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停止學習的全球化時代


 

       全球化並非平坦堅固的岩石,而是由脆弱的馬賽克拼貼而成,進而建構日益多元的現代企業景象。企業或個人之間的競爭愈演愈烈,為了能活躍於競爭激烈的環境中,船川淳志在論述中介紹了許多必備特質。本次最終結論中,他再次概述了全球化人才的狀況,並提出必須學會的各種能力。

誠徵全球化人才!

       「無論如何,一定得想辦法保住全球化人才!」許多企業向我發出求救訊號。本篇文章連載開始前兩年,聽了無數次類似的悲鳴。之前,我曾指出「次級房貸衝擊落幕,全球化人才將不足、缺少全球化領導人才等問題將越來越明顯」,事實也的確如此。許多日本企業都經歷了「培育全球化人才:失落的20年」。

       最近,在很多研討會或公開演講中,無論是日系或外資企業中,我都會詢問與會者下列三個問題:

1.    貴公司的部長階層,能夠在金磚四國或是越南、印尼、南非、土耳其、阿根廷等新興

       國家當地經營法人業務的人才,約佔多少百分比?

2.    貴公司的課長階層中,能負責國際企畫案的人才約佔多少百分比?

3.    貴公司的業務人員中,能負責海外業務的人才約佔多少百分比?

       我問過50餘間公司,400位以上的人力開發相關人員,其結果如下:第一題約3~5%,第二題約10~20%,第三題約20~30%。其中,三個問題都僅回答1~3%的人亦大有人在。

       值得注意的是,一般認為管理階層應具備較強的能力,因此,高階幹部中全球化人才不足的情況便愈來愈顯著。由此結果來看,「就算海外營業額比重超過半數的公司很多,海外分公司或當地法人業務的經營,最後都是交付當地的業務人員。」有人一邊嘆息一邊說明。不管如何,全球化人才不足,甚至是全球化領導人才不足,都是目前當務之急。

       此外,有兩間企業針對三個問題皆回答50~60%,這兩間公司就是GE與IBM。其CEO: Jeffrey R. Immelt提及「擁有全球化人才的公司非常重要!」;Samuel J. Palmisano則是以一篇名為〈全球整合企業時代之到來〉的文章投稿至Foreign Affairs。這兩位CEO率領的公司,其表現令人激賞。

 

從當地人的角度思考如何提升人才的資質

       日本企業培育全球化人才的關鍵並非量的不足。實際上,這幾年我不斷詢問日本企業的人才培育負責人相同的問題:「海外分公司當地的工作人員認為,派遣至當地或負責當地企畫案的日籍經理表現如何?」

       「He(She) is OK.」為第一級。有時從音調高低可得知,對方亦考慮not Ok這個答案,屬於勉強及格的答案。

       「He(She) is good.」屬於第二級,算是合格。

         接下來,「He(She) is great!」為第三級。大家應以第三級為目標。

       這個問題可瞭解總公司的看法,冷靜考慮國外當地工作人員的評價,同時思考如何提升人才的素質。大部分的回答都是「頂多第一級」、「大部分為第一級,第二級只有小貓兩三隻。」第三級的門檻相當高,甚至有大型企業表示「公司內部僅屈指可數的程度。」第三級的人員不僅涉及能力,甚至連視野、態度、及個人的各種能力都得列入考慮。

 

顯而易見的訓練課題

       那麼,訓練人才的障礙有哪些呢?從訓練全球化人才現場來看,我想特別指出以下幾點能力:

●  即時應對的語言能力:

       意指能把自己的思維當場化為語言的能力。如同我一再強調,在英語的環境下,除了邏輯正確外,最需要的是快速回應。即使要求英語表現得比日語傑出,實在強人所難。但是,至少在日語環境下,必須鍛鍊能即時應對的語言能力。不能「思考後再說話」,必須進行邊說話邊思考的訓練!

