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高等教育之英語能力指標論述

        學習成效評量一直是教育界所關注的大事,因為透過評量的過程課程設計者或教師能夠評估學生的表現及驗收學習成效。學習評量的過程包含有能力指標的建立、測驗工具的研發以及各種數據的蒐集過程。其中能力指標的建立最為重要,它的建立可謂是牽一髮而動全身。而能力指標可大略分為可量化及非量化兩種類別。本文將以國立成功大學英語政策為例,討論目前在台灣高等教育中有關英語學習評量以及其能力指標之訂定等議題。

...

測驗評量與英語教學的一些思維!

 

       「英語測驗與英語教學」之間長久以來的存在一種矛盾辯證的關係。然而近年來一些國際知名測驗題型的最新發展,例如托福線上測驗的整合式題型,所產生的正回饋效應(Positive Feedback Effect)使得測驗與教學兩者的辨證關係已產生了變化。

       本期的English Career進入此一英語教學的技術面,刊載了多篇有關測驗與教學的文章,討論測驗與教學之間的這種辯證關係。台灣每年要面對很多考試,從高中、大學考試到公務人員考試,其中英文測驗往往決定了某些人的一生,而進入職場後,升遷、就業或是海外進修,面對各種英文標準化測驗如全民英檢、多益國際溝通英文測驗或托福等,也產生了不同層度的焦慮。到底我們學英文或是老師教英文中,所產生的工具性與目的性的區別,著實困擾了我們。

...

運動產業接軌國際之我見

 

       在管理實務中,吾人經常使用「象限法」做為事件定性管理工具,例如在時間管理上,將迫切與不迫切分別標示在縱軸上、下兩端,重要性程度標示於橫軸兩端;即可將待處理事物,簡單區隔為四類型:

...

國際英語—台灣英語教學新任務

 

       近年來,國家教育政策逐漸成為全球各國的重要議題。在過去,教育和健康之類的議題不似軍事國防和經濟政策般重要,但由於國民教育水準將直接影響國家的經濟層面,以及在全球經濟中的策略性地位,因此教育政策被視為當務之急。 

...

英語文教育白皮書 語用與目標導向的思維

一、前言

       長久以來,台灣的英語教學著重在“學習”的概念,而非“使用”的想法。然而,現今以績效指標為導向的教育策略,強調學生的實際表現與職場能力的建立。不管在技職院校或是一般大專院校,都已經在徹底檢討我們高等教育中的英語成效。負責英文教學的老師,尤其是主管,都要面對學校當局(包括行政主管、院系所學術主管)的挑戰與質疑,倒底我們學生的英語文能力,在大量人力與時間(以大一英文為主軸)的投注下,其成效如何,到底學生是否能通過英語能力檢定?

...

技職外語教育變革之省思 淺談英文能力評量機制

前言

        台灣技職校院多年來莫不投入許多心力來提升學生英語能力來配合教育部政策並因應業界需求與國際化趨勢。 由於各校外語教育規劃內容與品質不一,而且大多以標準化測驗量化指標作為學生英文能力門檻標準,長年以來衍生一些探討問題,包含:(1)(非應外科系)門檻大多訂在CEF/A2, 與業界需求落差頗大;(2)各校追求英文證照張數量成長,但標準化,常模參照型(NRT)測驗(例如TOEIC,CSEPT等)結果較無法提供瞭解學生實際學會英語技能之內涵;(3)學生入學英文能力不同,畢業時要求達到一樣能力卻要一樣,許多學生未能通過畢業門檻,學校只好以替代課程方式讓學生順利畢業;(4)學生需另外努力準備考取英語證照以通過畢業門檻,中後段學生對正式課堂學習之動機可能會相對低落,學校則需採取措施以提升學生學習動機;(5)課堂教學目標與畢業門檻沒有足夠關連性,容易衍生教學與學習層面之負面回沖(backwash)效應;(6)學校對學生外語學習發展未能適當系統性規劃與適時追蹤輔導,英語畢業門檻徒具形式,學生基本英語聽講能力依然普遍不佳,英語學習信心也普遍不足。

...

有聽沒有懂?-淺談臺灣英聽訓練

 

       雖然大家都知道聽、說、讀、寫是掌握英語的四大基本能力,但是長期以來英聽能力的訓練和培養卻一直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導致這種現象的原因錯綜複雜,一時之間也無法有所定論,不過在一個全球化的時代,口語溝通日益頻繁的情境之下,我們有迫切的實際需要來提升和強化國人的英聽能力。我們先從學習面的迫切需要和課程面的實施方式提供個人淺見,拋磚引玉,期待聚沙成塔,使得英聽能力在台灣英語教育中能有進一步的成長空間。

...

強化閱讀力-掌握英語文閱讀的策略與目標

 

一、閱讀與英語能力

       在過去,英語文閱讀的教學方法,往往著重在語意教學、篇章結構或文法分析層面的探討。這對英語閱讀的本質而言,其實有著很大的落差,在這樣的傳統框架下,英語文閱讀變得艱困且枯燥,學生也很難從中學習到語言能力。

...

英語力、閱讀力、競爭力!

  這一期的English Career我們要跳躍到心理學、認知科學與腦神經科學的世界來看英語教育。這一陣腦內革命的英語教育新趨勢,要回推到今年三月TESOL年度大會的主題內容「Re-Imagining TESOL」談起。首先,多元智能大師Howard Gardner擔任首場開幕講者,他以曾經寫過的一本書《決勝未來的五種能力》為本,在TESOL大會上分享了有別以往的教育論點。大會同時也邀請了Andy Curtis、Kathleen M. Bailey及David Nunan(後二者分別為1998-1999、1999-2000兩屆的TESOL大會主席),希望可藉由他們不同的視角,跟與會來賓分享TESOL的重要議題。另一位在腦神經及認知科學領域亦頗負盛名的重量型講者則是Maryanne Wolf,她擔任了其中一場主題講者,並從「閱讀腦」(Reading Brain)的研究觀點切入,探討認知及語言發展與教學之間的關係。本刊特向這些國際講者請准中譯授權,並刊載其在TESOL大會精湛演說的講稿摘要。 ...

全球化英語:新態度面對新世界

 

前言
       目前大家都將英語理所當然地視為國際語言,學英語很重要,英語成為全球經濟中必備之語言資本,但在英語之學習、使用及對該語言的態度與定位上,其實存在許多不同的想法與做法。本文首先釐清何謂全球(化)英語(global English),介紹幾個英語角色相關之名詞,接著從語言環境的轉變來解釋全球化世界下的英語角色,最後談談個人如何調適全球英語之衝擊,該如何面對全球英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