藉全民風氣帶動運動產業供應鏈/國際奧會執委吳經國:愛運動,也要愛看運動


 

  • 記者:Chwen Yuh Chang

DSC02496

台灣國際奧會執行委員暨國際拳擊總會主席吳經國,是台灣唯一、亞洲唯二的國際單項運動總會主席(另一位為世界跆拳道聯合會主席趙正源,韓國人),他2015 年底獲得國際體壇媒體「Around the Rings」讀者票選國際體壇最具影響力人士第1 名;同時也在專業票選中獲得2016 年國際體壇25 名最具影響力人士中的第24 名,名符其實是台灣體壇第一人。他直言,台灣的運動產業的發展,很大的關鍵在於運動人才的培養。

 

競賽帶動產業發展

吳經國指出,運動之所以能夠帶動產業活動,是奧運活動以及各種單項運動競賽所創造出來的。因為競技,所以有運動選手的訓練、培養的需求;有器材、產品、服裝的需求;有入場觀賽的需求,也會有賽事轉播的需求等等;而這些需求產生了市場,也產生了龐大的供應鏈。「因為人在哪裡,錢就會往哪裡跑嘛!」吳經國說。

要有好看的競賽,就需要有實力的運動員同台較勁。尤其是國際賽事時,如果國內選手表現出色,向來都能吸引觀眾的目光,加上媒體的報導,往往能帶動該項運動的興盛。因此培養實力堅強的選手,可說是運動產業整體發展很重要的一步。

以美國而言,美式足球、棒球與籃球都很蓬勃發展,只要有比賽,觀眾席常常賣到沒有位置。相對來說,國內的體育發展偏重在棒球和籃球兩項運動上,其他的運動則少受媒體關注,吳經國認為,「全面性不夠」,因而產生的運動產業量體有限。「奧運的運動項目有28 項,冬季奧運則有7 項,這些項目在國內大部分都沒受到重視。台灣運動資源集中投入少數項目,因此沒辦法有全面性的產業帶動。」吳經國指出,項目多樣性受到侷限,限縮了商機發展的廣度;年輕人碰不到更多元的運動項目,也等於是讓他們失去在這些運動中發掘天賦的可能性。

 

人才培育不易 「三不」問題待解決

要讓台灣體育活動和運動產業有要好的發展,吳經國認為目前存在三個問題,分別是「政府不重視、企業不贊助、年輕人不關心」。

台灣政府對體育的支持比不上世界許多國家,政策面的支持和資源都不多;僅靠民間的資源投入,運動項目發展有限,連帶觀眾、市場也都因此侷限。再者,台灣企業對於體育的支持與贊助也不普及。「中國、韓國、日本就有許多企業願意贊助體育活動,他們會認為體育實力是國力的延伸,因此樂於贊助,但台灣企業卻很少把資源拿來贊助體育活動。」吳經國認為,如果政府有心帶頭推動體育發展,可以向企業釋出善意,提供減稅等鼓勵辦法,鼓勵企業進場,如此各種資源可以結合起來,就能提升運動產業的發展。

除了政府和企業的態度,吳經國也擔心時下年輕人對運動的看法。「年輕人要喜歡運動,這是最重要的力量。要從事運動,也要喜歡看運動比賽,這樣才能帶動運動產業發展的機會。你多久會去看一次運動比賽?這是很基本的問題。」他觀察,年輕人往往受困於經濟議題,心思不在運動;少運動、也少觀看運動賽事。

 

盼政府重視 從基層培養選手

「新政府執政後,我相信一定會在體育運動上關注更多,因為體育運動可以帶動的效益非常大,台灣選手參與國際賽事也能凝聚民眾的心,我也希望政府能更投入心思思考,讓體育產業成為國家發展重要的一環。當然,這都需要有『體育實力』這個基礎來支撐。」吳經國指出,這要讓學生們都能自然地從事體能的訓練,把體育活動和生活結合,當作生活必要的一部分,成為一種全民風氣,而不只是一堂一堂的體育課。

再者,對於體育發展的投入,應該思考怎麼從基層做起,選拔好的選手、加強培訓,把一個運動項目帶動起來,並在國際上取得好成績。在成績加持下,自然就會有人關心,並能帶動運動產業的發展。「職籃、職棒也是這樣起來的。都是從少棒、青棒這樣慢慢培養運動員。要有這樣的心情與企圖來做,就能帶動很多的運動項目。」

 

英語實力是選手必要的溝通條件

此外,發展體育活動時,競賽規則也應該符合國際通用標準,並時時注意規則是否更新。吳經國認為,英語當然是選手出國後必要的溝通語言,但運動員在國際賽事上很大部分是「以實力進行溝通」,選手更重要的「國際化」在於有沒有掌握國際共通的規則,如果因為沒留意國際標準規則,而導致選手不能以全部實力和同台選手「對話」,那就相當可惜了。

 

吳經國

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執行委員

國際拳擊總會主席

 

1988 年當選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IOC)委員;2012 年當選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執行委員,是台灣代表首次出任國際奧會執委席位;2006 年當選國際拳擊總會主席,至今已三度當選連任。1980 年即代表台灣參加國際體育組織,深耕國際體壇多年,在國際體壇相當有人望。


Tags: No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