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密集式全英語課程 – 補救教學的強心劑:第二屆北區密集英語營成功案例


面臨企業全球化的趨勢,台灣技職教育上除了專業能力培養,提高英語能力更顯得重要,才能培育學子成為具備「國際競爭力」的人才,因應現代就業市場的需求。但,學生在校學習的時間畢竟有限,如何在專業科目和英語能力訓練間取得良性平衡,是讓教育單位傷腦筋的議題之一。今年暑假於台科大舉辦的「北區密集英語營」,參加的170 多位學生在27 天內多益平均進步了136 分,更有人一口氣進步了340 分,從335 分提升到了695 分,簡直就像變魔術一樣!究竟是怎麼樣的做法才能達到這般的教學與學習成效?

魔鬼式訓練 魔法般效果

「讓同學們的多益成績平均進步100 分」是王世平主任替這次英語密集營所設定的宗旨和目標。一旦目標確定之後,透過密集式的上課時間、助教的協助、結合ESP 的課程設計,以及利用前後測的評量,都讓這次的密集班訓練成果斐然。
學生練習時間密集:
所謂的密集式英語營( IEP, Intensive EnglishProgram )最大的特色除了上課時間密集之外,就是學生練習說英語、用英語的時間密集。以今年分別來自北區30 所不同科技大學的170 位左右學生所參加的北區暑期英語密集班為例,從七月一日第一天上課起,到七月二十九日結訓的整整一個月中,除了週末以外的時間,每天都得住宿,學校變成一個與中文隔絕的小社區。
王世平表示,每一位學生從早上六點一起床就開始英文聽力訓練,接著是各種英文字彙、文法、閱讀、口說等不同課程輪番上陣,一直上課到晚上八點。而且整天的課程都是以英語授課,讓學生沉浸在全英語環境中。
導入TA制:
要融入這般全面式的英語環境,讓一些過去說不出幾個英文字的同學們苦不堪言;好在台科大準備了秘密武器── 27 位多益900 分以上的熱血助教( TA )群──這些優秀的TA 是由負責籌畫整個密集營課程的台科大應外系王世平主任所面試挑選出來的英語達人,以幫助這些對英文心灰意冷的同學,耐心解答各種疑問,陪著同學們逐題檢討答錯的題目。
這項秘密武器果然奏效,參加密集課程的同學紛紛表示,因為有了TA 群的協助,他們第二個禮拜便開始聽懂老師授課內容,也更能進入學習狀態,甚至覺得自己最後會得到如此大的進步,全歸功於這些熱心的TA 們。
結合ESP的課程規劃:
除了一般英語能力的訓練外,職場上所需的英語技能也是密集訓練課程的重點之一。因此除了開設各種ESP 課程,例如:面試英語、簡報英語等等,王世平主任更規劃了一項分組競賽,每組同學都需要以一樣市面上的某項產品當作團隊的銷售產品,同學們必須化身成為該產品的業務,用簡報方式做產品介紹,並說明後續的行銷活動計劃。
這樣實做的教學課程,讓原本對商務英語不感興趣的同學實際感受到職場英語的功用,同時也讓他們提早接觸到收集資料、分析資訊以及團隊合作等進入職場所需具備的技能。
用TOEIC做為前後測評量工具:
為了能夠瞭解此次教學管理與課程設計之成效,在密集課程開始的第一天,每位同學皆參加了多益測驗做為前測,並以此前測所得的分數作為課程開始前每人原始英文程度之對照;待課程結束後,大家再考一次多益測驗做為後測,如此便可得知自己進步了多少。王主任驕傲的表示,今年共有176 為同學參加,其中有123 位同學的多益分數進步超過100 分,通過率高達72%。

英語補救教育的新方向

任教於台科大,本身也畢業於台科大的林茂松教授談到自己這些年來規劃英語授課的經驗時表示:「我嘗試過各種方式要提升技職體系的英語文能力,從能力分組、小班教學、一學分兩節課,到加強班一學分三節課、統一教材和統一測驗,奮鬥二十幾年,老實說,效果不是很理想。」看到這兩屆來北區密集英語班的輝煌成果,林茂松教授很是感動:「英語密集班替科技大學學生帶來了一個希望。」
強化台灣的英語教育,以創造台灣國際競爭力,一直是政府對於技職體系的目標與理想。林茂松教授表示,從台科大密集班的成績看來,短期、密集、沈浸式的課程設計,或許能成為英語補救教育一個值得廣泛運用的選項;若是用暑期密集式課程取代大一英語的傳統英語課程,或讓暑期學分可以抵大一英語,應該都能有效提升國內技職生的英語程度。(記者/葉瑋玲)

Tags: No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