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語國家上路,全台總動員推行雙語教育, 就是為了培育學生的英語能力,將台灣人才接軌國際。去年(2021)九月,教育部提出「大專校院學生雙語化學習計畫」,選出四所重點培育學校,逐步在大學推動全英語教學模式。 ...
面對全球化浪潮,國發會於2019年提出「2030雙語國家政策」藍圖,以「厚植國人英語力」與「提升國家競爭力」兩項目標為核心,將透過「從需求端全面強化國人英語力」、「以數位科技縮短城鄉資源落差」、「兼顧雙語政策及母語文化發展」、「打造年輕世代的人才競逐優勢」等四項推動理念,打造台灣成為雙語國家。 ...
我的學生安娜在新竹高中教英文,請我提供一些外國學生名單給她,她想邀請外籍生與自己班上的學生探討英文課本中的議題,並挑了兩則課文,分別有關台灣過春節的民俗文化活動,以及我們對待瀕臨絕種動物應有的態度。為此,我推薦了來自越南、蒙古、印度和俄羅斯四位學生參加她所設計的活動。 ...
2018年政府喊出「2030雙語國家」目標,三年來如火如荼推動教育雙語化、政府服務雙語化等政策,那在接觸人民第一線──公務人員這一端,任用標準是否有所改變?考選制度需如何調整,才能幫助政府有效篩選出國家所需的雙語人才? ...
海島台灣想在國際舞台站穩一席之地,人民素質是關鍵,為使人民厚植走出海外的外語能力、也為打造台灣成為吸引國際活動進駐的東亞樞紐,政府於2018年提出2030雙語國家政策,以英語為目標,推行教育雙語化、公部門雙語服務等政策,期望打造台灣成為雙語國家。 ...
台灣以2030為目標,打造成為雙語國家,期盼從官方到民間,都能夠中、英文雙語並用。有些人可能問,那我們總統、行政院長、各部會首長是不是都要會開口講英文。理論上來說,應該是這樣。看看一些雙語或多語國家,如加拿大或新加坡,他們的總理大抵都會說兩種以上的語言,雖然並非兩種語言都很流利,但是簡單地溝通或說幾句應酬語,大概都沒有問題。台灣可能嗎? ...
超過百年的東菜市,市場內許多攤位都傳承經營2、3代以上,其中也隱藏許多古早味的美食小吃,是許多台南在地人小時候的回憶,更是許多遊客到台南尋找美食的重要據點。為讓更多遊客了解在地文化與美食,黃偉哲市長協請第二官方語言專案辦公室輔導攤商製作英文招牌與菜單,今(2020)年十月日舉辦「英語友善市場」成果發表記者會,知名雙語主播劉傑中也特別來到市場親身體驗英語友善菜市場魅力,實地以英文和菜市場的叔叔阿姨們「交關」。
...
自蔡英文總統提出「雙語國家政策」後,不少討論、研議雙語教育的文章或言論都持正面看法。這大概是藍綠難得的共識,台灣需要走出去,需要有更寬廣的國際空間,國人的國際視野、國際移動力、國際溝通力,都不可或缺。建立這些能力的基礎在於語言,我們除了中文之外,最能掌握的也就是從小學習的英語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