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觀光業 推動主題旅遊 / 產業環境英語力受到考驗


P34-1◎記者:王麗芳

 

日本近年來致力推廣觀光業,而且開始走向主題式深度旅遊,讓外國旅客體驗日本各地不同的文化。如何發揮地方城鄉的特色,並進一步提高產業人才的英語力、拓展國際商機,攸關未來日本觀光業的發展。

許多人的臉書上,幾乎一年四季都有朋友正在日本:春天在大阪造幣局賞櫻、夏天去輕井澤避暑、秋天到京都賞楓、冬天則到北海道滑雪⋯⋯,日本四季各有不同風情,也因此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觀光客。

事實上,日本和許多先進的已開發國家一樣,先是傾全力發展工業,近年來才開始大舉推動觀光產業發展。2003 年, 當時的總理小泉純一郎主持「觀光立國懇談會」,同年即展開日本旅遊(Visit Japan) 活動,2006 年起頒布「推進觀光立國基本法」,2008 年於國土交通省轄下成立觀光廳,致力對國內外宣傳日本的魅力、支援地方打造觀光景點、活化觀光產業等,成效也逐漸顯現。

 

推動觀光有成 日本旅客人數創歷史新高

去(2015)年造訪日本的旅客創歷史新高,達1,973.7 萬人,而且年增率達到47.1%,是日本政府觀光局(JNTO)1964 年開始統計以來最大增幅。主要前往日本的20 個地區旅客中,包括台灣、韓國、中國、東南亞6 國、歐美等19 地的訪日人數都創新高。

主因包括靠港停泊的遊輪增加、飛機航線擴大、燃料附加費下降使機票降價、之前持續推廣旅日活動等,在在使旅遊日本人數增加。此外,日圓貶值讓人覺得買到賺到、簽證門檻調低、消費稅免稅制度擴大等,也都有助於日本觀光產業的蓬勃發展。

小西美術工藝社社長大衛・阿特金森(David Atkinson)在《新・觀光立國論》一書中提到,要以觀光立國,需要具備4 個要素,分別是氣候、自然、文化、飲食,在這4 方面提供多樣化的選擇,就能成為觀光大國。而事實上,日本正具有得天獨厚的先天條件。

先看氣候,日本同時有沙灘又能滑雪,這樣的國家在世界上並不多見。其次是自然,日本有田園、有森林,裡面也棲息了各類生物,國內有雪壁(立山黑部)也有珊瑚礁(沖繩)。至於文化,日本各地有許多古蹟,也不乏漫畫、音樂等現代文化。飲食更不在話下,想吃上萬元的懷石料理或幾十元的迴轉壽司都不成問題,義大利菜、中國菜等各國餐廳也隨處可見。因此阿特金森認為,日本發展觀光的潛力十足,只要增設高檔飯店,並且解決語言溝通不良的問題,甚至2030 年訪日觀光客突破8 千2 百萬人、GDP 成長率達到8%也不是難事。

事實上,今年訪日的外國旅客又進一步成長,到10 月底為止累計已達到2 千萬人以上,是首次突破的記錄。而日本政府最新的目標,是2020 年外國旅客要達到4 千萬人、消費額8 兆日圓。觀光廳指出,造訪地方城鎮的遊客還是少數,目前約6 成旅客都走的都是所謂的「黃金路線」,也就是聯結東京、名古屋、京都和大阪的這條路線,標準行程就是到銀座逛百貨公司、到秋葉原買電器,然後去箱根泡溫泉兼看富士山,再到京都看寺廟,最後到大阪大吃一頓。

 

地方城鄉具魅力 主題式旅遊更吸引國際觀光客

日本政府認為,要達到4 千萬人目標,關鍵即在於是否能吸引觀光客不只待大都市,而前往地方。為了推動地方觀光,觀光廳2015 年度公開招募「廣域觀光周遊路線」,鼓勵地方政府或觀光業相關人士,規劃跨縣市的主題之旅,希望讓外國旅客在日本停留6 至7 天左右。

目前已經核准的主題旅遊路線有11 條,例如「昇龍道」是要探訪位於日本本州正中央的9 個縣,從名古屋穿過岐阜縣的飛驒高山,到富士市和金澤市,沿路上可以告訴外國人當地工藝製造和武士的故事。又如「美的傳說」,是帶外國人去關西地區看5 個世界遺產和7 個絕美景致,透過造訪信仰和傳說誕生的聖地,了解日本的傳統文化和自然之美。

