除了逐步提高英文在普通考科的占分比例,也視類科特考屬性及職務需求,將英文或其他外語列為專業考科。「以英文組外交人員來說,除了需通過英文筆試及英語個別口試,更要準備三年內且CEFR 達B2 以上的英語測驗成績才能報考,以確保未來能夠勝任頻繁的涉外工作。」

他坦言,執行初期的確接收到一些反對聲音,認為「部分公務人員實際上用到英文的機會並不多」,質疑加考英文的必要性。「我認為這反倒是一種警訊,顯示出政府的國際化程度可能仍有不足,需要更完善的政策說明,來喚起國民對提升英語力的意識。」詹中原說。

除了透過考試選拔英語能力較佳的新進公務員,擔任特別需要國際接觸的工作職位,也針對現職公務員規劃語言、管理、行銷等研習項目,提供國內及國外的訓練課程。「想要進修的同仁,需通過政策論述演練、個案決策演練及英語簡報等評量,還有嚴謹、友善、情緒管理等人格特質的檢驗,才有機會出國受訓,對於未來升遷也是一大助力。」

去年度,考試院保訓會(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便甄選了100 多位具有潛力的人才,陸續前往比利時聯邦行政訓練學院、奧地利聯邦行政學院及芬蘭公共管理學院進修,詹中原表示:「這正是希望台灣公務員的外語能力、溝通能力、國際視野等都能全面提升。」

下一步能走多遠?  端看決策者信念

為了擬定更完善的國家文官培訓及管理政策,詹中原也特地前往亞洲各國頂尖管理學院交流參訪,諸如香港大學、澳門大學工商管理學院、新加坡的李光耀管理學院以及韓國的首爾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等。

他觀察,這些學校皆不惜斥資打造優良學習環境,聘請各國重量級優秀師資,以吸引更多世界各地的學生前來就讀;且具備良好的人才培訓制度,讓學生畢業後能順利為社會所用。令他深感「無論是政府部門或企業機構的國際化,都要從教育著手。」

「重點不在經費多寡,而在於決策者的信念有多強?願意投入的心力又有多少?」詹中原強調,比方說近日內政部便爭取到即將於2016 年11 月底登場的全球空間資料基礎建設協會(Global Spatial Data Infrastructure Association, GSDI)第15 屆年會的主辦權,屆時遍及資訊科技、綠能永續、交通運輸、災害防治等產業的國際大廠將齊聚台灣,彼此交流。

「儘管舉辦這類大型活動要耗費許多資源,但卻可以讓台灣產業獲得推廣國際市場的機會,更有助於開拓國民的眼界與格局、提升國家形象及國際能見度,整體效益十分驚人。」

對有意參與國際事務、為社會服務的青年,詹中原則鼓勵:「具備語言能力是先決條件,會『講話』才有機會展現台灣的長處、提升國際能見度,並為台灣爭取權益。」而若是想從事公職,「一定要對社會、對公共利益、對服務人群有愛及關懷,才能持續保有打拚的熱忱,也能為政府部門注入活力,這樣才是真正愛台灣,『讓台灣未來更好』。」

 

詹中原

經歷: 第十一及十二屆考試委員、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教授、主任、國

立政治大學亞太研究英語博士學位學程(IDAS)執行長、中國行政學會理事長、國際行政學校暨機構聯合會(IASIA)委員、International Public Management Journal 國際期刊編輯委員

學歷: 美國匹茲堡大學(University of Pittsburgh)國際與公共事務學院公共政策哲學博士、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中國文化大學英國文學系學士

專長: 行政管理、公共政策、全球治理、危機管理、文官制度、各國人事制度

 

◎採訪/陳超明 ◎撰文/ Ting Yu Lai


Tags: No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