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IEP課程案例分享

        要到美國讀書之前,必須先培養足夠的英語文能力才能應付美國的校園及日常生活,若是英語程度不足,須先參與語言課程,將英語實力累積到一定的程度,才能順利吸收大學中的各種專業知識。

        在美國有許多大學校院都開設這樣的語言課,並大多採用密集式的教學模式,目的是希望這些母語非英語的學生能夠又快又紮實地將英語提升到一定的水準,而實際上,學生們也因為參與密集式的英語訓練,得以在短期內反應出具體的英語學習成效。為了瞭解美國各所大學所開設的密集英語課程(IEP, Intensive English Program)模式,本文為讀者整理了幾所美國知名大學的IEP課程實例,希望對於有意在台灣設立IEP課程的學者專家有所幫助。

...

台科大與貿易國企班的IEP案例分享

        在眾多英語為母語的國家,如:美國、加拿大和澳洲,密集式的英語課程被廣泛地應用在英語非母語之外籍學生和成績有待加強的本國學生身上,協助這些學生有目標性地在短期內提升英文能力。
 
        而在臺灣的臺科大暑期英語密集課程以及外貿協會的國際企業經營班(以下簡稱貿協國企班)也採用了密集式的訓練,讓學生的語言能力和專業能力可以在短時間內得到最大進展。    

...

再發現IEP對當前英語教學體制改革、大學國際化及人才國際化的價值

  1. 前言-英語密集課程(IEP:Intensive English Program)的崛起

        回顧第一個IEP課程始於1941年,成立於美國密西根大學,是年也是日本進攻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的一年,該校為外籍留學生在開學前設計了一個密集語言課程以改善學術英語能力,自此後IEP及不斷地發展,演變成為今日分佈全球各地的語言課程與機構的複雜集合體。英語國家語如美國、英國、紐、澳更是格外重視,視為重要的國家政策,可宣揚國家的語文、學術、文化及觀光旅遊,IEP甚至成為一項產業,外交單位、教育單位、經濟單位都要配合,為IEP的學生服務,協助其旅行、簽證、居住、註冊、就學、考試、拿證書,甚至打工、旅遊。幾乎所有的英語國家大學都設立IEP課程,成為正規大學、研究所教育的先修課程,給予獨立的預算、組織,成為大學的一項重要財源。

...

短期密集課程 公務員外語能力到位

 

        你覺得公務人員的英語能力不行嗎?如果你這麼認為的話,那麼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於2012年3月22號委託臺灣全球化教育推廣協會(GEAT)舉辦的「提升公務人員英語能力專案成果發表會」可能會讓你對公務員的英語能力大大改觀。

...

輔大研討:全球化與外語教育的典範轉移

 

        2012年3月7日,輔仁大學外語學院舉辦了第一屆的「外語文創意教學研討會」,共一同討論如何在外語教學中帶進更多的創意,以激發學生學習動力、突破學習困難點。研討會同時邀請政治大學英文系的陳超明教授以「全球化與外語教育的典範轉移(Globalization and the Paradigm Shift of the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為題進行專題演講,並由輔仁大學外語學院院長黃孟蘭擔任主持人。
 
        該專題探討了現今全球化社會下,外語教育正在發生的典範轉移情形,以及此風潮下文學教育所可以具有的價值。為了使不在場的讀者也能清楚了解臺灣英語教育的典範轉移,本刊記者特將該場演講重點整理如下,以饗讀者。

...

全球英語時代:從溝通談語言學習策略

        2011年12月4日,聯經出版公司與ETS台灣區代表忠欣股份有限公司於台北市立圖書館共同舉行了一場關於全球英語的趨勢講座,邀請在國內享譽盛名的政大英文系陳超明教授主講,講題為「全球英語時代:從溝通談語言學習策略」。陳超明點出,學習英語應該先認清自己的學習目標,若是希望能夠在國際場合與人溝通,應該學習Global English(全球英語)這種「易聽懂、不帶有文化價值、具錯誤包容性」特性的英語。對於各國家英語差異(Local Variety),則可利用各種調適的技巧(acommodation skills)來適應。詳見本雜誌記者以下的精華報導。

...