非營利組織(NPO)也是日本振興觀光的推手。NPO「日本最美麗的村莊」聯盟2005 年成立,仿效「法國最美麗的村莊」運動,找出日本美麗的農林漁村景觀,讓村莊保有傳統的美與文化,提高觀光附加價值,以吸引遊客,並讓下一代年輕人可以在自己生長的土地工作,發展地方經濟。村莊每5 年審查一次,或有增減,目前有64 個村莊,包括北海道美瑛町、奈良縣吉野町、熊本縣高森町等。

根據日本最大廣告公司電通(Dentsu Inc.)針對20 個國家和地區的調查結果顯示,因為常來日本的觀光客愈來愈多,亞洲觀光客對日本的關心也轉移到各地村鎮,他們想體驗的是溫泉、大自然、賞櫻、有地方特色的食物。KNT-CT 控股(前近畿日本Tourist)旗下旅行社Club Tourism 也指出:「台灣的客人很多都不是第一次來,只到特定觀光景點的旅行團已經不能滿足他們了,所以我們的思考方向也跟著改變,重點不再是『去哪裡』,而是『做什麼』,未來要主打主題旅遊。」譬如九州之旅、北海道賞流冰之旅。

此外,日本文化體驗之旅同樣受到外國觀光客青睞,其中最受歡迎的體驗是「穿和服」,其次是「茶道」,第三是「製作食品樣本」,第四是「書法」、第五是「做壽司」,另外插花、製作眼鏡、做烏龍麵等體驗,也總能讓外國遊客們驚艷。

 

會說英文的人很少? 溝通落差是日本觀光發展的潛在障礙

不過不懂日文的外國人到日本,常覺得難以和當地人溝通。2014 年,「瑞克魯特生活型態」針對訪日旅客的調查也指出,他們覺得在日本最困擾或驚訝的事,是「會說英文的人很少」,其他關於語言的答案還有「語言不通」、「看不懂餐廳的菜單」、「不知道食物的成分是什麼」等。看來語言對於到日本(尤其是偏遠地方)旅遊的外國人來說,是一大困擾。

要提升整體國民的英語能力無法一蹴可幾,不過拜科技發達之賜,外國觀光客要享用日本美食,可以透過網路搜尋方式達到目的。東京都2015 年1 月推出「EAT 東京」網站,有中文、英文、法文、德文等12 國語言,可以依地點、也可以依食物種類來搜尋餐廳名稱。找到餐廳之後,可以看到它的地址、是否禁菸、能不能刷卡、營業時間、有無Wi-Fi、平均消費額、公休日、菜單語言等,都是消費者想知道的訊息。即使不是所有店員都能說流利的外語,仍能讓外國遊客享用到在地美食。

為因應外國觀光客的增加,巡迴東京知名景點的東京觀光巴士(Hato Bus),也提供英語解說服務,頗受好評。解說人員中,不乏具有口譯導遊執照的導遊。此外,外國遊客也常使用大眾運輸工具,在車站常看到外國人向服務人員詢問如何抵達目的地。

東京地下鐵公司則希望「負責引導旅客的服務人員,至少要有日常會話程度的英文」。不過事實上,最常被外國人問問題的是站在出入口附近的員工,他們的英文不一定靈光,這時候只好加上肢體語言來回答。另外東京地下鐵還在出入口配置具有翻譯功能的iPad,加上地圖的應用程式,以降低不熟悉外語帶來的不便。

科技能彌補語言力的不足,人工智慧在這個領域提供了解方。近年來,透過網路、用手機訂房的外國人愈來愈多,因而KNT-CT 和Umami 公司預定推出使用人工智慧的多國語言對話服務,相關單位只要在網站上裝設對話程式,外國人就能和這些觀光單位在手機的聊天室裡對話。

另一方面,即使能說流利的外語,說話的「內涵」也還有改善的空間。例如「國會議事堂前」這個地方, 單單譯成「Kokkaigijidomae」, 外國人只知道它的讀音,必須譯成「National Diet Building」才知道它的含義。阿特金森指出,像東京青山的根津美術館就做得很好,「展示會時,美術品有英文和日文解說,而且有文字敘述也有語音導覽。」這些解說都是由專家執筆,以深入淺出的方式告訴一般遊客它的歷史、價值和觀賞重點,自然能吸引國內外的觀光客。相信加強產業環境的英語力和國際化程度,日本觀光業進一步蓬勃發展,指日可待。

P34-2


Tags: No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