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企業如何走向全球?從語言管理做起


P52 企業篇◎作者:陳超明 

◎整理:編輯部

 

台灣過去曾靠著中小企業穩定的代工技術與低廉的製造成本,爭取海外訂單,締造了一波經濟奇蹟。而後,因應貿易全球化、區域經濟整合等趨勢,企業逐漸邁向多角化及跨國化的經營型態,例如:代工模式轉型、透過併購取得新技術,甚至因為開始自創品牌而有了跨國行銷的需求……;企業的經營目標,也由原本只重視市占率的短期目標,轉而著眼於全球運營的長期布局。

上述這些轉變,都讓本土企業與非本國企業產生了更頻繁、更直接、也更深入的接觸與交流。其中首先要面對的,便是語言溝通上的挑戰。此階段的企業發展,由於涉及到許多核心技術與專業知識,故經營者已無法如過去一般,可以簡單地透過翻譯,確定規格、數量後便可生產、銷售,更多時候需要的是:在一致性的語言基礎上,建立起對於技術或專業的共識,進而在研發、製造或是銷售業務上,發展出正確的策略方針。

 

第一步:盤點企業國際化需求

隨著經營環境複雜化,企業必須建立起一套自己的語言管理政策,藉以確定成員具備跨國溝通能力,讓組織順暢接軌全球市場。因此,語言能力不應只被視為員工個人的能力,而是企業資產的一環,要透過跨部門整合來推動管理。

首先,企業CEO 或管理團隊必須決定自身的「國際化」應達到何種程度,並釐清對「企業國際化」的期待和願景。身為公司的管理者,您是希望建立品牌的全球知名度?還是希望取得一定的全球市場佔有率?您的作法是建立或併購海外據點?還是進行海外投資?隨著願景目標的不同,各公司所要達到的國際化程度及語言管理策略也會不同,其規劃路徑建議如下(表一)。

 

國際化人才配置及語言能力要求

要提升企業的國際化程度、落實語言管理,人才是最關鍵的因素。有意朝向全球化發展、拓展跨國業務的企業,必須盡可能在各個部門中配置高階、中階及初階的國際事務職務,進而招募適任的人才。為切合公司業務運營所需,HR 主

管可根據員工的語言能力程度及實際工作職能需求,訂定出不同的語言能力指標,進而定義企業走向全球化所需的國際人才英語能力標準。以「初階職務」為例,其語言能力便只須達到「基本日常生活英語」、「了解公司中簡單的英文標語及指示」等即可( 表二)。

※ 本文整理自《語言管理操作手冊──企業篇》

(表一)企業國際化需求分析路徑

企業國際化需求分析

以企業願景與發展策略為核心,依據不同構面指標,進行國際化程度需求自我評估。

內外部資源盤點

就內部制度、人力素質,以及外部環境及可利用資源,進行現況分析與未來需求盤點。

國際化人才發展

透過組織工作分析,訂定各職能語言能力需求及招募標準,並針對能力缺口發展系統化培訓方案。

語言管理體系整合

以經營層為主導,建立由上而下、跨部門語言管理體系架構,將國際化目標具體轉化為內部共同語言。


Tags: No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