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設定評估標準
東吳大學規定,自97 學年起,所有入學新生畢業前必須通過東吳英語能力檢定(等同全民英檢中級以上),但是根據筆者研究,10%以上東吳大學新生的入學英文考試成績低於30 分,為幫助這些英文能力較差同學通過能力檢定順利畢業,遂於民國94 學年申請「教學卓越計畫」經費規劃實施補救教學。
筆者探討國內補救教學,發現近二十年中、小學普遍實施補救教學,但是由於教學內容、規模、形式、還有參與學生的差異很大,以致成效不一,難有定論。至於大學實施補救教學相對少見,也比較缺乏這方面的研究。文獻探討顯示相關研究多採用同一模式,利用實施補救教學前的前測成績(pretest)與實施後的後測成績(post test)來評量教學成效。而且大多研究使用成就測驗(achievement test)成績來做比較,由於成就測驗只針對授課內容作測試,參與補救學生通常被要求課餘花費更多時間熟悉課程,因此後測成績進步不足為奇,必需探討這些學生是否在能力測驗(proficiency test)有相同的表現,因為能力測驗評量學生整體的知識與技能,而非僅限於上課內容。另一方面,由於東吳大學的英語畢業門檻採用能力測驗做評量,瞭解參與學生是否在能力檢測有較優異的表現益形重要,這樣才能達到設立補救教學的目標。
...
今日,為因應經濟全球化的趨勢,基礎的英語能力儼然成為社會新鮮人實戰職場的必備武器。隨著政府推動各項英語能力學習計畫的腳步,目前台灣已有許多大專院校,陸續將英文視為首要的教學領域,藉此加強學生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而作為孕育國家專業技能人力資本搖籃的技職院校,更需要在英語教學上與時俱進。
...
隨著全球化浪潮,企業可以到全球做生意、透過跨國合作的供應鏈提供最好的產品與服務給全球客戶,也可以雇用到世界各國的優秀人才、派任到全球各地的分公司或所投資公司中工作,通常彼此溝通使用的標準語言是Global English。因此,因應全球化的到來,跨國企業紛紛訂出員工英語能力標準,而針對英語能力不足的員工,也安排了各種英語補救教學措施。
...
近來企業發展已朝向全球化為考量的重點,這是不得不然的趨勢,無法面對全球市場或全球競爭的企業,已經面臨淘汰!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