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年國教專題 – 專訪台北市教育局長丁亞雯


台北市教育局長丁亞雯談到十二年國教語重心長,她指出,十二年國教對整個台灣中小學教育來說是件大事,因為從1995 年起,全世界各國都陸續在進行教育改革,台灣若不能夠抓緊時間趕上的話,不知道未來要怎麼辦?因此十二年國教是我們跟世界接軌的最後一次機會。如果錯過這一次,台灣在2025 年要邁入超高齡的老人社會,就是六十五歲以上人口占全人口數的百分之廿。亦即現在十五歲的學生過了十二年,他不僅要負擔自己的生活,還有老人家還有小孩,擔子更重。

 
另外一個要面對的是,丁亞雯說,未來年輕人面對的是全球化的競爭,要找好的工作是要跟世界其他國家競爭,別的國家都在做教育改革的時候,我們有沒有做到?例如思考力及創作力的培養等,要從幼兒園時就開始培養,我們的老師可能不知道這種狀況,因為他們的成長背景中沒有人重視這一塊,所以台北市教育局要帶領老師以團隊合作的方式成長學習,改變教學模式。
 
培養學生的核心能力
 
丁亞雯說,教育局的立場是要帶著中小學老師,甚至帶著家長一起來進入十二年國教的軌道之中。教育局要帶著每一個學層,從學前、國小、國中到高中往十二年國教方向走,每一個學層都有任務要發展完成,意思是在往這個方向走時,應該有個目標。例如教育部有三大願景,那是教育部的高度,回到地方的教育局及每個學校的校長與老師,得思考想要培養出什麼樣的學生,或者進一步說學生應具備那些核心能力,要發展、要關注的是哪些基本能力,經過討論彙整意見後,擬出台北市未來民應具備的核心能力。
 
品格力、學習力、閱讀力、思考力、創造力、移動力是台北市K-12(幼稚園到12 年級,也就是高中畢業)的學生、各校都應培養的核心能力,其實不同的學層有不同的培養方式,要因應學生的程度去做教學上的改變。
 
以移動力來說,丁亞雯說,資訊能力歸納在移動力內,你可能到任何國家去,你可以連結至世界上任何一個網站,現在真的是天涯若比鄰,但會英文不代表就具有國際觀,英文只是工具。接著是外語能力,英文不是唯一的外語,以英語能力來說,長期以來從台師大體系而來的英語教學都著重聽說讀寫的培養,可是你去看其他國家對外語的培養,都有設定課程綱要和能力指標,以前稱作foreignlanguages, 現已改成world languages。
5 C 的外語學習核心指標
 
丁亞雯舉美國紐澤西州2004 年外語學習課程核心指標(NJ Core Curriculum Content Standards in World Languages, 1996; Revised 2004)為例,她說,該核心指標是要求五個C(The 5C's):Communication, Culture, Connections, Comparisons, Communities,也就是文化、溝通、比較理解,連結(世界各國連結),結成社團(跨文化的社群)。
 
她說,他們在課程上不強調聽說讀寫,只強調透過語言工具,了解文化的內涵,透過語言的載體,學習到這麼多東西,不是只有語言,不是只有會話,而是可以理解、比較、連結,讓語文的學習有更深一層的意義。
 
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
 
丁亞雯認為台師大要對台灣的英語教學負責任,要改變大學教育中對中小學英語教學的態度,她檢視台北市從國小到高中的教學現場,她說,高中老師很容易也習慣學習新的東西,但國中卻受限於基測升學的壓力,教學無法活潑或有新的東西。例如國中的生字是要學會1500 個單字,到了高中要學會7000 個單字,高中老師就要想盡辦法給學生補充新的文章。
 
國小的英語師資畢竟有限,台北市以英語情境中心來推動教學,丁亞雯說,最大的重點不只是給小朋友,而是藉由引進外籍教師,加上情境接觸的機會,讓本國老師的教學有所改變?
 
十二年國教重要的契機在國中,丁亞雯說,但真的要花時間,目前教育局的方向正確,策略與方案都是到位的,教學目標就是以學習者為中心,而要做到這個目標,教學就要靠團隊的力量,比如引入工作坊等模式,讓老師的教學可以互相學習觀摩,讓專業有效的教學成為一種氛圍,學校老師就會跟著往前走,這樣才能徹底改變教學現場,讓學生學習到最新最多的知識。
 
  附錄篇十二年國教課綱五大素養  
 
教育部今年五月公布提升國民素養報告書初稿,重點在把18 歲學生應具備語文、數學、科學、數位、教養/美學等五大素養,納入十二年國教課綱的總綱裡。
 
「提升國民素養實施方案」是由中央研究院曾志朗院士擔任計畫主持人,國家教育研究院柯華葳院長及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李俊仁副教授擔任共同主持人,並邀請各界人士成立諮詢委員會。專案辦公室提出五個素養向度,包括語文(中、英文)素養、數學素養、科學素養、數位素養,以及教養/美感素養。各素養都有明確的定義、內涵及提升各素養之願景與目標。教育部說明,由於教師培訓是提升國民素養的關鍵因素,專案辦公室也推動成立教師專業素養的研究群,希望能針對各素養向度所提出的內容,建立相對應的師資培育行動方案。
 
報告書的目標是探索現在應該發展的教育內容與方式,以幫助學生擁有足夠能力面對未來社會。各素養之內容,是設想現在18 歲學生於10年後所需要的素養內涵。
 
報告書裡所提及的國民素養,強調:
1. 每個人所需具備的,而不是專業上所要求的。
2. 現在或未來生活及工作上能產生加值效果的。
3. 是整合學科知識的,而不是學科分割的。
4. 是得以應用、解決問題的。
根據「提升國民素養實施方案」列出以下五大素養,依據這五大素養指標,教育部要建立調查以及補救的機制。每5 年調查各素養在各年段的能力指標,訂立最低的基準,且應該根據設定的指標研發學科或素養調查機制。不過,國內各學習單位對所謂的素養指標仍陌生,到底要如何落實甚至如何有效評量,教育部相關單位仍在循序漸進建置中。
 
 
◎記者:J.S.

Tags: No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