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構促進企業發展的外語戰略/他山之石:聯想集團各國政府事務總監馬健榮先生訪談錄

本篇的訪談內容為中國外語戰略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員魯子問教授為了提出中國的外語戰略建議所做的需求調查的一部分,反映的是2010 年中國全球化企業的外語需求個案,雖與台灣全球化企業的外語需求不盡相同,但正好可以相互作為對照,值得讀者翻開一閱。

馬健榮,聯想集團各國政府事務總監、企業社會責任總監。他具有在IT 行業和政府部門20 多年的工作經驗,在跨國公司的工作中積累了豐富的管理經驗。馬先生建立了聯想企業社會責任體系及《聯想企業社會責任白皮書》制度,成立了聯想(中國)志願者協會並領導協會工作, 推出了聯想首份企業社會責任報告,實施資助公益組織「讓愛心更有力量」的公益創投計畫。2010 年9 月24 日,中國外語戰略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華中師範大學北京研究院副院長魯子問教授(以下簡稱「魯」)在北京就企業外語戰略對馬健榮先生(以下簡稱「馬」)進行了專題訪問。馬先生的觀點能夠代表一些已經走向國際的中國企業對外語的看法,有助於我們瞭解企業中的外語應用和需求情況。   

...

新加坡雙語教育政策: 對於第二語言學習的意涵 /The Bilingual Education Policy in Singapore: Implications for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前言

廣受讚譽為教育成功典範的新加坡, 是東南亞的多語島國。官方採行雙語教育政策,從學生入學開始,英語即為所有科目的授課媒介,只是學生仍須修習一科官方「母語」。

然而,儘管稱之為「母語」,這些官方母語並不一定是學生在家裡使用的語言, 不少學生在學校學習的兩種語言都非母語。本論文會探討以下幾個問題:新加坡雙語教育政策背後的第二語言學習、雙語制度、語言規劃假設為何?新加坡的情況可以對當前第二語言學習、語言規劃的理論有何啟發?

...
施光訓

如何打亞洲盃? 全力培育國際金融家/中信金融管理學院校長施光訓 暢談辦學理念

施光訓   全球局勢瞬息萬變,中國正如火如荼地展開「亞洲基礎建設投資銀行(簡稱亞投行)」,而台灣也積極推動「亞洲盃」,以讓台商順利參與東協、甚至亞洲各個新興市場的戰局,顯見金融產業早已面臨國際化挑戰,而培養國際金融人才,也成為教育界迫在眉梢的課題。 金融業是最競爭、報酬率也最高的服務業,產業特性最為保守,卻也最需要創新思維,以開創更多新路。甫上任的中信金融管理學院校長施光訓表示,先進國家的金融業已走向整合金融服務的方向,台灣必須走出製造業的思維,轉型為「服務導向」,始能闖出國際,因此,培育國際金融家勢在必行,而中信金融管理學院便是以此為主要辦學目標。   ...
黃博怡

前進亞洲時機大好 不去更待何時/台灣金融研訓院院長黃博怡:跨界能力是關鍵

黃博怡台灣金融研訓院是台灣最重要的金融研訓機構之一,肩負提升台灣金融人力素質,及以研究促進金融業務現代化的重任。面對金管會主打亞洲盃政策,今年八月甫上任的金融研訓院院長黃博怡看法如何?答案是相當認同,並認為這項決策是台灣金融業發展的大突破之舉。   ...
李紀珠

當時機到來 就善用優勢向前邁進! 臺灣銀行董事長李紀珠:金融國際競爭力在人才

李紀珠近來金管會大力推動「亞洲盃」政策,促使國內許多銀行更加積極布局海外市場、發展國際金融業務。臺灣銀行(臺銀)為100%國營銀行,無論是基於配合政策,或自身業務發展考量,也加快腳步拓展海外市場及增設海外據點。 臺銀董事長李紀珠表示,「Bank of Taiwan」除了具備代表台灣的國家級品牌意涵外,也是台灣資產排名第一的銀行,臺銀「向外發展」不僅凸顯「台灣金融業邁進國際市場」的象徵性意義,同時,由於台灣產業進行轉型與升級,生產據點相繼移至海外,產業資金需求隨之外移,加上國內整體金融市場面臨資金過剩及銀行過度競爭(overbanking)等問題,為提供台商的融資支持,及尋求更多元的經營管道,「向外發展」也是順應經營環境變遷的「必然」結果。 ...

