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國際溝通力 聽與說不可偏廢


 

       因應全球化的快速變遷,懂得掌握英語口語溝通力已是人們在國際環境中生存的關鍵法則。然而談及國際環境中的英語溝通,最經常使用的能力不只包括「聽」(input),亦包含「說」(output)的能力。在英語學習的歷程中,聽與說的能力必須同步運用,英語溝通力才能獲得真正提升。

       去年,English Career 35曾經規劃以「英語聽力」作為核心的專輯,探討訓練英聽能力的相關策略;這次,本刊希望進一步透過「英語口語溝通力」的專題內容,將更全面且完整的英語教/學關鍵,分享讀者。

       以英語作為國際溝通用語(English as an International Language)或全球化英語(Global English)的教學思維,正成為當前的英語教學趨勢。換句話說,非母語使用者(Non-Native Speakers)之間所使用英語以及英語的多元化,漸漸成為學習的關鍵。所謂EIL的教學觀,個人認為大致可從三個面向來重新思考:其一,將英語視為「工具」而非「學門」的學習;其二,將全球化英語學習視為「過程」而非「終點」,強調以溝通為起點;其三,英語學習應先「文化中立」而後產生「文化連結」,對於跨文化的認知也是英語學習的一環。只要掌握EIL教學觀之三大原則,相信即便是針對許多喪失信心的英語學習者,也能有效提升其國際溝通力。

       正因為培養國際溝通力的重要性已勢不可檔,身為英語教育從業人員的我們更要秉持務實的教學態度,方能一改台灣學子怯於使用英語,甚至懼於開口說英語的通病。事實上,英語老師們毋須要求學生說得一口漂亮的英語,而是應該引導學生建立階段性的目標,先從英語的基本能力(competency/basic skills)著手,其次再要求掌握英語流利度(proficiency),最後才力求英語表現力(performance),如此循序漸進地達到階段性的英語能力指標,必能有效提升台灣學子的英語國際溝通力。

       期望本刊本期的〈口語力 從一口好菜談起〉的規劃專題,能引起更多專家學者的共鳴、關注或真知灼見,有效協助臺灣學子的英語口說力!

 

 

發行人 陳超明

現任:台灣全球化教育推廣協會理事長、政治大學英國語文學系教授

曾任:政大公企中心主任、政治大學英國語文學系系主任、政治大學外語學院院長

【PDF全文下載】 


Tags: No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