●  瞬間思考的能力、專注力與毅力

       為了達成目的,期望日本人能夠加強瞬間思考的能力。不少日本人能藉著專心一致而取得某些成就。但這種專注力能持續多久,以及反應的速度是否能夠加快便成為令人矚目的課題。我建議,聽到問題後,我們應該在2.1秒內回覆,即所謂「2.1秒規則」。以前我曾介紹「3秒規則」,現在則修正為2.1秒。據說人類的反射神經,平均的反應速度為0.7秒。若有3倍時間,應能應對如流吧!最好能在與外籍人士一同召開的會議上落實此一規則。

●  寬廣的視野與居高臨下的視角

       我在之前的文章中曾提過,處在已進入全球化舞台的全球商場上,思考的面向必須擴及全球,包括環境問題、能源問題、南北問題等。除了專注於自己的專業及業界的問題外,對於社會的議題也應有所關心,才能成為對社會有所貢獻的領導者。

●  永不熄滅的好奇心

       之前文章提到彼得‧杜拉克斥責的「知識的傲慢將成為無知的元凶」。不管到幾歲都不能收起察覺知識的天線。反而隨著年齡漸長,天線要愈拉愈高!

●  仔細觀察人類

       儘管是全球化商場,最後仍不得不回歸到人的問題上。以國籍、語言、宗教、民族為開端,各式各樣的多變環境中,必須加強自己對異國文化的理解,發現彼此的共同點,進而互相學習。如果不能對人保持高度興趣,維持願理解對方的姿態,將不能達成溝通的目的。

●  跳脫「極端」的僵固思考

       這個世上,很多人易陷入極端的迷思,例如「若提升邏輯思考能力,就無法以感情理解事物」、「倘能深入研究某一專業領域,既使沒有一般教養也無所謂」,最後變成「走入全球化的人,將不能理解日本的優點」這般非常兩極的想法。為什麼不能自豪日本人的優點,同時活躍於全球舞台呢?這種情況並非不可能,讀者應該都能體會吧!

朝向全球化,覺悟吧!

       前年,我為了寫《全球化領導人才的條件─下一個就是你》一書,而有幸與「全球化人才的祖師爺」大前研一先生深入交談。詳細內容請參考該著作。大前研一先生提到「連自己預備做什麼都不知道,也沒有盡全力活躍於全球的覺悟,就這樣毫不努力,認為一早睜開眼便能成為全球化人才,這樣的思考方式真的令人匪夷所思。」大前先生早在20年前就看出「全球化經營的問題在於人才培育」,因此他的看法顯然非常重要。

              再者,近期日本報紙、經濟雜誌都特別注目三星集團(SAMSUNG)的人才訓練問題。其實14年前,我曾在東京的一場研討會上與我的恩師交談,受益良多。他就是曾參與三星集團的全球化人才訓練課程規劃的羅伯特‧莫蘭(Robert Moran)。有關公司的教育制度方面,他曾建議「在世上隨意選擇一個喜歡的地方住個一年半載,試著去瞭解當地的情況,並建立人際網絡。」當時參加者的反應都是「敝公司不可能。」、「難道非得這樣做嗎?」,整體響應聲浪不高。

       到了2010年,無法理解全球化趨勢的這些人成為人事主管,現在才想修正之前的人才訓練計畫。或者是董事長換人,卻只能思考「全球化這種東西到底會如何發展呢?」,讓業務不甚欷噓的情況也不少。

       如今已沒時間容許這樣的惡性循環再度發生。我現在不僅要跟各大企業的高階經理呼喊「投入全球化人才培育吧!」,對象還要擴及全國。我們正一步步地邁向全球化,誠實面對這個事實。而我們必須不間斷地持續學習。  

       最後,我想試著概述何謂「學習」,來結束本篇文章。藉此,感謝一路支持我到現在的讀者,此外,亦勉勵目前正活躍於世界舞台上的各位朋友。

學習是

發現從未發現的事物

看見未曾看見的景色

感受從未體會的感覺

理解未曾理解的真理。

然後,再度發現

       在初次發現的事物、首次印入眼簾的景色、初次體會的感受、方才理解的真理周圍,同樣存在許多從未發現的事物、未曾看見的景色、從未體會的感覺、未曾理解的道理。換言之,體會無限寬廣的空間中,個體是多麼渺小的同時,就這樣繼續生活下去。與其說學習等同生活,不如說是一邊學習一邊度過下半輩子。一邊學習一邊生活,這才是最好的生存之道。

【PDF全文下載】 


Tags: No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