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政策討論到實際的運作,English Career 針對台灣面對國際化競爭所面臨的教育問題與行政作為,持續投注心力與建言。本期更擴大參與層面,以四大主題涵蓋此一牽涉台灣未來英語教育與競爭力的重要課題。
...
從政策討論到實際的運作,English Career 針對台灣面對國際化競爭所面臨的教育問題與行政作為,持續投注心力與建言。本期更擴大參與層面,以四大主題涵蓋此一牽涉台灣未來英語教育與競爭力的重要課題。
...
轉變與議題的形成
英語教學的理論發展與實務操作,一直是從事英語教學老師關心的議題,每年TESOL大會從主題演講、論文發表到實務的工作坊、研究報告、論壇、書展的多元形式的發展,都在展現英語教學面貌的不斷改變。從早期的傳統教學方法論的探討到現今全球化變遷的英語教學議題,都引起不同的重視。
...
...
在國外做生意或旅行的人,很快就能觀察到一個殘酷的事實:溝通大不易。
我們在異國遇到的大多數人都試著說英語,他們常認為自己會講英語。我也是啊!但是基輔、巴黎或瓦爾帕萊索(Valparaiso)當地人講的英語卻令英語母語者感到難以理解。更糟且更令人氣餒的是,英國人、美國人或澳洲人講的英語,他們也很難聽懂。所以,問題來了:這些人講的真的是英語嗎?
...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描述了一個將會在加拿大各地用來把成年移民歸到適合他們英語程度的教育課程之新語言評量工具的開發過程,這個工具的開發代表了政府和基層在建立一個可用以描述及評鑑以英語為第二外語之成年移民的一般性架構的漫長過程中初步行動其中一步。這篇文章的作者,也就是這個測驗的開發者,介紹了這個被稱為加拿大語言基準評量(Canadian Language Benchmarks Assessment, CLBA)的工具開發過程,他們描述了這個專案的歷史和他們在測驗開發過程中面臨的挑戰,此外,他們敘述了這工具是如何現場測試、小規模檢驗及評分的,最後作者以一個和正在持續進行中的這項工具驗證努力有關之簡短討論作結。
...
...
本期的English Career之所以「台灣英語教育與國際化的挑戰」為專題,一方面基於過去一年來,報紙出現一連串國際化及英語文教育變革信息,包括:
教育部林聰明次長在98年4月推動台灣教育達到國際一流之多項策略(包括「持續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推展國際參與」、「補助出國研習」等);98年12月,行政院朱副院長針對台灣高中多益成績落後韓國高中生一大截,引為「奇恥大辱」,吳清基部長表示教育部會加強學生的職場英語能力;98年11月政大公企中心舉行的「全國技職校院英語文教育政策論壇」,探討制定英語文教育政策白皮書,以培育技職校院學生的基本國際溝通能力,符合產業人才的國際化能力需求標準;99年2月全國大學校長會議,馬總統當著150多位校長,痛陳我國大學國際化程度太低;1月6日研考會在「英語力與國家競爭力」研討會表示計畫推動「提升國人英語力建設計畫」;一直到3月5日教育部北區英語教學資源中心在台科大舉行「技職校英語文課程發展論壇」等等,可謂山雨欲來風滿樓。
...
2010年廣州亞運會發生我國跆拳道選手楊淑君失格事件,全國人民群起激憤,除了國際賽會舉辦制度及國際體育組織內部文化問題外,突顯出我國體育從業人員國際化與國際觀不足之問題。
國際上三大國際組織,聯合國、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及國際紅十字會,我國只有在體育方面,由中華奧林匹克委員會代表,成為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IOC)的正式會員,得以參與IOC之相關賽會及活動,在國際上佔有一席之地,以我國目前的國際情勢及地位,體育界是最容易躍上國際舞台,行銷我國的最佳途徑。
...
目前台灣愈來愈多的大專院校鼓勵開設全英語授課的課程,許多高等教育機構也逐漸廣泛採用英文原文書做為課堂教科書,這些措施固然是為了藉此提高學生英語專業能力,但也使得學生在學習上一方面感到壓力,另一方面也造成他們的焦慮。因此,為了幫助學生消弭學習障礙、結合學生的英文能力及其專業知識,各大專院校在近十年裡已陸續實施專業英語課程,以期提高學生在國際上的專業競爭能力。再者,雖然英文能力在日常生活對話及社交場合是重要的,學生也需要特殊的語言工具以達到日後工作上的要求、做研究計畫,或出版研究成果。所以為了迎合學生未來在職場或進修學業的需求,專業英語文課程有極大的需求空間。
...
高壓的台灣教育環境 學子缺乏多元思考
大學指考是否應加考英聽,已經在校內外引起相當討論。首先來看大環境:台灣行之有年的升學主義是絕大多數國人必經的知識成長歷程,而升學主義為了顧及社會公平性,不得不仰賴健全之淘汰制度。因而考試成績優異的考生普遍被社會認為是上進青年,得到國家的栽培。所有人都不否認升學主義一路以來對台灣人才培育及經濟起飛的貢獻,但對學生造成的心理壓力越來越重也是不爭的事實,影響及年輕人的正常發育與身心健康(你周邊那一位同學沒戴眼鏡?)。
...