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式AI時代智慧財產權管理課題

區塊鏈不可竄改之特性,適合作為數位內容存證之法律證據。(圖/English Career)

區塊鏈不可竄改之特性,適合作為數位內容存證之法律證據。(圖/English Career)

當生成式AI(生成式人工智慧)逐漸進入各行各業的工作實務中,對原來產業定會有正負兩面影響。

筆者嘗試以熟悉數十年、從事智慧財產權工作的經驗,來解說生成式AI應用到智慧財產權領域時會有何種衝擊,以利大眾於運用生成式AI管理智財權時,能發揮如女神繆思般的智慧。

AI設計紅眼藍蛙杯所引發的智財權疑慮

智慧的產生會歷經幾個階段,即由最初的資料、資訊到知識及最終智慧。蓋資料加上經驗蒐集或連結後就轉變成資訊;資訊再加上內容說明即成為知識;若再進一步加上如何運用之道才會變成智慧。

去(2023)年我在東吳大學任教時,曾嘗試學習生成式AI技術,其中Midjourney(AI繪圖工具)很多人聽過,但不見得每個人都實操過。

由於我曾偶然間在清華大學李家維教授的蛙房中看到藍色青蛙,於是嘗試在Midjourney上輸入相關資訊,並下達指令生成出特殊浮雕之紅眼藍蛙杯子的AI圖片,我很訝異它的視覺效果比想像中來的好。之後我再思考相關的生產、價格、行銷等策略,在社群平台上試做操作後,竟然有眾多網友對此杯子很感興趣。

然而這杯子是來自AI生成之設計圖片,也讓我意識到產生這樣的生成式AI內容(Artificial Intelligence Generated Content,AIGC),會有智慧財產權疑慮,乃進一步探討AI時代該如何進行各類AI涉入的智財權管理課題。

智財權包括專利、商標、著作權與營業秘密,營業秘密是不能公開的。請切記,營業本身是用於生產銷售或經營的資訊,只要符合經濟價值、非外界可輕易得知及合理保密措施等三個條件,即為營業秘密。

反觀著作權,是權力較弱但最平民化的智財權,但因舉證上極困難,是生成式AI衝擊下最大的智財權苦主。相對於專利權與商標權在審查後會公開的特色,著作權與營業秘密是無需審查與登記的,但也面對了在法律上的證據力與舉證上的雙重困難。

目前,法官在判定著作之合理使用時,考量因素包括其利用的目的性質、著作性質、使用的數量、質量及對市場的潛在影響。自己產生著作權重點在於其是否為你的原創?是否可以記錄內容與創作時間來證明你是著作原創?生成式AI衝擊最大關鍵點在於創作者僅用很少資料或文字,就產生一份連自己都不知如何完成的AIGC,其中有可能涉及別人的著作,但也不知是誰的作品、又是何件作品,遑論是否符合著作之合理使用規範。

葛介正用Midjourney產出的特殊浮雕之紅眼藍蛙杯子設計,讓他意識到生成式AI的智財權疑慮。(照片提供/葛介正)

葛介正用Midjourney產出的特殊浮雕之紅眼藍蛙杯子設計,讓他意識到生成式AI的智財權疑慮。(照片提供/葛介正)

如何運用區塊鏈保護智財權?

往昔有人會寫存證信函寄給自己,或寫email給朋友,來證明自己是原創,可是在數位時代,假使標的是影片,用上面方式來證明是有困難的。現今,已有越來越多人與廠商,藉由區塊鏈不可竄改之特性,來當作數位內容存證之法
律證據。

由於區塊鏈本身,尤其是公有區塊鏈存證內容是不可以竄改的,極適合把加密存證檔案透過公有區塊鏈方式當作營業秘密,亦適合將創作者創作AIGC的過程,用公有區塊鏈方式,證明是人為因子的原創著作。

放眼全球ESG熱潮當道,很多上市櫃公司,已被金管會要求將智慧財產權管理納入公司治理課題,歐盟也開始對AIGC進行管理;而目前正在進行碳盤查於範疇三(scope 3)上計算供應鏈之碳排放量,但是下游廠商很怕會洩漏營業秘密,被對手知道公司的技術秘密而無所適從。

這些惱人又不易管理的智慧財產,尤其是營業秘密與著作權,該如何保護呢?筆者認為大可運用加密檔案且透過公有區塊鏈來建立營業秘密與著作權原創證據的保管平台,即可兼顧ESG揭露作業規範而無洩漏營業秘密之虞。

最後,鑑於AI於台灣產業界各方領域的應用逐漸成熟,2023年起,在營業秘密(公司治理)、著作權與創意企畫(ChatGPT)、碳盤查(ESG)及能源管理等大幅需要數位證據證明的領域,或可透過在雲市集上存證數位資料之區塊鏈服務,即能同時遵循AIGC之管理規範。以上是筆者為有志發展智慧財產權與創作者所分享之跨域繆思,特此撰文就教大方。

文/葛介正(基律科技智財公司總經理、東吳大學理學院/商學院兼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