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系願景工程致力於關心台灣教育議題,2016 年4 月17 日在台北舉辦「國際名人論壇」,請來翻轉學習創始人強納森‧ 柏格曼(Jonathan Bergmann),與台灣第一線老師共同分享教學經驗,吸引不少家長教師前往了解。除了柏格曼,主辦單位也請來台南市鹽水國小老師、永齡希望小學教師暨師培組諮詢委員何鳳珠、台北市中山女高教師張輝誠,與台大電機系教授暨台大MOOC 計畫執行長葉丙成三位專家同台分享各自的創新教學方式,同時也作為台灣小學、中學、大學教師代表,共同談論台灣一線教師的教學改革困境。
強納森‧ 柏格曼:寶貴的課堂時間應該更有效利用
柏格曼指出, 根據布魯姆教學目標分類學(Bloom’s Taxonomy),教學由上而下可分成創新、評估、分析、應用、理解、記憶等層次,然而傳統的教學方式,上課時教師花上大把的時間教授層次較低的「知識的記憶與理解」,卻讓學生帶著困難的作業回家,面對難解的回家功課,許多學生常常因而挫折沮喪。透過翻轉式的學習,讓學生在家先看影片吸收新知識,則寶貴的課堂時間,師生之間就能進一步針對新知識進行應用與分析等較高層次的學習(如圖一)。
翻轉教學要求學生在家看影片預先學習新知,在教室進行練習與應用,看似簡單,但其實「眉角」不少。柏格曼現場就分享了12 項他認為教師們在進行翻轉時,常常會犯的錯誤:
1. 影片時間太長(應以15 分鐘為限)。
2. 影片沒取代回家功課,而成了回家功課之一,增加學生負擔。
3. 學生沒看影片就講課。
4. 影片內容很難取得。
5. 老師在課堂上不夠積極。
6. 太早放棄。
7. 沒有為尚未理解課程的學生準備。
8. 沒有在影片中建立互動。
9. 教師沒自製影片,又沒在影片中加入屬於教師的元素(如自己的聲音),使得影片和教師沒有連結性。
10. 沒教學生如何看影片。
11. 不讓關心學生學習的相關人員介入(學校管理人員、老師等)。
12. 讓課堂時間沒有意義、沒有效果。
「課堂時間必須要有意義。翻轉學習的重點不是把科技(technology)應用在課堂上,而是活化課堂上教師和學生的互動關係(relationship)。翻轉學習不會讓你的課堂變簡單,但會讓課堂更好。」柏格曼說。
何鳳珠:巧妙裝點傻 學生表現會更好
在台南鹽水國小任教的永齡希望小學教師何鳳珠認為,學習要能成功,建立學生的安全感、需求感和成就感是最大的關鍵。容許學生出錯,學生就會有安全感而樂於嘗試;透過引導的方式傳授知識,引出孩子天生的好奇心,就能帶出主動學習的需求;「面對學生的表現,有時候老師要裝點傻。」當學生有所表現、期待讓老師「大吃一驚」時,配合期待大吃一驚,巧妙鼓勵學生,能為他們製造成功的喜悅。近幾年不斷有新式的教學法問世,但哪種教學法最適合自己的課堂?何鳳珠認為,「翻轉學習」、「學思達教學法」等新式教學法最核心的概念都是「以學生為中心」,只要掌握這個核心原則,引導學生從「想學」、「學會」,逐步邁向到「能夠自己學」,自然就能
張輝誠:問題引導自學 解放補習人生
台北中山女高教師張輝誠同樣認同「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原則,他引用學習金字塔(圖二),指出以學習效率來看,「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教別人」,學習效率可達90%,效果最好,「從做中學」有75%,「讓學生討論」也有50%,而「學生自己閱讀」只有10%,如果是「單向講課」則更低,只有5%。而要讓學生能保持最佳學習效果進行討論,張輝誠認為教師可視學生狀況,以15分鐘一循環為原則,學生較能專注討論而不流於閒聊。
張輝誠指出,高中教師須面對學生分數和教學進度的雙重壓力,因此翻轉教學在高中階段最難實行。他認為需先讓學生回歸到正常的生活,放學後不跑補習班,才較有可能把翻轉教學推行成功。他表示,他的教學方式主要是「以問題為導向」以及「以學生為中心」,從學生自學開始,讓學生思考問題、討論、表達,老師最後再補充意見,能夠讓學生深度學習,且學生有時間在家自學。他也開放教師觀課,歡迎老師們前往共學。
葉丙成:帶學生見識世界
台大電機系教授暨台大MOOC計畫執行長葉丙成認為,提高教學成效有三項關鍵,分別是「遊戲化」、「由學生出發」,以及「帶學生到世界」。他分享,不少大學生對於功課抱持應付心態,喜歡互相抄作業交差了事,老師題目設計再快也比不上學生的「通力合作」,這現象常常讓老師頭痛。「但誰說只有老師可以設計題目?」葉丙成發現學生很在乎同儕想法,愛表現也愛玩遊戲,所以他開發了一套系統,改變作業評分規則,讓學生以三人為一組設計題目給其他組作答,而他則根據學生出題答題情形給分,且學生可在系統上清楚看到同學出題、解題紀錄,能激發學生「大家都做了我也要趕快做」、「不能輸給別人」的心態,積極地完成學習。
此外,葉丙成也認為,學習必須要與真實世界有所連結。他在台大開設簡報通識課程,要求學生簡報專業知識,但簡報的對象是台大附近小學的小朋友,並由小學生打分數,藉此訓練學生跟不同領域人士對話的能力。
成績包袱應從大學入學方式開始改變
現場有高中同學認為台灣教育拋不開成績包袱,因而對現行的教育體制感到失望,並提問:「應如何改變?」葉丙成表示,分數至上的觀念導因於大學入學方式,台灣的高教系統應該多去了解國教目前為止的改革內涵,並引進到大學入學方式中,才有辦法解決台灣高中生的憂慮。此外,高中生如果只對單一領域、單一科目有強烈興趣,目前許多大學已有針對專才而設的「特色招生」,提供學生另類入學管道。
2014年教師節「翻轉教育」研習活動曾有超過2,200位教師同台交流,期望透過研習,在體制內提供台灣學子更好的教育。而這場聯合報系願景工程舉辦的論壇,台上柏格曼、何鳳珠、張輝誠、葉丙成四位講者與台下與會者交流熱烈,活動結束時,仍然有觀眾希望能問更多的問題、得到更多的回饋,可見重視與憂心之情。期望這樣的動能,未來能持續把台灣教育帶向更好的方向。(記者:Chwen Yuh Ch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