亞洲經濟時代 已經來臨! 金管會副主委黃天牧:布局亞洲 最重要是人才

布局亞洲已是我國推動金融業發展的主要政策, 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主委曾銘宗自2013 年8 月接掌後即將金融業打「亞洲盃」列為重要工作,全力推動。金管會副主委黃天牧接受本刊專訪時表示,隨著亞洲經濟體改革開放,區域經濟加速整合的契機,亞洲經濟時代已經來臨! 根據亞洲開發銀行估計,到2050 年時,亞洲占全球GDP 比重將超過50%,金管會為鼓勵我國金融業朝向國際化發展,布局亞洲市場, 目標是希望能促成1 至2 家本國金融機構成為亞洲區域性金融機構, 除可延伸台灣金融業的觸角,也可以提升國際競爭力及分散市場風險,也符合國際發展趨勢及有利在亞洲發展的台灣產業界融資需求。   ...

編輯人語- 進軍亞洲 乃是通往全球的捷徑 ! 台灣,你做好準備了沒?

2015年,全球遭遇希臘財經危機、歐洲難民潮、中國股市大跌等衝擊,然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7 月初發表的季報仍看好亞洲地區譽為全球經濟成長之火車頭。今年也是東協經濟共同體成立元年,其六億人口蘊含的經貿潛力與中產階級消費力儼然金融市場龐大商機。因此,台灣金融業勢必進軍亞洲盃積極迎接挑戰,掌握機先。 ...

發行人語- 後英語專業時代來臨,競逐亞洲市場關鍵在人才!

2015年,東協正式宣佈將英語定為官方工作語言,希望透過語言,整合區內專精於工程、護理、建築、測繪、醫療、會計等領域的人才,讓擁有優秀技術的專業人員自由流動,成為東協經濟體共享的國際人才資產。無獨有偶,中國大陸發佈「一帶一路」的經濟合作計畫,日本「安倍經濟學」積極推動金融、財政改革, 而韓國也全力衝刺「朴槿惠新政」,透過大型企業運籌全球佈局、振興經濟。面對這一波競爭,台灣有何對策迎戰? ...

發行人語- 語言不只是教育項目,而是國家戰略議題!

去年應美國東協商會邀請到新加坡演講,談論有關東南亞語言政策;最近又接受大陸邀請,針對個人出版的新書《語言管理》,發表三場演講。看到這些國家把語言議題納入國家的戰略思維,我覺得亞洲國家正注意語言的戰略價值。反觀台灣,仍然只是把語言當成教學議題,而沒有把語言提升到「管理」或「國家戰略」的思考層次。然而,不管是要談自由貿易協定、外國來台投資,或是金融機構要跨出國門「打亞洲盃」,對於「語言」這個國際競爭力中的重要基礎建設,我們到底做了什麼樣的努力?如果只是把語言當成教學項目來看,也許我們永遠踏不出那一步。 ...

編輯人語- 「語言戰略」正是化解文明衝突的「和略」

1993年美國外交學報刊出了哈佛教授杭廷頓(Samuel Huntington)的〈文明的衝突〉一文,預言三大文明之間的衝突結構。2000 年爆發的911 事件驗證了他的部分論點,然而二次波灣戰爭的高科技軍事手段,並沒有解決問題,反而加劇了文明衝突的因果循環。2014 年在法國爆發的《查理周刊》的血腥屠殺事件以及ISIS 的崛起就是明證。那麼真正化解文明衝突的「和略」是什麼?本刊認為就是「語言戰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