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刊載於TESOL 電子期刊 TESOL Journal Volume 6, Issue 1 (2015 年3 月號)
本刊之轉譯係經TESOL 正式授權,然譯文並非由其審閱
Okim Kang 北亞歷桑納大學應用語言學助理教授 她的授課對象為大學生及研究生 主要教授應用音韻學、聽力與口說方法論 康歐金的研究專業為第二語言發音、言語感知與生產 口語水平評估、語言態度以及世界英語 摘 要 從世界英語(World Englishs,世界各地所存在各式英語)的角度出發來看,聽者與說者能否相互理解才是外語學習成果的關鍵。然而,語言學習者經常對達到母語者的口語水準懷抱著憧憬,比起其他類型的英語發音,他們也更偏好那些核心圈的英語類型。本研究檢視學生(樣本數617 人)對自己發音的看法、預期以及對授課者口音差異的態度表現;這些授課者來自英語三圈(the three circles of World Englishes,以下簡稱「英語三圈」)的六個國家,分別為核心圈國家(美國及紐西蘭)、外圍圈國家(南非及巴基斯坦)和擴展圈國家(日本及南韓)。研究結果顯示:處於核心圈和擴展圈國家的學生, 比起待在外圍圈國家的學生,對自己的發音課程要來得更不滿意,因為各式各樣的發音法會讓他們感到疑惑;對於口音的變化,老師只採單一模式進行教學;而把發音教育和英語作為一種國際性語言的角色進行結合,核心圈和擴展圈國家所付出的努力仍然十分不足。這些發現在在顯示了將世界英語的觀念融入ESL 課程 (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英語為第二語言) 或EFL 課程(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英語為外國語言)還要加強。Doi :10.1002/tesj.1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