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不該是負擔 專訪成大外文系成鷹計畫主持人鄒文莉教授


 

       成功大學成英計劃辦公室籌辦的ESP教學演示會,近年在大專院校的教師圈內引起極大的關注與迴響。大多數的英語老師認同ESP的學習勢必成為英語教學的主流;當然也有老師會質疑或擔心,素質不同的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接受程度、乃至學習成果是否會合乎預期。主導成大ESP專業英文學習計劃的鄒文莉教授坦言:困難當然會有,但建立正確的觀念非常重要,教學上從EGP導入 ESP,讓學生從自己感興趣的話題或領域中,快樂找尋學習英文的方法,是破除「學英文真是負擔」迷思的第一步。

       成功大學外文系投入ESP的教學領域,今年已是第三年。篳路藍縷的過程中,頭兩年真是備嚐辛勞。鄒文莉老師說,從教學設計、教材編製、師資培訓,一直到目前的推廣計劃,成大立意要讓符合實際需求,的確花費了不少心力,其中尤以師資培訓的部分最為艱苦。

       鄒老師說,一般的教學經驗裡,英文一直是學生心頭上的負擔。ESP就是期望從負擔學習的經驗裡跳脫出來,讓學生找到學英文的興趣。她說,在這樣的前提下,她把「專業」與「英文」之間的師資培訓計劃,界定為「英語老師」,達成兩者間的「搭橋」角色;也就是說,ESP老師是具備百分之三十「專業」、百分之七十為「英文」的功能。其目的,是要讓學生從專業課程知識與經驗中,握取到學術字彙。這樣經過兩年的苦心經營,今年開展出的演示會,總算悄然打開了ESP的學習之窗,希望在校際間互為經驗交流。

       事實上,在本次的「語料庫資源網站」演示會之前,成大外文系已在七月間舉辦過一次ESP課程教學演示會,當時專業團隊所演示的商管藝文類、理工類的教學簡報演示,就讓許多參與的各校英語老師耳目一新。

       綜合兩次的教學演示和老師們的互動經驗,大多數的與會英語老師都認同ESP終將成為英語教學的主流;在相互討論的過程中,專業團隊也發現也有不少老師擔心,學生素質的好壞不同、乃至教學設備的不足,會不會達不到預期成果,演變出挫折感的出現。

       鄒文莉教授不否認這種困難的存在,但她強調要澄清「學生素質到不到位」的迷思。她認為,剛開始學習時,大家都在一樣的起跑線上,重要的是在教材內容和教法上,一定要調整。鄒老師舉埃及的英語學習為例,他們是在學習ESP後才投入EGP,而台灣恰恰相反;結果,學生找不到自己感興趣的領域,學英文形成一種負擔。

       目前,成大學生的英文課是大一、大二必修,前者是一般英文課程,而大二則已全面開展ESP的專業英文課程。從學生的反應裡,專業師資都感受到鼓舞,有些興緻高昂的同學甚至會洽詢,上大三以後校方會不會再開進階的課程。

       鄒文莉教授認為,目前ESP講師擔任的是專業與英文之間的『橋樑』角色,未來更進階的課程,應該回歸到專業系所開設任教,也就是讓高級的ESP課程,由大三大四的學生選修,讓他們徜徉在各自喜歡的領域。

       鄒文莉坦言ESP的起步較難,但如老師和學生在觀念上先作修正,把ESP課程當作職場上使用的器具,而非考試的科目;那麼,同學一旦步出校門後,不但在TOEFL、TOEIC的英檢測試中過關斬將,在職場上使用英文會更有自信,也更得心應手。

 


Tags: No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