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聽測驗大觀園 台灣四大主要英語測驗之聽力部分綜覽

前言:99年英聽測驗潮起

       今年下半年度,大學入學考試因「是否加考英語聽力測驗」而掀起政府民間的一股討論熱潮。教育部長吳清基曾於報章中指出,大學入學考試沒有考英聽,讓老師教學受影響,且鄰近日本、韓國、中國大陸等大學聯考,都有加入英聽的測驗,教育部將朝此方向努力(摘自中央社 99, 7, 14)。吳清基表示,升大學考試加考英聽可以像是英檢做法,一個人可以考很多次,大學招生時,英聽成績僅試入學門檻,考生達到某種程度就可以,不列入升學總成績的計分。

       然而日前大考中心主任牟宗燦已表示,為維護考生權益,重大政策變革皆須在三年以前公布,故「英聽」在短期內「原則上不可能」成為「考科」(摘自聯合報 99, 10, 2)。但事實上,取得英語聽力能力的重要性已受到社會廣大關注。

...

撰寫中長期規劃白皮書 已刻不容緩! 北中南區陸續召開技職校「英語文課程發展論壇」

 

       鑑於教育部技職司在98年12月,發布了「技專校英語文課程發展白皮書」,表示期望各技專校院的主管人員,能有效地提出英語文課程發展中長期規劃(白皮書),教育部北區(台灣科技大學)、中區(雲林科技大學)、南區(文藻外語學院)英語教學資源中心於是分別陸續舉辦了「英語文課程發展論壇」,希望可針對此議題做一深入探討。

...

職涯發展與大學畢業生英語能力不足之探討

 

       ETS台灣區代表去年針對多益測驗考生所做的一項調查「TOEIC考生應考經驗調查」統計,有超過七成以上的上班族認為多益700分以上才能在目前的職位上游刃有餘,甚至有18%的上班族認為905~990的多益成績在職場上才有真正的競爭力。目前,國內大專院校面對極大的招生壓力,在訂定英語大學畢業標準時,多半從寬從低,許多科技大學用多益350分作為畢業門檻,許多大學外文系用多益550分作為畢業門檻,這些要求與產業需求是有相當大的差距。
...

人類的閱讀行為如何受到「所知的語言」影響

       當我們想要表達語言和閱讀語料時,是怎麼「了解」語言的意義呢?孩童進入學校念書,開始學會大量的語言知識,好比單字、句型,還有所有可以使他們輕易地組成語言並理解周圍語言環境的規則,那些是他們學會閱讀的方式。語言學家、認知科學家、心理學家,以及其他專家們也正努力地尋找任何已知的理論,幫助人類理解人的大腦是如何變得能夠表現所有語言學上的行為,小孩是怎麼學會處理複雜的句子,同時又似乎表達著簡單的語句。這就像As Ray Jackendoff曾經在句法學的課堂上說過的,「小孩子根本不必意識到正確的理論,就能直接說了」(Jackendoff, personal communication, 2010)。在這篇文章中,筆者希望能從多元的角度去觀察語言發展以及閱讀之間的關係─就從幼童發展早期的句法認知開始。 ...

台灣的大學國際化教育面臨的挑戰

 

       廿一世紀將是大家平起平落、公平競爭的扁平世界,在這樣的地球村裏不論自己願不願意,每個人都將暴露在外來的影響和競爭,也會和世界各地有形無形地連結一起。這樣的景觀最終是全球化(globalization),亦即全球靠著便捷的交通、商業行為、文化交流、網路視訊成為一很少障礙的地球村,這一趨勢是抵擋不了的,能不能在這新時代適應端看我們是否能够達到足夠的國際化 (Internationalization)。我把全球化與國際化的定義做區隔,全球化是硬體與軟體環境的結合,而國際化則是觀念與文化的溝通,必須要有足够的國際化條件才能走進全球化 (To become globalized through internationalization),世界上各個國家也莫不以國際化為目標。

...

【當 EIL 遇上英語教學】 專訪2011 TESOL 年會大會之四位 EIL論壇講者

 

       英語為國際語言(EIL, English as an International Language)的浪潮席捲全球,對於傳統英語文教學帶來不小衝擊與影響,包括教科書內容與設計、英語課程內容規劃、英語評量標準等,勢必都要有所調整與改變。

       此次在TESOL紐奧良年會中,本刊有幸採訪到來自不同國家與領域的EIL專家,包括臺科大副教授Charles Jeremy Sykes、香港大學教授Angel Lin、卡達大學講師Jane Hoelker,以及資深英語教材編輯與作者Dorothy E. Zemach,分別針對EIL現況、教學、教材、課程設計等面向進行討論。希望透過他們的經驗分享,能夠提供讀者對於EIL英語教學有新的想法。

...

與英語學習新思潮最近的距離

 

       今年五月,奧地利首都維也納舉辦了一場極為特別的國際年會。之所以「特別」,在於該會議所討論的議題雖然新穎,卻以極快的速度「植入」到全球每一位英語教育者的大腦中,牽引著未來的英語教育走向。

       這個剛滿三歲的ELF國際年會(Thi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English as a Lingua Franca Vienna 2010),五月底於維也納大學舉辦為期四天的研討會,吸引全球ELF專家學者們的參與。

...

遠路不須愁日暮-記「2011暑假英語密集班」

緣起

為提升大專技職英語,教育部委託北中南三區「英語教學中心」辦理暑期「英語密集訓練班」(Intensive English Program-IEP),北區委由臺灣科技大學承辦。本學程為全英語密集授課,從七月十日提前誓師,隔日開課至八月五日為止,展開為期四周密集訓練。 ...

英語多元評量 從觀察與互動分享著手 專訪計劃顧問Caroline Linse 博士

 

       今年8月18至19二日,英國文化協會與國立師範大學共同舉辦了一場「臺灣國中、小英語教育多元評量」國際研討會議。這場研討會的促成,主要因於英國文化協會及教育部自98年9月起所共同進行的一項「國中、小英語教育多元評量計畫」。該計畫執行已有一年,而該國際研討會的舉行,也是完成此研究計畫的最後階段。

...

英語力仍是國際化的重要關鍵

 

       英語的確是全球化世代不可忽略的競爭力基礎,但有個「Open」的學習態度,比任何事都重要。依臺灣的學習方式,給予適當的刺激,營造一個自在使用英語的環境,英語力才能穩穩地扎根,才能成為大家願意終身學習、帶得走的資產。
 
       在全球化浪潮席捲下,建構英語學習環境已是世界各國的首要課題,就連臺灣也不例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