服務學習課程有益於語言發展

        面對英語學習者,教師們所遇到最大的挑戰往往是要如何尋找與設計一套能夠激起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參與度、豐富的全英語環境,以提升全方位英語技能的主題與教材。但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特別是參加我們學校密集英語課程(IEP, Intensive English program)的學生們,大多來自不同的環境背景,且多半又是習慣於接收較精簡文字的年輕人。不過,最近有一個名為「為和平捐一分錢(Pennies for Peace)」的計畫,我覺得藉此活動可以用來做為「服務學習(service learning)」課程,以提升學生參與感,並增進學生語文能力,但這也是我從未嘗試過的做法。

...

語言發展取決於溝通:一個突現論的觀點

        人類語言系統的相關研究帶出了兩個重要觀點;第一,語言的首要功能是溝通;第二,語言存在於社會。語言學習所處的社會文化背景及宏觀結構影響了語言的運用和發展。從突現論的(emergentist)觀點來看,在語言學習過程中,溝通是令學習者語言系統形成的核心要素。因此,語法結構是在言談(discourse)當中形成的,這是學習者與環境之間互動的結果。透過學習者與環境之間的互動,語法結構就能藉由言談而產生。本文從突現論的觀點出發,闡述溝通─尤其是真實的溝通,對語言結構的產生所具有的重要性,同時也據此提出教學上的應用。doi: 10.5054/tj.2011.269749

...

Linsanity神妙的語言密碼

Linsanity風靡全球緣起
 
        Linsanity(林來瘋)這個專有名詞瘋遍紐約、全美、華人區到全球。Linsanity的本尊林書豪經過NBA(National Basketball League,美國職籃聯盟)三隊三落三起,連坐冷板凳一年多,就在主將大都受傷之際獲千載難逢的良機,2012年2月5日首次上場36分鐘獲25分,接著在2月7日首度以先發選手(starter)上場獲28分,接著帶領紐約尼克隊(Knicks)在15敗之後連勝7場,飆進天堂,掀起了全球矚目的Linsanity,不僅獲得NBA東區單周的MVP(Most Valuable Player,最有價值球星)也獲得《運動畫刊》連刊兩周的封面人物(cover star),更獲得TIMES(《時代雜誌》)的封面球星,一周之內已經掀起了全球的關注。然而兩周之後遭遇六連敗猶如下地獄,最慘一役對熱火隊(Heat)投12次只進一球,加上8次「失誤」(turnovers)。有人擔心被捧上天的Linderella(Cinderella,灰姑娘),或Peter Pan(小飛俠)的神奇幻象破滅又落回人間,神話可能就此嘎然即止。幸好豪小子從失敗中一再吸取教訓,後來對騎士隊一役,17號的林書豪在被打傷流鼻血,落後17分之後還能再度演出神奇的「逆轉秀」(turn the show over)(終場120:103,倒贏17分),他再度難以置信地獲19分、13助攻「双十」(double-double)的佳績,更難得破天荒只犯1次「失誤」;自此我們可以相當肯定地判斷Linsanity這個詞彙必然可長久地鑽刻在球迷的心中。

...

從公共標示學英語 眼看八方 學習材料俯拾即是

 

       距離2012倫敦奧運還有150天(按截至2/29截稿日),但這次似乎沒有北京奧運那般吸睛風光,這倒讓我想起台大語言所蘇以文教授的一場以「我為英文狂」為題對新生入門系列的演講,令我印象深刻,迄至今回味無窮。

       她這篇以北京奧運期間一位新加坡記者在北京的同標題的採訪報導作開場。該記者發現,上自七八十歲的老人,下至孩童全都狂熱學英語;文中還提到北京市府大力推行雙語化的標誌,其中一座「中華民族園」被譯為「Racist Park」。可是「racist」是這樣的意思嗎?一個字在字典上的意思與其他字合起來意思往往是不一樣的。可見靠字典學英文是不可靠的。」(筆者按:根據《Longman Dictionary of Contemporary English》: Racist is someone who believes that people of their own race are better than others, and who treats people from other races unfairly and sometimes violently – used to show disapproval (帶有貶意);如:He denied being a racist.);大陸簡明英漢字辭典則作「懷有種族偏見的人」解);至於許多中國菜名的翻譯,教人不知所云或啼笑皆非者,更是屢見不鮮。她以這個插曲開場,使我想起師大翻譯所蘇正隆教授發表的一篇談「公共標示的英譯」的論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